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2017-04-10申强董磊庞昌伟杨为民侯云先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体终端供应链

申强,董磊,庞昌伟,杨为民,侯云先

(1. 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2. 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北京 102206;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4.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申强1,董磊2,3,庞昌伟3,杨为民1,侯云先4*

(1. 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2. 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北京 102206;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4.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考虑到“互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的影响,为构建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系统分析“互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创新驱动为基础,构建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结构,分析“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特点及其不同环节存在的质量隐患,探讨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结果表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有资源节约、消费者健康消费、优化产品结构等创新驱动机制,其运作模式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博弈关系的多重性和质量问题多源性特点,产品质量控制存在产品自身质量不高、投机恶化质量环境、信息服务影响质量行为等问题。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实体终端和虚拟主体的“三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对完善“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对实体终端产品质量监管、虚拟参与主体信息服务一体化质量监管,以及对物质流参与主体仓储配送质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构建统一网络系统平台、完善冷链配送体系、加强质量契约设计等建议。

“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运作模式;质量监管;“三位一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消费者健康,也是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农产品的生产与养殖、运输、库存、销售和信息管理等环节的具体应用,农产品供应链必将得到持续的优化[2-4]。近年来,互联网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互联网+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生产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5-6],在系统分析“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特点,剖析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产品质量监管问题,构建完善其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国“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健全从农田至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3-4]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7-9]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得以关注的是其生产环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10],并结合当时农业宏观环境,提出“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并开展农民培训、发展农民经纪人等措施提升生产环节质量水平[11]。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等方面的应用,如何通过产品追溯提升农产质量安全成为关注焦点,包括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12-13]、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14-15],构建流通领域追溯体系[16-19]等,并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提出构建基于质量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12,20-21]。随着我国农产品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O2O,P2P等电商模式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构建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监控平台[22]和针对电商质量监管体系[13]得到了进一步研究。

以上研究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特点,对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然而,总结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宏观制度构建研究多,具体监管环节研究少;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多,具体监管内容研究少。“互联网+农业”改变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模式,也改变了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因此,本文考虑到“互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的影响,从完善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角度出发,在系统分析“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成和运作模式创新驱动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研究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结构特点以及不同环节存在的质量隐患,探讨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实体终端和虚拟主体的“三位一体”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并从统一网络平台构建、完善冷链配送体系和加强质量契约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完善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

1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创新驱动分析

1.1 来自其他产业的示范驱动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在丰富互联网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更是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消费、服务等方面的转型和升级,通过“互联网+生产”实现精准生产、即时生产,降低仓储、资源等成本[23];通过“互联网+物流”,优化物流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共享,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互联网+销售”扩大市场范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和“云”计算技术,君乐宝成功实现了“互联网+乳业”,通过线上信息流、线下实体流、服务流,拓展了产品营销渠道,提高了消费者认可度,促进了企业发展。因此,“互联网+物流”、“互联网+销售”不仅为“互联网+农产品”提供了运作基础,同时也是其示范重要驱动因素。

1.2 资源成本节约的经济驱动

随着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无论是冷链运输还是区域配送在大幅拓展产品销售半径的同时,也扩大了消费者消费视野。“互联网+现代物流”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投入,包括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和经济投入等。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由实体消费转向网络消费,时间、经济成本节约成为“互联网+农产品”发展的重要驱动。

1.3 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驱动

尽管互联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凭借该优势,通过不同品牌、不同类型农产品信息发布、对比,不仅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农产品相关信息,更是让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购买渠道,通过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普通消费者调研,70%以上的消费者曾运用互联网了解农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品牌、产品类型、产品评价等,作为最终产品购买重要参考,以期购买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农产品。因此,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是“互联网+农产品”的重要驱动。

1.4 优化农产品结构的市场驱动

我国农产品“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决定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并进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销对接。由于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风险规避心理,我国农产品并未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互联网凭借其信息的时效性和广泛性,在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消费奉献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信息透明度,另一方面提高生产与消费的信息共享水平,减少传统供应链因节点多、链条长而引致的信息时滞、信息扭曲,促进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建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即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大数据思维和“云”计算技术,开展线上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信息透明度,同时,借助农产品经销商已有的仓储、物流、零售等线下服务终端,开展线下实体服务,二者相结合,在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其构建主要有以下步骤:

