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浙江为例

2017-04-10张跃西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文化

张跃西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浙江为例

张跃西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随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开发日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文章针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地名文化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地名语词体系的思维模型,分析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的特征和价值,进而提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并就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地名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社会的记忆,是拥有地域文脉的无形地标,成为居民意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人类文化的演进历程中,不同时期产生的地名,呈现出一种区域历史演进序列的文化景观。地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的出行、旅游与购物等活动,都与一定的社区或街区、街道、建筑等相关*王长松:《区域历史演进中的文化景观——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北京日报》2015年10月25日,第22版。。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地名文化遗产具有时间的久远性、地名的珍稀度、社会的亲和力、文化的纪念性以及地名的吸引力等特征,这些特征与旅游开发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及其开发值得研究。

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不少公认的成绩,但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典老地名文化尚未得到有效传承

老地名不仅是地理信息的标志,更是地方历史人文的印记,是当地社会历史衍变的见证。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致使经典地名的消失或弱化问题日益突出,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淡薄,随意更改和废止老地名的现象屡禁不止*刘保全:《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出自《中国地名研究论文集(第1辑)》,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一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经典地名被废弃,例如金华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名“铁岭头”,屡遭更改而废弃。

(二)洋地名泛滥

一些未经审批的地名招摇过市,广泛宣传,甚至商业炒作,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地名语词文化兴起“西化”之风,尤其是新建的居民区和商业楼盘的命名,开发商多取洋名,洋地名泛滥,如上海泰晤士小镇、杭州休博园“苏伊士小镇”,还有罗马公寓等。究其原因是崇洋媚外意识盛行,漠视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和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应该及时纠偏。

(三)地名命名低俗化

由于缺乏严格的地名命名规则和规范标准,地名命名随意、布局混乱,存在一定的无序现象。一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名,被随意变更、肆意曲解,地名命名低俗化。“一座叫春的城市”“我靠重庆”及“两个胖子欢迎您”等宣传口号,是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亵渎,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意识严重缺失

目前,政府部门、开发商和投资者等群体均可开展地名命名。总体上看,地名命名与使用规范化的社会意识不够强。某地的“飞龙湖”意味着“飞龙在天”,远不及“白石湖”命名接地气。“三合乡”就是因为由三个乡合并而成,这种命名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严重歪曲地名的本质特征与文化内涵,造成地名文化的断层。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上述问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大洋怪重”地名混乱有违“留住乡愁”的要求,削弱家乡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二是地名的混乱现象,影响优秀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不利于今后申报国家级“千年古镇(古村落)”和世界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浙江缙云壶镇等一批古镇,就因为地名更改不当而失去申报资格。三是割裂了以地名为象征的历史承载,破坏了一个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疆域变迁和文化演变的历史印记,甚至破坏了地名的指示位置的基本属性,影响地名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开发和文化体验等。

二、地名文化遗产开发构架

地名文化内容广泛,包括区域地名、道路名称、住宅小区名称和公共设施名称等。现行体制下地名管理部门众多,涉及民政、交通、住建、旅游、文化以及文物部门。从地名生成机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地方的地名主要由天文地理承载、历史文脉传承、主导产业支撑和未来战略引领四个维度决定(见图1)。

图1 地名语词体系的四个维度

以旅游业发展为例。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发展,一定离不开地域空间,也就不可能与地名文化相割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旅游文化主题与相应环境的协同,势必成为旅游系统独特性和完整性的根本要求。基于地名文化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笔者提出了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模型(见图2)。

图2 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模型

地名文化遗产旅游系统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文化承载性。地名是地域文化的集中承载体,具体表现为地名的来历、文化内涵以及由此流传的地名故事、神话传说和民俗节庆等,是旅游开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二是地理指位性。指位性是地名的基本特征,可以为开展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提供文化基础和创意元素。比如,浙江“新天仙配”旅游,就是“新昌”“天台”与“仙居”旅游的区域整合。三是天人合一性。地名是中国历史上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大自然的显著特点可以成为一个地方地名的缘由,延续着文脉的传承。四是发展演变性。随着时间推移,区域人文的愿景和产业系统的建构必然会发生变化,一些地方的地名文化主题也会体现这些重要的变化,作出科学的调整。因此,地名也需要规划设计。五是地域独特性。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地名的地域性特征明显。比如,台州南北向河流以“浦”为通名,东西向以“泾”为通名;绍兴、磐安存在普遍以“坑”为通名的现象。

浙江省明确了地名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协同的目标导向,由民政厅牵头组织制定了《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评价标准》,顺利开展“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目前正结合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成果,借鉴国际特色小镇模式(瑞士达沃斯和法国普罗旺斯)等成功经验,全面推进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原则及规划方法

