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瑞丽市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7-04-10小罕吞
小罕吞
[摘 要] 我市种植杂交玉米以夏季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俗称“夏玉米”,是瑞丽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保证。虽然已推广种植十几年,但山区分布无灌溉条件,全靠自然降雨,农民科技素质偏低,栽培技术不规范等导致玉米平均单产低而不稳。本文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特点和耕作措施等情况提出杂交玉米的高产栽培措施及发展建议,结合近几年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与高产栽培匹配相应的技术,诸如选用良种,抓住節令,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山区玉米的生产水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山区 杂交玉米 栽培技术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07-01
瑞丽市具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山区与坝区相比有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山区位于900-1800米之间的海拔地区,年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8℃,年平均气温20.5℃,年均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2330小时,全年降雨量1400mm左右,集中在每年的6-7月份,形成冬季干燥,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上等,多为中性黑壤土,耕层较疏松,容易耕作,所以山区以旱地耕种为主,但灌溉困难,经济条件差,科学技术水平低,管理跟不上又限制着山区人民种植业的发展。因此,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种植玉米,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对促进轻工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瑞丽的天时地利,山区是发展夏玉米的理想区域。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在山区夏玉米生产中,获取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为:
1 种植技术
1.1 选择优良品种
高产栽培选用良种是关键,根据我市山区气候特点,结合农业局种子站通过高产万亩示范片的创建,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应选用高产抗旱抗病虫的品种。早熟品种应选用长城799、北玉16、云瑞8号,生育期110-120天左右;中熟品种选用正红2号、海禾系列的海禾2号、海禾14号等,生育期120-130天左右;晚熟品种选雅玉系列的雅玉889、雅玉899、雅玉78等,生育期在140天以上。
1.2 精心整地,确保苗齐苗全
杂交玉米株穗的整齐度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齐、苗匀、苗壮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在生产上必须做到精耕细作,适时播种,确保一次性出苗。播种前对田块进行深翻、细耙,使土壤疏松细碎,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促进土壤养分熟化,在较大的田块中间要求开一定数量的排水沟,以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利于排水。
1.3 抓住节令,适时早播
根据多年来的试验、示范及实践经验,抢时早播是夏玉米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适期播种对于夏播玉米来说,播期越早越好,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4月播种比5月播种每亩能增产74.2㎏,增4.3%。山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海拔在1700米以上,地温稳定在12℃以上的地区,4月中旬可播种;海拔在1200-1700米之间的区域应在4月初播种;海拔在1200米以下的区域3月下旬播种。
1.4 合理密植,规范化种植确保群体合理结构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宽长,根系发达,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营养面积,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合理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和土壤养分,获得单位面积最高产量。采取宽窄行条栽,拉线开沟,大行距75㎝、小行距40㎝、株距20-22㎝,每亩株数设计在4100-4500株之间,比当地习惯种植基本苗亩增加600-1000株,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2 中耕管理技术
2.1 苗期管理
播种后7-10天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及时用营养袋苗补上;3-4叶期进行间苗定苗,坚持“四去四留”。去除弱苗、徒长苗、病苗、混杂苗;留壮苗、齐苗、健苗、长势一致苗。
2.2 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攻克单株产量。在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吨的基础上,每亩施复合肥(含N、P、K比例5:12:8)60-70㎏,尿素50-60㎏,锌肥1㎏。主要施肥方法: 全部农家肥、复合肥混合沟施作底肥,严禁与种子接触,距种子2厘米;其余氮肥分2-3次作追肥,条施,施后及时覆土。第一次追肥,在5-7片叶期,结合中耕除草,占追肥的30%。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占追肥量的50-60%,并进行中耕培土。第三次追肥在抽穗5%左右追施,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10-20%。另外,在玉米抽雄开花后,要进行根外追肥,一般每亩用0.4-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喷施茎叶,可以显著提高粒重。
3 科学灌溉技术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天气干旱尤要倡导节水灌溉,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但夏播玉米在干旱严重,影响幼苗生长时,也应及时灌溉。苗期浇水要控制水量,勿大水漫灌。玉米穗期要灌好2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第2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应视天气和地面持水量,掌握适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既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花粒期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70%-80%,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4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锈病和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螟虫、蚜虫等。因此,玉米生育期应加强管理和肥水调节,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在病虫发生蔓延之前防治歼灭,为后期生产造就安全框架,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1 玉米病害防治
本地山区夏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锈病、黑穗病和穗腐病等。大小斑病、锈病往往在抽穗吐丝期,在连续阴雨连绵的情况下易发病。根据瑞丽市農业局植保站对玉米病害的药效试验结果看,大小斑病应以预防为主:玉米3-5叶期及玉米抽雄花前期各防一次,药剂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金力士、叶冠秀等药剂防治,这样可抑制该病严重发生。锈病可选用百菌清、粉锈灵等药剂在抽穗前进行喷雾;黑穗病和穗腐病在玉米乳熟期后开始发病,高温、多湿、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发病较重,可用井冈霉素水剂、多菌灵悬浮剂喷雾。玉米黑穗病主要是在桔杆上,土壤中带菌传播,除轮作种植,拔除病株烧毁外,还应进行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播前用0.5%的硫酸铜拌种)及土壤处理加以防治。
4.2 玉米虫害防治
山区夏玉米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虫、螟虫、蚜虫等。地老虎、粘虫主要为害幼苗,防治地老虎可用呋喃丹可湿性粉剂,在施基肥时一起施入土壤中,也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米糠(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可用甲敌粉2.5㎏加细土15㎏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加以防治。玉米螟多在穗期危害叶片、茎杆及雄穗,苗期使用灭克等农药兑水灌根,大喇叭口期或抽雄5%时可用BT粉剂(或乳剂)撒施(或兑水喷雾)。
5 玉米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往往因高温干旱或阴雨连绵造成授粉不良,结实不饱满,导致减产。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单产的措施之一,能减少秃顶和缺粒现象,使籽粒饱满,一般可增产10%左右。授粉可采用人工拉绳法,即用两根竹杆,在竹杆的一端拴上绳子,于上午9-11点钟,由两人各拿一竹杆,每隔6-8行顺行前进,使绳子在雄穗顶端轻轻拉过,让花粉散落下来。授粉工作要在花粉大量开放期间,一般进行2-3次。对于部分吐丝晚的植株,如果田间花粉已经散完,无法再授粉,则应采集其它田块玉米的花粉进行授粉。
6 玉米适时收获,丰产丰收
适期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籽粒成熟的标准是: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发亮,根部黑色层出现。 玉米品种不一,收获时间不一定相同,从生育期上看,早熟品种从出苗起120天左右,中熟品种130天左右,晚熟品种145天左右即可收获。收获后的果穗要及时挂杆晾晒,防止霉烂,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