首先,由政府或农业合作社协会等搭建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具有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种类、质量、价格等信息发布功能,同时应具备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农产品交易等功能。

其次,系统平台将各类农产品生产者及其相关经销商相整合,各类农产品生产者注册加入系统平台,然后根据其农产品在目标市场销售情况,决定其线下服务终端是否加入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整合各类农产品生产者及其农产品信息,基于“云”计算技术,将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等信息资源虚拟化,并存储于系统平台,形成农产品供给云。

再次,结合农产品生产者产品营销策略,系统平台开展整体营销活动,实现线上信息流的规模化、集中化和效率化,实现“一站式”信息服务,节约消费者信息获取时间、经济成本。

然后,系统平台以直营、加盟或合作形式发展线下服务实体终端,结合农产品生产者已注册加入的线下服务实体终端,布局终端服务站点,构建实体服务终端网络。结合线上农产品信息、营销信息等信息流,开展协同销售、服务,将线上信息流、资金流和线下物质流、服务流相结合,实现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四流”协同运作。

最后,系统平台将农产品供给云、实体终端服务云、金融服务云和物流配送服务云等相整合,构建融线上、线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服务流于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供给信息与普通消费者、消费者与实体服务终端、实体服务终端和农产品供给信息三方零距离对接。在宏观层面上,农产品生产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信息共享水平,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微观层面上,不同农产品生产者、不同农产品,根据系统平台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产品信息、服务、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的集中统一和信息实时共享,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保持产业竞争优势。

3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及特点分析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以互联网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云”计算技术,对农产品生产、仓储、物流以及销售等进行系统优化。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无论是供应链构成还是运作模式,具有其独特之处。

3.1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借助互联网信息系统平台,开展线上信息服务,如信息集中、发布、搜索和交易处理等,结合大数据思维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线下生产、仓储、物流配送等实体服务。其运作模式见图1。

由政府、协会或者第三方企业搭建农产品信息系统平台,该平台具备信息发布、搜索、交易、追溯等功能;农产品供给者、销售者及物流配送服务者作为产品、服务供给实体注册加入该信息系统平台,形成产品、服务供给云;消费者通过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种类、价格、功能等信息进行搜索,各类消费者发出海量订单,形成产品与服务需求云。

系统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海量订单进行批量处理,将订单信息反馈于农产品生产企业,并自动选择各类专卖实体和物流服务终端进行配货、配送。金融服务机构根据交易订单,在各产品、服务供给者间进行收益分配,交易结束后,系统平台将消费者关于产品、服务、信息等评价反馈于各参与主体,各类产品、服务供给者根据评价结果对产品、服务进行改善和优化。

图1 基于 “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型Fig. 1 Structure model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with “Internet+”

3.2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特点

3.2.1 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一、二级等众多中间商构成,各参与主体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者或买卖者,也是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质量控制参与者。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基于网络信息系统平台,缩减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众多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水平,但其参与主体也更为复杂、更多样化,其运作过程中,不仅有农产品供给者、销售等实体终端,同时也有如信息平台、银行保险等虚拟主体。众多类型实体与虚拟主体不仅是供应链收益的分享者,也是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参与者。

3.2.2 博弈关系的多重性 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相比,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虽然职能更为明确、功能更为简洁,但各主体间的关系却更多表现为多重性,基于供应链中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不仅所有实体终端与虚拟主体发生关系,且所有实体终端之间、虚拟主体之间也存在或者物质流、或者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关系,关系网络剧增的复杂性和各主体个体理性,决定了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间博弈关系的多重性。

3.2.3 质量问题的多源性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来自生产、流通等环节,而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个体理性需求决定了其质量问题的多源性,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生产、仓储及流通环节,众多的质量问题来自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传导受阻等引致的质量矛盾。

3.3 “互联网+畜牧业”成功案例——“爱养牛”

一直以来,奶牛养殖业的上游饲草、饲料、药品、耗材等有着十分冗长的供应链,作为国内首家畜牧产业互联网O2O平台,“爱养牛”整合了中粮集团、城云科技等海内外重量级实体资源和云服务资源,为畜牧全产业链合作商提供“一站式”服务,上线三个月时间就吸引了200余家供应商入驻,连接终端奶牛30余万头,在销产品超过万件。

