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017-04-10陈晓灵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课堂教材

陈晓灵

摘要: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应是用教师的教来决定学生的学,而应是用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准确探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决定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材 合适的 情境创设 认知需要

去年,我上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的公开课时,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所以我没多去了解教材,分析学生,就在网上匆匆搜集了些名师的经典教案,东拼西凑就整理出了一篇教案。

一、第一次试教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带着小朋友去动物园玩,瞧:他们来了,这是什么地方?(电脑出示主题图)

生:马路。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上有什么?

师: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自己数,师指名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11,14,19,20。

师顺便进行安全教育: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是的,过马路,我们一定要走斑马线。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请你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1~20各数的认识。

师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

师:你能用小棒表示出小树的棵数吗?用几根小棒表示?

师:好,下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4根小棒,把多余的放到一边。

生数小棒。

2.摆小棒,感知“十”。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这些小棒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4根?

1.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介绍给大家。

生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

3.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14根小棒?

生1:一根一根数。

生2:五根五根数。

生3:最后一种方法。

我舒了一口气,继续追问:为什么?

学生彷徨,于是,我用课件制作了分别用这四种方法演示11根小棒的摆放,每幅画面出现2秒后消失,问:有几根小棒?

师:其实这些摆的都是11根小棒,现在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

生:一根一根摆。

于是,我又匆匆演示了一遍,这时学生已经不耐烦了,终于有学生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答案了,于是很多学生说:最后一种。

师:为了把这10根小棒紧紧地合在一起,看得更清楚,我们就把这10根小棒用橡皮圈捆在一起。(学生用橡皮圈捆小棒。)

师把学生的14根小棒贴黑板上。

师:请你用××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4根小棒。

可能因为前面没体现出最后一种摆法的优越性,学生根本不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用摆。

时间紧迫,我就没徘徊在这个问题上了,继续我的教学。

后面,我还设计了许多的练习,因为已经下课好几分钟了,所以没有做练习,就匆匆小结了。

我的第一次试教惨不忍睹。老教师们耐心指导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什么,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你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起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你的可行方案。

二、第二次试教

(一)猜数游戏,导入新知

1.师出示一把铅笔:小朋友们,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些铅笔,我准备把这些铅笔奖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得到老师的铅笔!

师:请你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15支)

生:50。

師:太多了。

生:20。

师:还是多了。

生:10。

师:少了。

……

生:15.

师:恭喜你,答对了。

2.师生一起数铅笔。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10,你还能往下数吗?

师生一起接着数,数出15支。

3.师出示一捆铅笔加5支铅笔。师:还想猜吗?我们再试试。

学生猜,老师提示。

4.师生一起数铅笔。先数一捆的,再数一根一根的,发现一捆有10支。

5.再猜(12支铅笔)

6.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

师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

师:请你拿出小棒,快速地数出12根小棒。

生数小棒。

2.摆小棒,感知“十”。

师:请你先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你摆的是12根?

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师把学生的摆法直接贴黑板上。

3.比较: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一眼就看出是12根?为什么?

因为有了前面猜铅笔的经验,所以有很多学生说出是最后一种。

第二次的试教比较成功,学生积极性特别的高,整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在动脑思考,掌握程度也不错。

三、反思

(一)情境创设因学生的认知需要而改变

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对于乡下学生来说,动物园非常陌生,而且数数枯燥、乏味,学生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所以第一次试教时,达不到教学目标,更突破不了教学难点。第二次试教时,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到亲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方式因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改变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但使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正宪,钟建林.小学数学名师名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毛建华.小学版教学月刊.教学月刊社,2005.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数学课堂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