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态化方式关爱“边缘化”学生初探
2017-04-10胡英杰
胡英杰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为了寻求较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千方百计让孩子到县城上学,这就出现了大量农村学生集聚县城学校上学的现象,继而产生了一類特殊群体——“城市里的农村学生”。他们的组成也不是单一的,大部分是留守学生,也有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还有个别父母一方在家务农的孩子。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是离开农村到县城就读,且和城市学生共处一个学校生活,共处一个教室学习,他们和城市学生相比,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层面上都存在差异。再加上有些城市学生排斥、歧视他们,他们一出现就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这些学生内心往往有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孤单失落,严重的会患上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极度不平衡的心理,这样不健康的心理,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社会产生仇恨。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这类特殊群体,他们物质上不贫穷,但心理上特别敏感,他们不想被“另类化”,被“边缘化”,他们渴望平等。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学生在有的学校占总人数的40%。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个别关注是不够的,过度关注又容易伤害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因此,要用常态化方式,通过改进阅读教学等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关爱他们,使他们和城市学生一样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心理暗示或疏导,树立自信
开学初期,要不定时地或每周两次请心理咨询教师到课堂上进行心理疏导或暗示,让学生明白,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不因为他的出身或生活环境而尊卑有别。每个人只有靠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注重自身的修养,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没有人天生是弱者,是他们自己后天不注意个人的修为,才被别人看不起,只要积极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定会被别人尊重,自信满满。另外,还要强调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人是社会的人,不是独居的,学会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反省自己的缺点,积极学习优点,及时改掉缺点,交流的障碍就能扫清,阳光少年就会出现。这样的心理讲座要公开进行,使城乡学生都能受益。明白自己该怎么做的同时,也能相互替对方着想:农村学生改掉自己的陋习,树立自信;城市学生理解并接纳农村学生,受到教育。没有进行“另类”教育,却收到双赢的效果。
二、改进阅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融入到集体中学习
学习永远都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而阅读能力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来自农村的学生只要有兴趣学习,就一定能增强在班级中的自信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城市学生共同进步。那么,如何改进阅读教学呢?
第一,改进课内阅读教学。
课本内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很具有代表性,要教会他们精读、细思、反复回味。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课前预习。除了自行扫除阅读障碍(字音,词语)外,还要根据阅读模式,设计常见的问题并自主作答。当然啦,答题技巧要明确,要引导。有了这样的阅读思路,学生就能知道怎样有目的地去阅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引导并激发学生课堂上互动讲解,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融入教学。
第二,课外阅读要配合。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课外阅读做得好,会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教师要针对学校城乡共学的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有关励志、平等、亲情、关爱、感恩、自律、自信等文章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不良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使阅读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会使学生平等地参与到学习中,防止个别学生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