“爱养牛”基于“云上微展”实现了厂商与客户垂直对接,通过“智慧购”等“福利”为牧场降低大宗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效益,同时,注册商家实现在线展播商品,为各级产业合作商提供国际领先的培训、学习课程,让先进的养牛技术和经验更快的传播,彻底弥补传统培训受制于地域、空间等限制;通过引入互联网直播,消费者则可24小时对乳业养殖过程各个环节进行观看。同时,处于乳品生产链最前端的一些消费者过去并不熟悉的环节,“爱养牛”也首次向公众全面开放。

“爱养牛”通过将电商交易和技术支持、牧场管理系统等服务相结合,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分享与共享。通过互联网+改造线下产业,实现成本降低、品质监督共治,产品质量和安全多重保障。“爱养牛”基于不断完善的畜牧业大数据积累,利用云平台、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整合金融、物流等资源,实现“一站式”的“多维服务”,完成新型畜牧业商业生态和盈利模式的构建。

4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问题剖析

4.1 产品自身质量不高

农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其质量水平并不会因仓储、配送等环节条件的改善而提高,因此,农产品自身质量是最终消费安全的前提。随着绿色、有机以及地理标识等概念不断普及与深入,各类绿色、有机农产品层出不穷。然而,目前我国市场上真正有机、绿色农产品少之又少,甚至部分绿色、有机产品没有通过权威机构认证,“伪绿色”、“伪有机”产品充斥市场,农产品自身质量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原因。

4.2 投机恶化质量环境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众多、类型多样,参与主体在个体理性需求驱动下投机行为不断,并成为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重要因素。如农产品销售实体终端“挂羊头卖狗肉”频现,挂着有机、绿色品牌,销售“普通”农产品,物流配送实体为降低配送成本降低冷链配送普及率,合并订单延迟配送时间等时有发生,投机行为进一步恶化了农产品质量。

4.3 信息服务影响质量行为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既是物质流的参与者也是信息流的承载者,而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质流经主体与信息流经主体虽有重叠,但仍有巨大差别。因此,作为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信息服务者并不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水平,但其信息服务水平对农产品质量控制主体质量控制行为有直接影响,信息扭曲、信息失效等不仅影响配送质量控制,也影响生产环节质量控制。

5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三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构建

5.1 实体终端质量监管

5.1.1 加强农产品生产者质量监管 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源头,只有从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才能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生产者质量监管,一方面对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基于FRD等信息传输技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施肥、用药、土壤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确保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企业与其产品信息质量监管,结合FRD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测,将生产过程质量监测信息与信息平台信息发布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信息真实性,确保产品自身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信息系统平台信息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5.1.2 加强实体销售终端质量监管 实体销售终端不仅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展示、仓储中心,更是农产品销售实体,加强实体销售终端质量监管,不仅监管其产品仓储操作、信息传递水平,更重要监管其产品销售中的投机行为,通过设立信息平台注册淘汰机制,降低实体终端道德风险行为,确保其所销售产品的真实性,特别是作为仓储中心的实体终端配送产品与订单产品的一致性。

5.1.3 加强物流配送终端质量监管 物流配送解决的是农产品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其配送效率、配送服务、配送设备等直接影响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加强物流配送终端质量监管,一方面加强对承载农产品配送终端的设施监管,基于信息实时传输技术将物流配送终端与信息平台相链接,实现信息平台、农产品生产者、实体终端和消费者对物流配送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实时监控;另一方面监管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物流配送与实体终端的优化配置,降低物流配送时间风险、质量风险,保证配送过程中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5.2 虚拟主体信息服务一体化监管

虚拟主体包括信息系统平台、金融保险服务主体等,虽然虚拟主体不是农产品生产、物流配送的直接参与者,但其承担农产品信息集中、海量订单处理以及信息实时传输等职能,对虚拟主体信息服务一体化进行监管,一方面提高信息系统平台对农产品生产者、虚拟主体等筛选水平,包括产品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等,通过信息虚假淘汰机制和信息服务契约约束,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实时性,基于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技术,提高信息系统平台关于农产品信息的时效性,同时,通过对契约关系监管,提高契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相比较,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特征,“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不仅完善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实体环节质量监管,如生产、仓储、运输等,更注重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服务,在加强实体操作环节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服务和信息质量的监管。

