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物醇氧化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7-04-10王永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索与思考实验教学

王永

摘要:高中有机化学不仅知识面宽,而且知识点繁而散,学生易学易忘,不能深入理解。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即深入理解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然后以基本内容为基点,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结论。这一教学模式,以实验带动化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和动手实验获得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 醇氧化;醇催化氧化;实验教学;探索与思考

【分类号】G633.8

下面是《醇氧化实验教学》的教学记录,以期与广大化学教育者进行商榷。

一.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原理。根据醇类化合物的官能团羟基(—OH)所连碳原子的不同,教材把醇分为伯醇(一级醇)、仲醇(二级醇)和叔醇(三级醇),它们羟基碳的氧化数分别为-1(或-2)、0和+1,均小于+4,故都可以被氧化。

(一)醇的彻底氧化:燃烧所有的醇类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CO2和H2O,同时提供能量,在这种反应中醇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断裂。

(二)醇的催化氧化:

通过醇的催化氧化可以实现由醇到醛、酮的转化,教材上仅出现以上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必修课中乙醇催化氧化的知识,【1】总结如下表:

反应现象 铜丝交替出现红-黑-红现象,由刺激性气味液体生成。

反应实质 醇失-OH氢原子和与羟基直接相连碳上的氢原子(α-H)。

断键部位 断裂O—H键和与羟基直接相连碳上的C—H键。

以上是我们教材上以及学习过的醇催化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只有熟练掌握后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联想、质疑。

二. 以醇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进行知识的联想、质疑,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一)问题一:根据1-丙醇催化氧化生成丙醛,而2-丙醇被氧化成丙酮,可见,醇类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不同,则催化氧化的产物也不同,从而引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醇都能被O2催化氧化呢?如果可以,那么氧化产物分别是什么呢?

问题解决:由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实质可知,如果羟基直接所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即醇结构中没有α—H),该醇就不能被催化氧化。结论:不是所有的醇都能被O2催化氧化,只有醇结构中有α—H才能被氧化,醇能被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及氧化产物如下:

伯醇(含有2个α—H):催化氧化先生成醛,再生成羧酸;

仲醇(含有1個α—H):催化氧化生成酮;

叔醇(不含α—H):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二)问题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酸性KMnO4溶液或酸性K2Cr2O7溶液都是很强的氧化剂,那么,醇类物质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呢?

问题解决: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来验证。查阅资料,【2】如果是伯醇(连羟基的碳上还有两个H)就氧化成酸,因为初步氧化伯醇会生成醛,醛的还原性很强,会被继续氧化成羧酸 ;仲醇(连羟基的碳上有一个H)会被氧化成酮,酮稳定,不会再被氧化; 叔醇(连羟基的碳上无H)直接混合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是在剧烈条件下与KMnO4和硫酸溶液一起回流加热,氧化生成碳原子数较少的产物。

三. 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或得到结论。

(一)醇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和对应产物的验证实验,【3】师生共同探究讨论设计出下表,学生实验后填写如下:

在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中让学生明确知道:①根据铜丝表面是否出现红→黑→红现象来判断醇能否被氧化;②根据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醇是否被氧化成醛;③氧化产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检验醛基)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否则看不到砖红色沉淀。

(二)醇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实验。

取2ml无水乙醇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紫红色褪去(同时还可能看到黑色沉淀生成,这与溶液的酸性强弱有关),说明乙醇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结论:伯醇(2个α—H)氧化成酸;仲醇(1个α—H)会被氧化成酮; 叔醇(无α—H)不加热回流,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在剧烈条件下与KMnO4和硫酸溶液一起回流加热,氧化生成碳原子数较少的产物。

四. 实验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相关的理念为指导,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实验探究,重视过程的教学,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论,细化在教学中变为可操作可控制,可实践的师生互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不要为学生做出任何结论,所有结论都由学生自己获得,在互动的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的综合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毕竟学生的知识有限。教师的引导要适时、适量,不要试图牵着学生走,还要使学生有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费时、费力,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本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甚至两节课都不能完成,但是我们要长远的看待问题:适时适量的开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朝东 《教材解析—有机化学基础》[M] 中年儿童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63;

猜你喜欢

探索与思考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论当前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浅谈烟草行业基层党组织融入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