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思考
2017-04-10陈土洪
陈土洪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穿落实,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先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分析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建议,期望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德育工作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德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一、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分析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投入一定人、财、物资源,促使德育工作要求顺利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所取得的实在效果。在义务教育阶段,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实现素质目标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贯穿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才能确保“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落实到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能够准确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出现的新问题,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作出快速判断,在此基础上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并将德育作为各项教育工作之首深入开展。
(二)有利于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活跃好动的阶段,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对小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是将实践教育环节作为德育工作重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道德情境,能够避免小学生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尊敬师长、孝顺长辈、规范道德行为,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三)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形势,如西方不良思潮的传入、网络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网络恶俗信息的快速传播等,均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带来了一定程度影响。为此,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德育教育方式和手段,调动起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偏低的成因
当前,大部分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偏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是德育工作模式过于守旧。学校的德育工作模式仍以说教模式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缺乏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的密切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践行所学知识;二是德育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尤其对于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行为规范准则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而言,其理论知识过于枯燥、乏味,并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缺乏紧密联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德育实践活动不足。学校的德育工作过于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掌握的基本德育知识难以内化为实际行动;四是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德育观念存在偏差,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同时教师的德育责任意识不强,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建议
(一)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使其有效应对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运用氛围式德育工作模式,转化传统的说教模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氛围。学校要对社会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加工,利用校内广播、校内网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传播,使学生免受错误思想或信息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感教育氛围,以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得学生在情感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品质。其次,运用形象化德育工作模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将抽象化的理论说教转化为形象化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教师可立足于品德课教材,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故事融入到德育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奥道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涩、抽象的知识予以形象化、具体化,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
(二)优化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才能调动起小学生接受德育的积极性,拉近德育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首先,融入学生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现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网络开展德育教育。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够用电脑进行交流,为此,可针对班级中的一些现象,以网络不记名发帖的方式进行评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还可借助游戏、电影等形式,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通俗化,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交往当中。如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时,可用情景剧表演、交通安全评比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内容,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其次,融入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德育内容。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将其与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结合到一起,如志愿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此外,为使小学生未来能够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相结合。
(三)组织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育人的目的。首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是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重要的场所,学校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是通过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向学生介绍我国的近代史及社会建设历程,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各种成就,借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其次,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日子,组织学生参与纪念活动,如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等,调动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护各种野生动物,努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科技节活动,并在活动中设置各式各样的科技景观,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科技的强大,帮助他们形成创新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小型的艺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促进他们艺术方面的发展。再次,开展人际关系教育活动。校门口欢迎问好仪式是拉近师生、生生关系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清早值周生和教师笑容满面的站在校门口迎接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到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变得更加亲近,为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条件。
(四)加強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此,学校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德育者队伍,将教师教书育人、宏道杨德的职责履行到位。首先,树立教师正确的德育观念。在当前的新时期,教师应当树立起开放性和主体性的德育观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吸收并转化对小学德育教育有益处的内容。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则应一改以往枯燥、刻板、单一的教育手段,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使之能够与所教育的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由此不但能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如此还能帮助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德育人才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德育能力,学校可加大对教师德育工作效果的考核评价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借此来促使教师提高工作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承担起德育工作责任,针对德育工作形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优化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从而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艾晓晶.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6):74-75.
[2]蒋从容,黄云.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五种做法[J].广西教育,2014(1):102-103.
[3]辛志伟.以人为本 注重实践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柳河县实验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经验[J].吉林教育,2009(4):85-86.
[4]李红松.向善 求真 尚美,做亮 做细 做实——探究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J].教育观察, 2012(4):67-68.
[5]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1):112-113.
[6]杭建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