“互联网+农业”作为我国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发展重要模式之一,加强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对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6.2 建议

为完善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推动“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针对目前“互联网+农产品”发展现状和质量监管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加强信息系统硬件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网络信息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是以信息网络覆盖和信息终端普及为基础,因此,加强信息系统硬件设施建设,普及互联网终端设备,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信息传输能力是“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信息系统硬件建设,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提升网络覆盖水平和网络信息传输能力,如网速等;另一方面则是普及网络终端,如PC和手机APP等,并注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

信息系统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信息集中与发布的平台,尽管目前关于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众多,但从运作模式上看,多以电商模式运作,商业利益驱动下,部分网站的虚假信息、伪劣产品不仅降低了消费者农产品消费信心,也成为“互联网+农产品”发展的重要障碍,无论是从农产品生产者信息、实体终端信息以及配送信息仍有待急需完善。因此构建公共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综合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销售终端、农产品物流配送和消费需求等信息集中与发布,实现农产品生产、配送、消费“无缝对接”,对促进“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实体终端网络布局,完善冷链物流与配送体系。实体终端既是“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线下产品销售实体,又是线上农产品仓储和配送的终端环节。实体终端的布局优化对满足农产品线下体验消费、增加线上消费者消费信心、提升物流配送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优化实体终端网络布局,一方面优化实体终端的网络布局,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环节质量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对不同类型实体终端功能进行优化,根据实体终端功能类型不同,完善实体功能,提升仓储环节质量控制水平。

农产品最大的特性则是其易逝性和时效性,农产品质量水平不仅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更与其物流、配送系统密不可分。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覆盖范围有限,在优化实体终端网络布局的基础上,发展冷链物流、配送系统,缩减农产品物流配送时间、成本等,不仅是“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3)加强质量控制契约设计,构建合理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的契约设计与收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质量水平的提高保障。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既有农产品生产者、销售实体终端、物流配送者以及消费者等实体参与者,也有网络系统平台和金融服务等虚拟服务参与者。因此,通过完善的契约设计,一方面约束实体参与者产品生产、仓储、配送等质量控制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对实体参与者和虚拟信息服务主体信息服务质量进行约束,降低各类参与主体质量“投机行为”。同时,通过在不同参与主体间设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降低各参与主体质量“道德风险”行为。

[1] 刘畅, 安玉发, 中岛康博. 日本生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变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 2011(10): 88-92. Liu C, An Y F, Yasuhiro NAKASHIMA. Enlighten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transformation in Japanese[J].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2011(10): 88-92.

[2] 张静, 傅新红. 聚焦供应链管理 提升产业化经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 2007(2): 77-80. Zhang J, Fu X H. View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7(2): 77-80.

[3] Zhu K, Zhang R Q, Tsung F. Pus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long supply chai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3): 421-436.

[4] van der Rhee B, Schmidt G, van der Veen J A, et al.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across an extended supply chain[J]. Business Horizons, 2014, 57(4): 473-482.

[5] 赵晓飞. 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1): 15-22. Zhao X F. Research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ystem[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2(1): 15-22.

[6] 谢莉娟. 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重构——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4): 44-56. Xie L J. Distribution organization re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net age—backwar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perspective[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5(4): 44-56.

[7] 陈秉恒, 钟涨宝.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49-55. Chen B H, Zhong Z B. Study on Safety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4): 49-55.

[8] 罗利平, 蒋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J].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2): 127-133. Luo L P, Jiang Y. A Study on the monitoring system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quality safety of primary internet of things[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12(12): 127-133.

[9] 梁福. 质量溯源导向下跨境电商商品质量监管体系构建策略[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9): 98-99. Liang F.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under the guide of quality roots[J]. Journalof Commercial Economics. 2016(9): 98-99.

[10] Ray A J, Dillon K S, Lotz J M. Water quality dynamics and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production in intensive, mesohaline culture systems with two levels of biofloc management[J].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45(3): 127-136.

[11] 陈幼红.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6): 215-218. Chen Y H. The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1(16): 215-218.

