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探讨
2017-04-10刘银华张晓峰
刘银华+张晓峰
[提要] 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包分配到双向选择,极大限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性。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环境下,生源数量增长,更是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紧迫形势。以此为背景,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作出分析和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完善路径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立项:“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化学业指导探析”(项目编号:15FYHLX22)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1日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国家及高校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以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来看,其与大学生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幾个方面:
(一)服务不足。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体系化工程,涉及到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有选择性地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现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现行应用教材略显单薄,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学生择业、就业需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依然停留在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分析层次上,而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引导少之又少,或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组织招聘会上,忽视了对学生最根本需求的理性考察和分析,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尽完善,形式化现象严重。
(二)保障缺失。对于高校而言,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其展现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实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各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对其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对自身教育价值定位不清,利益色彩严重,在未对自身承载能力作出科学、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盲目扩招,将大部分资源放置在规模建设上,导致教师队伍越发捉襟见肘,师生之间的配比严重失衡,难以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而有些高校则过度重视师资数量建设,缺乏必要的培训,整体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知识涵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及职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能力素质不足,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弱化。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路径
新时期,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然成为了众多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其社会价值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同时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步。笔者基于上文论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种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转变观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就业。新形势下,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因而转变观念理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工作开展。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双向选择,更多的体现大学生的个性选择。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出阵地,本身承载着指导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职责。高校应转变思想观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当中,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化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和尊重学生自身个性化选择中找到就业的突破口是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高校还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确立其教育主体地位,激发其潜在自主意识,扭转他们对就业指导的科学认知,使之主动寻求帮助而又不过度依赖帮助。
(二)丰富内容,实现就业多样性。如上文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体系化工程,所牵连到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择业观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素质培养等。其中,择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选择职业岗位的看法、理想及信念,着重体现了其作为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需求。在就业指导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活动,尊重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及时了解其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等变化,并引导学生将之与自己职业选择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质价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就业选择的多样性,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多种就业形式的尝试,这也是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方法,实现学生高层次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工作。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要认真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并结合就业指导特点,制定完善的可行性计划。具体而言,高校应进一步丰富就业理论知识体系,充分借助各种素材资源,提高学生认知层次及水平,以养成其良好的自我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有机地将各相关就业知识串联在一起,活化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此后,教师可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为其提供良好的知识应用平台,深化其理解深度的同时,引导他们积累实践经验,为后期就业做准备。另外,高校还需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事宜,共同搭建真实的就业实践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企业内部进行岗位实习,使之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实现更多学生的高层次就业。
(四)完善队伍,确保就业政策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并非每一个组织或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全员参与和共享。高校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补充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不足,通过不同途径截取有效资源,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认知。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其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响应扩招形势的同时,坚持自身价值初衷,理性分析教育承载力,吸收生源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独具优势的人力资源条件,循序渐进地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需求。同时,高校还需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高校可邀请业界知名人士开展讲座活动,或建立广泛的行业交际网络,分享成功工作经验,及时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及意识理念,丰富其理论知识涵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水平。此外,高校还需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及时分析就业指导教师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并给予优异者适度奖励,激发他们的自主提升行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紧迫和重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复杂,大学生就业指导趋于体系化、多样化,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综合剖析其发展现状,理性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完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秀俊,于建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12.
[2]黄燕平.加强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2.
[3]谢琰.信息化路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4]王洪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