APP下载

立足园本、以研促教、内涵发展

2017-04-10王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园本

王萍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主动建构者。本文力求通过从问题聚焦,打造形式多样特色园本教研,以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依托,尝试着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探索幼儿园的园本教研途径,力求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关键词:园本;以研促教;内涵发展

G6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和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她们成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研究者,真正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园本教研正是实现这一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立足园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凝结教师集体智慧、促进经验交流、激发思想碰撞的平台,能有效解决我园在保教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办园质量的提升,实现幼儿园内涵式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问题聚焦,确立园本教研的主要方向

确立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园本教研的起点,也是提高园本教研针对性的关键。我们通过下班听课、分发问卷、与教师座谈等形式了解到老师们在工作中的主要困惑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尊重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见区域和游戏活动开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保教质量与水平。通过了解到的各班教师开展区域和游戏活动的状况,老师们对怎样合理划分区域活动的动静区域?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环境?如何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适时的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同时,由于本园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都有新教师的补充加入,那么新教师如何做好常规工作?如何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等等的这些来源园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就成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本园自身的资源与条件,我们制定出园本教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并把园本教研的内容聚焦到 “创造性游戏开展”及“怎样为幼儿提供低结构的区域游戏材料” 、“如何开展有效性的领域教学活动” “如何为孩子搭建适宜的支架支持孩子的学习及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什么良好的品质基础”等内容,作为园本教研的主题,利用集体研讨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研讨活动。希望以解决问题为为突破口,带动全园教师有效解决在保教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理清思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确立研讨内容后,我们成立了以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为组长的教研组,把全园教师按班次、及自己感兴趣的研讨内容与课题进行分组,参与观摩研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的在反思、研讨、相互碰撞中学习提升,牢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到“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使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目标,使游戏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学习真正成为求知的游戏。

我们针对本园新教师多的特点,提出了上好基本课的要求,如:新教师对如何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如何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展开研讨;又如,课改以来,教师对于语言领域中古诗欣赏、听说游戏集中教育活动的指导;还有,如何充分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等,这些是她们常常讨论的和困惑的问题。针对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以年段为单位,开展“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研讨活动,突出针对新教师以小组研讨形式开展五大领域内容的研讨活动,旨在通过研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具体做法是:以省编教材为主要内容,按照教师能力不同组成三人研讨小组,通过观摩――反思――调整策略――再次观摩的循环过程,利用集体研讨的力量,达成对某一领域核心价值的实现;各领域的内容如何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教师与幼儿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策略的共识,并推广应用。

另外,教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班次参加音乐戏剧、生命教育等课程的集备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保教工作特点开展年段教研活动。而当我们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出现:教师们对一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发生争执时,园本教研停留在某个争执阶段;使研讨无法推进和提升时,我们就请来专家,为我们现场解惑。总之,我们积极探讨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教研的内容选择贴近教师的需要,针对性强,在研讨的时间与地点上教师可以灵活地把握,能有效地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对转变新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以研促教,实现幼儿园内涵式的发展

立足以园为本,以本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园本教研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是实现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了解和尊重教师的需要,激发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使园本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师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使教学和研究实现真正的融合,让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研究的过程,从而使每一位老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一直是我们在园本教研中颇感困惑的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认识到,只有扎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立足园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聚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研究课题,才能切实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但是许多教师都认为做研究是学者们的事情,与幼儿园工作离得很远,因此也有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会做研究,不敢做研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该是自我行动的反思者与研究者。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将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作为园本教研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幼儿园创造一种全园参与研讨的氛围与理念,让教师懂得园本教研不是少数课题组成员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是研究的主体,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将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主题;其次,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制定园本教研计划。第三,通过研究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教师加以指导。在研讨活动中,专家、园领导和老师们之间的平等对话、同伴间的思想碰撞、经验提升、行为跟进等,都能唤起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丰富教与研相长的园本文化,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同时也让教师体验到研讨的乐趣,实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园本教研是每个老师获得知识、得到提高的有利途径,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学会了如何关注孩子,学会了从关注孩子的学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组织管理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更加了解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领悟到园本教研的规律,不断引领教师团队走向研究型、学习型团队。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让我们从“园本教研”出发,不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幼儿园内涵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园本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自助式园本教研,助力教师科研成长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创建乐美文化,打造武术特色,促进内涵发展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