[12] 刘成华, 贺盛瑜. 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 2012(10): 91-94. Liu C H, He S Y.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system research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J]. Rural Economy, 2012(10): 91-94.

[13] Uríz M J, Antelo M L, Zalba S, et al. Improved traceability and transfusion safety with a new portable computerised system in a hospital with intermediate transfusion activity[J]. Blood Transfusion, 2011, 9(2): 172-181.

[14] 喻林, 张明林.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路径及建议[J]. 求实, 2013(5): 41-44. Yu L, Zhang M L.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Suggestion for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J]. Truth Seeking. 2013(5): 41-44.

[15] Bosona T, Gebresenbet G. Food traceabilit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food and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J]. Food Control, 2013, 33(1): 32-48.

[16] Dandage K, Badia-Melis R, Ruiz-García L. Indian perspective in food traceability: A review[J]. Food Control, 2017, 71: 217-227.

[17] Karlsen, K M, Donnelly K M, Olsen, P. Granularity and its importance for traceability in a farmed salmon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1, 102(1): 1-8.

[18] 丁宁. 流通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研究——以合肥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和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11): 16-24. Ding N.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5(11): 16-24.

[19] 张锋, 牛静, 高芳.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9): 186-189. Zhang F, Niu J, Gao 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tracing system: the situation, the problems and the wayout[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2, 28(29): 186-189.

[20] Feng J Y, Fu Z T, Wang Z Q,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n a RFID-based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cattle/beef quality safety in China[J]. Food Control, 2013, 31(2): 314-325.

[21] Regattieri A, Gamberi M, Manzini R. Traceability of food products: Gener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6, 81(2): 347-356.

[22] 李萍, 鲁德银. 关于构建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监控平台的探究[J].农业经济, 2014(7): 105-108. Li P, Lu D Y. Inquiry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onitoring plat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J].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4(7): 105-108.

[23] 刘助忠, 龚荷英.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演化新趋势——基于“云”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J]. 中国流通经济, 2015(9): 91-97. Liu Z Z, Gong H Y. New trend of evolu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J].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2015(9): 91-97.

(责任编辑:童成立)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SHEN Qiang1, DONG Lei2,3, PANG Chang-wei3, YANG Wei-min1, HOU Yun-xian4
(1. College of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2. International Colleg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3. The School of Marxism and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 4.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Considering the signifcant infuences imposed by the “Interne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oper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it is very benefcial to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building a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infuences imposed by the “Interne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under the infuence of the “Interne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structure with “Internet+” and analyzed its operation modes, characteristics, and invisible quality problems. Results show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with “Internet+” is helpful to save resources, to improve consumers’ health, and to optimize product structure. Its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diversity of participants, the multiplicity of game relationships, and the multiple sources of quality problems. The structure also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er quality of product itself, degraded quality environment caused by speculation, and negative quality behaviors by low information service.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integrated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of “3+1”, including quality supervisions of production sector, marketing sector, and logistic sector, with one integrated virtual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 can improve the systematic quality supervision signifcantly. To realize the real benef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with “Internet+”,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o build a unified network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cold distributionsystem, and to enhance the design of quality contracts.

“Internet+”;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system composition; operation mode; quality supervision;“3+1” supervision system

HOU Yun-xian, E-mail: houyunxian@cau.edu.cn.

F324

A

1000-0275(2017)02-0219-07

10.13872/j.1000-0275.2016.0143

申强, 董磊, 庞昌伟, 杨为民, 侯云先.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2): 219-225.

Shen Q, Dong L, Pang C W, Yang W M, Hou Y X.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7, 38(2): 219-22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4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SM201510020004);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GLC061)。

申强(1979-),男,河南辉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理系统优化与物流管理研究,E-mail: shenqiang@bua.edu.cn;通讯作者:侯云先(196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镇区域规划研究,E-mail: houyunxian@cau.edu.cn。

2016-09-27,接受日期:2016-12-02

Foundation item: The Major Projects of Beijing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15ZDA42); The Social Science Planning Project of Beijing Education Commission (SM201510020004); Beijing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16GLC061).

Received 27 September, 2016; Accepted 2 December, 2016

猜你喜欢

实体终端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