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技术产业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17-04-10项多伟蒋志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比较研究

项多伟 蒋志华

[提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本文主要在阅读国内外学者对高技术产业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研究进展,并针对國内外学者研究不够透彻的方面,进一步探寻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开拓下一步研究思路。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比较研究;文献评述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5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企业层面均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高技术产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越发凸显。高技术产业在科技经费、科技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比重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较全面地梳理高技术产业研究进展,拓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领域。

一、国外研究综述

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技术和国家贸易》中首次提出高技术的概念,随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西方发达国家将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国家发展规划层面,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参与研究,通过查阅相关国外文献20余篇,将国外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从以下两个层面梳理归纳如下:

一是理论基础研究层面。这一阶段研究者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即价格因素、产业集群效应、地理因素、专利等因素。具体来看:崔普利特(1995)以特征价格指数和技术效率之间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表明价格指数影响着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Marina Van Geenhuizen(2007)等则对生物高技术产业产生兴趣,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研究型大学或者研究中心附近,高技术产业往往较为集中,原因在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外部性的影响,往往造成这些高技术产业较为集中。Jakobson(2007)则对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展现出了浓厚兴趣。他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对创新效率方面的探讨并未涉及。Sebastien(2011)等则选取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分析结果表明发明创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外部研究伙伴的协作,协作越密切,效率则越高;并且外部合作伙伴的作用不单单只是影响效率,而且大大影响技术创新的决定和创新动机。

二是实证分析研究层面。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利用已有的数据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来看:Jooh Lee(1995)等选取美国、日本两个国家的高技术产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指标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为随着企业研发经费的增加,企业长期绩效、市场份额会随之增加。Sena(2002)选取意大利206家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效率高低分类,分成高技术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研究表明,高技术企业的企业效率能够带动非高技术企业的效率。约翰哈格多恩(2003)等选取1,200多家的国际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些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对企业自身的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Hale Kaynak(2005)等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技术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进行聚类分析。Ellis Connolly(2006)等选取澳大利亚高技术产业数据,研究资本利用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使用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Raab(2006)等利用美国各州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作用显著,部分州的经济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带动。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优先位置,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自此,拉开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研究的新篇章。通过查阅国内文献40余篇,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类似,国内学者也是从基本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证探索研究。但综合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视角来展开:

一是纵向维度,主要是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投入产出效率情况等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一段时期内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来看:王子龙(2006)从1994~2003年间的产业聚集水平为研究的出发点,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分析如下:高技术五大行业(除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稳步提升,在产业集聚的同时,区域发展分化现象也逐渐显现。张倩男(2007)利用我国2000~2004年间的5大行业1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通过赋权法,综合评价高技术产业各技术部门的投入产出能力,结果表明投入以及创新支撑能力比产出能力好。许箫迪(2007)等从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角度入手,分析结果表明:沿海8省行业集中度较高;区域化差异显著,十大地区垄断较强;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集聚愈发明显。吴和成(2008)在我国2001~2005年间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的五大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R&D)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十五”期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分行业的R&D效率表现差异较大。封伟毅(2012)等通过选取我国1995~2010年间的高技术产业数据,将指标分为3类,即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产业竞争力,11类四级指标,共建立5种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开发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大于技术转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另外外部环境也会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

二是横向维度,主要以我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省际间对比分析,找出省际间高技术发展的差距与不足。具体来看:张倩男(2007)等选取全国2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进行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并非必须将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以免形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梁晓艳(2007)等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方向入手,计算泰尔指数(Theil)表明,产业集聚地区两极分化严重;相对增长速度(RG)表明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增速高于全国,东部沿海省份已成为高技术产业核心增长极;空间Morans I指数表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容易集聚,Moran散点图更加验证了这一结论。陈萍(2008)等通过分析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表明综合创新能力靠前的省份为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城市,靠后的省份分别是青海、新疆等。仇怡(2010)等从我国1998~2007年间31个省份国际贸易、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域集中度较高,同时国际产品流通得到加强,产业聚集水平有较大提升。王军(2010)开创性的采用三阶段的数据包络法(DEA),选取2006~2008年30个省市(自治区)诸多投入、产出以及环境等变量,综合衡量和评价了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运营效率,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运营效率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区域差异性较大,且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李平(2011)等利用我国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回归估计以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推动作用较大的为科技人员投入以及经费支出,而专利申请数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短期影响有限。高秀艳(2012)等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辽宁省的高技术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排名中等,竞争潜力排名中等偏下,竞争环境很差,综合竞争力排名倒数,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三是综合视角,主要是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因素、竞争优势、提升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具体来看:王铮(2005)等利用高技术产业聚集形成的區位因子,建立反映我国地区高技术产出聚集效果检验模型,评价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知识环境、人力资本等关联性较大,而交通、供应链等起到辅助性作用。柴斌峰(2011)等采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法,以更加准确的结果来衡量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支燕(2012)等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方向为:针对短期内绩效提升主要依靠资金、人力以及外来技术的投入,改进的方向为技术外取反哺自主创新、“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同行等措施。桂黄宝(2014)则通过计算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构建空间计量面板模型。结论为整体效率逐年提高,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逐年衰退;企业规模、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水平对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地理邻近性、资本水平对创新效率的做进作用不显著。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60多篇相关文献的阅读,对上文的综合评述如下:

第一,从发展历程来看。高技术产业相关研究是从理论层面的研究慢慢深入到实证层面的研究,符合大部分产业研究的规律。但理论层面的研究仅限于高技术产业产生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着力培育这些有利因素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第二,从研究角度来看。研究者们研究的角度分别从研究高技术产业竞争能力、空间集聚效应、创新效率、投入产出效率等方面,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时空现状以及改进方向。但是研究的角度方面,投入产出效率和创新效率为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层出不穷。但是研究中间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视角鲜有创新、对创新效率或者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各不相同、指标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

第三,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来看。研究者已经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纵向发展现状摸清,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横向空间发展情况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西部地区较为落后;且邻近地区的竞争关系较为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为:短时期内,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并未形成特定的市场机制来引导;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成果并不形成对应的比例,投入多、产出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为此,如何让我国高技术产业更有效率的发展,竞争如何更有优势?都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研究的深入,可以挖掘的点越来越窄。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对各研究者对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评述,找出高技术产业发展可以进一步挖掘的点。后文的研究拟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来针对性的提出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方面需要改进的方向,期望高技术产业能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Jack E.Triplett,High-tech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and hedonic price indices[J].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1995.

[2]Jakobson L.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igh-tech Research in China[M].New York:Palagrave Macmillan,2007.

[3]Sena Vania.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spillover hypothesis:some new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2.92.1.

[4]Connolly Ellis,Kevin J Fox.The Impact of High-tech Capital on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Australia[J].Economic Inquiry,2006.1.

[5]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5.

[6]吴和成.高技术产业R&D效率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5.

[7]封伟毅,李建华,赵树宽.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9.

[8]梁晓艳,李志刚,汤书昆,赵林捷.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现象研究——基于省际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3.

[9]王铮,毛可晶,刘筱,赵晶媛,谢书玲.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5.4.

[10]支燕,白雪洁.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外取?[J].南开经济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比较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