(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原则

1.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原则。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要与当地的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不断丰富文化载体,推进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比如,浙江安吉县孝丰镇,将孝文化与竹产业融合发展,运用竹文化产业技术大力发展“孝子灯”旅游纪念品和创建“中国孝文化产业博览会”等。

2.优势聚合与创新拓展原则。在发掘地名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主题文化进行更广泛的优势聚合与创新拓展,打造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旅游高端平台和国际旅游产品。比如浙江金华锁园村,运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鲁兵(原名沈光化)的影响力,集聚全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创意设计一系列儿童文学体验旅游项目,并创建“国际儿童文学大奖赛”等。

3.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则。推进地名文化遗产开发,古为今用、谋求持续发展。比如浙江奉化区黄贤村,是因汉留候张良的老师“夏黄公”隐居而得名。黄贤村旅游开发,秉承生态文明理念,突出夏黄公和张良的历史贡献与处世哲学。

4.文化体验产品开发原则。文化旅游体验产品是地名文化遗产旅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比如浙江衢州的明果村,因唐代明果寺而得名,当地围绕“明了因果、闲心无尘”主题,大力发展禅修的民宿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

5.相互协调原真开发原则。旅游开发面临利益协调的问题,因此,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推进旅游良性发展,保持地名文化的原真性,把握适度原则,在地名遗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比如浙江衢州的盈川村,原为古县城,得名于溪,依托衢江古埠,曾繁荣一时,蕴含着丰厚的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盈川旅游开发可以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为亮点,发展节事会展,保持地名文化的原真性。

(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法

1.有效发掘和宣传地名文化遗产。落实地名文化普查,评定“千年古地名文化遗产”,征集《地名文化好故事》,鼓励拍摄地名文化微电影。《恋恋西塘》《潇潇湘湖》及《德清若水》等微电影作品,先后获得民政部等多部门的奖项,这既是强化地名文化遗产宣传、提升全社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丰富旅游解说内容、强化旅游产品特色的一个重要方法。

2.将地名文化遗产开发与“特色小镇”建设紧密结合。文化、产业、旅游与社区四维融合,是特色小镇的题中之意。特色小镇的旅游发展,需要文化铸魂,而地名文化是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旅游特色发展的关键。特色小镇背景下,地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正呈现出勃勃生机。比如,嘉善大云甜蜜小镇,以“游大云、行大运”为旅游广告语,借助地名文化微电影《云在树上》加以宣传促销,以“金婚大典”为核心项目,重点拓展婚庆旅游和幸福田园体验产品,已经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3.按照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理念,创意设计地名文化旅游产品。浙江省地名文化博物馆就是一个经典的地名文化遗产旅游项目。该项目选址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运用智云技术有效体现创意设计地名文化体验产品。

四、讨论与建议

地名文化保护管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和系统工程。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处理地名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科学地进行地名变更与命名,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一)推进地名普查的规范化

地名普查是保护地名文化最基础的环节,地名文化挖掘和旅游发展均以地名普查为基础,因此普查工作应严格要求,规范开展,责任到人,规范详实地填写地名来历、地名含义等信息,编撰地方志等书籍,从而有效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二)促进地名文化的科学化

在做好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地名文化发展与地名管理的规律,正确处理好区域的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全社会对地名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科学认识。尽快将《地名规划》纳入各地规划体系并切实做好衔接工作,加强地名文化的科学研究、地名规划和地名文化遗产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三)实施地名变更的程序化

现行体制下,在强化各级民政部门的地名文化保护管理职责的同时,要尽快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部门协同机制,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地名审批程序,规范地名的命名、审批及变更,强化查处与纠错力度,确保地名文化保护管理及地名变更的程序化与规范化,从机制上保障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决不能为了取悦游客,“媚俗”“崇洋”,随意变更地名,更不能牵强附会,曲解地名文化。

(四)推进地名管理的法制化

按照新常态协同管理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浙江省地名文化管理的立法工作,尽快将地名文化保护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力度。要强化地名执法力度,做到地名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责任编辑 陈汉轮)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of Geographical Names: Taking Zhejiang as an Example

ZHANG Yuexi

(InternationalBusinessSchoolof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4,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of geographical names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s by industry and academia.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of geographical na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principle about geographical names and proposes the model of the geographical names’ neologism system.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valu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of geographical names and its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t also proposes rational recommendations to protect the culture of geographical nam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names;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2017-01-16

张跃西,男,安徽青阳人,教授,博士,硕导,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养生旅游、区划地名与区域发展战略。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2.006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