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2017-04-10袁如莲祝淑莲袁海英
袁如莲 祝淑莲 袁海英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袁如莲 祝淑莲 袁海英
目的 探索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30例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急性重症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护理
急性重症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常起病急骤,患者病情变化快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胆囊穿孔、胆源性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5]。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重要治疗方式,因此围术期护理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6-8]。因此,本次研究对本院部分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37.78±14.23)岁。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36.87±14.28)岁;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38.76±15.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先完善相关检查,所有患者均采取先采用B超定位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待患者胆囊三角区炎症消失,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术前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协助医生检测患者病情变化等,按医嘱对患者进行医疗处置。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2小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等,并将患者病情及时向医生反映并记录。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以及手术相关事项,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对焦虑、恐惧的患者进行术前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观察患者病情,术后48 h内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等监护,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每2小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引流量等,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每3小时对患者进行翻身1次,避免患者出现褥疮。由于术后患者会出现胆瘘、高血压、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日常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黄疸等症状,指导患者进行排痰。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急性重症胆囊炎相关知识,术后饮食、患者翻身、排痰等操作。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回家后注意事项等,通知患者及时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情况等进行评估。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患者手术结束到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患者焦虑情绪分为正常、轻、中、重度焦虑,其中评分<50分视为无焦虑情绪,50~59分视为轻度焦虑,60~69分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9,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开始进食时间(h) 胃肠蠕动恢复时间(h) 并发症观察组 15 7.27±2.57a 18.27±4.39a 2(13.33)a对照组 15 8.87±1.09 21.98±3.97 8(53.33) t/χ2 2.220 2.428 5.400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程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伴随明显触痛和腹肌强直[11-13]。本院对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采用早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待患者胆囊三角炎症消退,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由于患者手术前病情得到控制,因此患者手术难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4]。由于患者伴随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因此加强患者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5]。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积极作用,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由于患者术前需要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因此患者住院时间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焦虑情况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魏建红,过孝.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102.
[2]陈兵.彩超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体会.医学信息,2016,29(16):381.
[3]任爱军.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14(1):93-94.
[4]朱应合,远博,薛忠,等.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15例.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0):919-922.
[5]张景勇.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20例.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49.
[6]刘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有效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2):163-164.
[7]孙青龙,董重谋,黄锐,等.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外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5-158.
[8]高若辉,李秀军,耿建利,等.PTGD术后择期LC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应用体会.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8): 631-633.
[9]张秀兰.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外健康文摘,2014(16):178-179.
[10]赵欣.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881-882.
[11]陈政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2014(21):6041-6042.
[12]费洪江,苏子剑,潘群雄,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386例分析.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6):486-488.
[13]孙雪芬,刘晓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15-1116.
[14]阿丹,华小雪,胡英莉,等.一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气肿性胆囊炎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7):533-534.
[15]李盛英.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炎患者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15-2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82
2017-02-09]
523750 东莞市黄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