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2017-04-10朱文波
朱文波
摘要:近十几年里,初中课程不断的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改革,每一次改革对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但是无论怎样进行课改,我始终把小组合作学习做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改伊始在领导的要求下每个班级都动员起来,轰轰烈烈的搞了起来。刚开始由于只是听领导介绍某某学校的成果,没有真正看别人怎么搞,听同行的课总感觉比较乱套,所以我是采取抵抗的态度,还是用原来的方式教学,后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参加国培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和优秀老师的公开课后,我逐渐转变了思想,开始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我的物理教学中,并且参加了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合作学习教学校本研究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谈一谈合作学习方面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科学组建
G633.7
一、合作学习先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抓起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刚进行课程改革时,许多学生還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都有些不知所措。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无效的。
二、合作学习关键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小组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我在选择合作学习小组上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调配,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以四人为一组,并且把他们编成了一至四号选手。这样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我本着以下三点进行:
1.要确立一个组内核心人物。通过实践告诉我,一定要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这一点至关重要。
2.要制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学习切勿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在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由于小组人数适中,成员参与机会多,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分组的关键在于合作,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了合作的关键在于分组。显然,走入此误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合作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所设制的教学任务。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警惕三种现象。
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
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与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一言堂”的局面。
其三:每节课都采用合作学习,物理课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的。一部分课需要老师讲解的一定要由老师引导完成。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运动的快慢》,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分组讨论后学生对结论进行全班汇总。出现疑问,再次讨论,如是三番最终由教师给出合理解释。一堂课45分钟,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多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一言堂”。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而要普及到面。小组之间互相发问,讨论探讨、回答,无疑会使学到的知识较全面的理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学生自我才能的充分展示,从而促进更有效、高效的学习。达到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人交往的重要形式,并为学生创设了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当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会不断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有效、更合理。
参考文献:
[1]吴建芳,如何教好初中物理 中学物理,2003,(05)
[2]钟淑平,初中物理教学小议,新课程学习,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