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挖掘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大学英语改革方向研究

2017-04-10李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主体性课程设置大学英语

摘要:现代化素质教育不断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度。大学英语教学深入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旨在弥补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大学英语课程以语言的听、说、读、写为模块设置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环节,凸显学生主体性课堂,不断尝试和改进大学英语改革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课程设置;主体性

项目:2016年驻马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的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编号180)。

H319.3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推动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英语的实践运用效率。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缺乏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重知识而忽略交际技能,重视语法和词汇,而忽略英语综合素质提升。同时英语课程设置不十分合理,重读写而轻听说,针对四六级授课,导致学生的听说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被忽略,无法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机会。本文拟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分别论述不同的课程应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断探索大学英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改革方向的可行性。

一、从英语口语教学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英语口语的发展困境

鉴于英语基础教育阶段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口語基础薄弱成为大学生的英语发展的主要困境。“哑巴英语”成为当前大学生英语口语的主要状态,学生口语发音不标准,中式英语表达方式屡见不鲜,学生缺乏英语交际环境和交际信心,学生的“说”与“写”割裂开来,“教”与“学”割裂开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英语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缺乏对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挖掘和凸显。

2.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教学策略

第一,应当调整英语学科课程设置,重视英语口语教学,加大口语课程比重和课时量,口语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他课程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运用性,但口语交际实践也应当以知识储备为基础,不断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训练,有步骤地将课堂逐渐让位于学生。

第二,应当充分重视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口语发音的训练,从发音的准确性的单词重音以及句重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调整发音问题。同时,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口语话题的开展,同时对话题可能需要运用的语言知识能进行正确地引导,对话题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便于保证学生对话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准确性。

第三,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口语教学参与度。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是判断口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话题的讨论,不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口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基础的把握,聆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实现师生身份有效沟通和转换,师生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全面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推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学生还应当根据口语课堂话题提前准备语言素材,对语音、词汇、语法、背景文化知识以及语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收集和积累素材,对知识背景有相关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语交流,需要教师提前进行任务分配,引导学生去关注和了解相应的语言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在口语课堂上发挥自我主体作用。

二、从英语阅读教学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英语阅读课程的发展困境

阅读课程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以文本为中心,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阅读量匮乏,知识面狭窄,阅读技能和策略缺乏,缺乏对英美背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了解。而教师将阅读材料分割开,挑选重要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等写作特征进行讲解,阅读材料也以课本文中心,材料相对陈旧而缺乏时代性。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瓶颈主要归因于阅读过程中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多层次解读,仅就语言知识结构层面进行解读,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阅读信息和技能,制约了学生主体性阅读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包括筛选阅读材料、介绍阅读技巧、巧妙地设置问题,丰富阅读形式、引导课外泛读。1、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材料的话题应当具有广阔的覆盖率,依据克拉申“i+1”理论,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增加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阅读经验。学生可以阅读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或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与专业基础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知识内容互补。2、传授阅读技巧,如何分析长难句,文章构架,根据不同阅读要求(精读和细读),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案。3、有效地设置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充当教学主体,应当多设置问域(题设范围)较广的问题,引导学生话提升语输出量,实现口语与阅读的结合。4、巧妙地利用评价机制,对学生在课程中参与效果给予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对课堂答题的相互展开评价,实现互评与自评,学生对阅读材料问题认识角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答案,教师应当对学生阅读答案进行不同的解读,而不是采取非对即错的标准化评价态度。5、为学生推荐丰富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6、将阅读课程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阅读。

第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内化学生英语阅读课程的主体性作用。1、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学生主动与教师建立良性互动,教学相长,不断主动去探索和思考阅读文章的内容结构,主动参与教学环节,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和体会,不断树立自我主人翁意识,同时不断增强自我英语阅读信心,在教师所组织的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建立自主阅读意识,不断积累自我阅读兴趣。2、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开放式学习氛围。英语阅读课程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阅读兴趣,当然这必须以合理化小组分配为基础,实现小组成员的异质性,以及小组间的同质性,小组的规模与小组成员的组合依据班级同学基本情况而定,包含学生能力特长、性格、成绩等综合因素,让小组成员在解读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色,相互取长补短。根据教师的问题和任务设置,发掘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实现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从英语听力教学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英语听力课程的发展困境

听力课程教学主要由教师掌控教学进度,以听力课本为材料,根据听力材料的设问,以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作答,教师核对答案为主要教学模式,听力课程强度大,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听力材料,保持高度集中的紧张度和注意力,各自对着电脑,彼此隔开,师生以及学生彼此缺乏沟通,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学生主体性作用受限,课堂氛围沉闷。

2.以学生为主体的听力教学策略

听力教学要想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状态,丰富教学形式,并且从课程阶段优化教学模式。

第一,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创建轻松的听力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适时增加与内向学生的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消除学生的语言“焦虑感”,提升学生的整体课程参与度。采取多样化的听力教学形式和内容,比如通过英语演讲,歌曲比赛,知识竞答等趣味性形式,摆脱单调的听力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对听力课程的兴趣。

第二,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1、听前,以听力材料为基础,提出引导性问题,并结合材料创设听力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共享,选派代表进行回答。2、听时,根据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判断听力材料的循环次数,让学生通过多次听,增加和核实听力内容,捕捉问题的关键信息,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讨论和交流,互补信息差,进行组间讨论和交流,提升问题答案的准确性。3、听后,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复述,梳理和回忆听力知识要点,把握听力材料的大义,并结合学生小组的听力课程的问答和参与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引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听力课程,呈现学生主体化身份。

四、从英语写作教学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英语写作课程的发展困境

当前高校英语写作课程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很多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而开设的写作课程课时短,导致写作教学难以系统化。学生以课本为依托,课外阅读量和词汇积累不足,导致写作过程中的词汇输出不丰富,内容干瘪,表达方式偏向中式英语风格,文章的结构层次也不尽合理。另外,写作教学模式采取课本知识讲解和作业布置为主,学生的学习模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写作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写作教学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需建立“学习共同体”,即学习者居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位,通过自我组建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学生主体主动加强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建立良性互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主体加强彼此交流,互相分享和借鉴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与应用方式,并实时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向教师寻求指导与帮助,向老师讨论写作内容和结构生动化的方案,建立良性协作的师生互动关系。

第二。加强英语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沟通,全面加强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实现课程间的配合。1、教师应简明扼要地讲解知识点,设置写作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2、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建立彼此的协作关系,围绕写作主题,分工进行材料收集,广泛阅读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实现读与写的结合,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素材收集的优劣;3、学生对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讨论筛选与共享,通过对成果的内容结构等信息相互分享,评价和反思材料的有用性,并在探究过程中针对主题进行构思与写作以及后续修改,完成写作。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当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平台,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当积极引导和配合学生,让学生在大学英语不同课程中都能找到自主参与意识,才能突破英语学习的壁垒与束缚,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知识技能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梅红.例谈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5):9-11.

[2]刘重霄,鞠方安.基于“学生主体性”和需求分析理念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外国语文,2012(3):118-121.

作者简介:

李晨,(1984.01),性别: 女,名族:汉,籍贯:河南固始,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主体性课程设置大学英语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