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7-04-10王志颖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感问题

王志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力度,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成为课本文章的欣赏者,感受语文知识的美。讲究方式方法,利用创新的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语感 问题 策略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语言学习能力。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反作用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创新朗读教学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做好朗读训练组织工作,让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朗讀教学的课堂地位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教学成果有限,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朗读学习时间不足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没有对朗读教学的时间做出明确的要求,但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堂时间中的一部分应当属于朗读学习教学。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很少有教师会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做朗读练习。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或者课后复习作业,课堂中的实时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没有重视朗读教学的地位,没有有效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影响了小学生朗读学习意识的建立。

(二)朗读学习内容与主体单一

朗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其他教学内容一样,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组织小学生朗读,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朗读权利。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朗读学习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提高个人语文学习效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朗读视为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水平与程度的一种方式,或者在讲解问题之余组织学生做朗读练习。很多教师将目光放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上,认为它们是学生的唯一朗读对象,影响了朗读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另外,在朗读过程中,为了让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往往会选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朗读环节。虽然促进了教学进度的加快,但却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朗读学习需求。不能为每一位学生都打造公平的朗读能力展示平台,只让少数学生参与到朗读中学习活动中,会影响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的建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公平化。

(三)朗读评价过于死板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评价,对于小学生朗读学习热情的高涨有着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做简短朗读练习。但是在评价学生的朗读行为时,很多教师只会用“读的不错”“读得很好”“你读得很有感情”这样的评价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模糊性较强,针对性不足的课堂朗读评价,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师没有从学生朗读的语音、语调以及个人情感方面给予学生综合且客观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反思个人朗读问题,也无法促进学生与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互动。死板的朗读评价,更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小学生朗读信心的建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重视,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提高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力度,才能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份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入手,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才能促进朗读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要合理分配45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5到10分钟的朗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会开口读课文,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时,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将刚刚提炼出的文章主旨通过朗读整合在课文中去,利用个人朗读行为升华语文学习内容。给学生明确的朗读学习指示,用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有利用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朗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化朗读教学的重要手段。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学习的乐趣,还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情感。教师要关注多种朗读活动的开发,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小学生自愿融入到朗读学习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法实施教学,表演朗读法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故事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个人朗读能力。像在讲解《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像在讲解《九寨沟》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向大家展示九寨沟。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配图,通过师生配合打造情境,让学生爱上朗读学习。

(三)重视积极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教师的积极引导,对于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重视朗读评价的正确实施,利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实施朗读评价,有利于小学生朗读学习热情的保持。

艺术性的朗读评价,是指教师在处理学生朗读不足时,要利用委婉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个人不足。不仅要利用评价传递出客观且真实的信息,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个人朗读学习能力,成为朗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比如,有的小学生朗读过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快,证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过。为了让大家跟上你的朗读,你可以稍慢一点,等等大家”。这样的评价以表扬的方式引出学生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接受个人不足。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语文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朗读学习优势,多给予学生积极评,赏识发现学生的优点。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朗朗读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动,让学生成为朗读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09):192.

[2]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1):173.

[3]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01):231-232.

[4]季文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14-115.

[5]丁春玲.练出能力 读出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训练[J].新课程研究,2009,(08):145-146.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语感问题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