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课应体现的几个要素

2017-04-10盛润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辩论主持人教研

盛润生

最近,在参加网络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观看了几段辩课视频,感觉非常熟悉。笔者曾亲临辩课现场学习,虽然谈不上“受益匪浅”,但仍然感触颇深。主持人介绍完辩论的规则后,直接宣布辩论开始。辩论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寻找对方的漏洞,极尽互相攻击之能事,唇枪舌剑、慷慨陈词,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辩论,人们可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自古以来,辩论一直是探寻真理的重要途径。古罗马时代,培养雄辩家更是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每一个想成为雄辩家的人,甚至必须接受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的长期训练。

将辩论引入教师培训无疑是明智之举。广大一线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放下手頭的工作大老远地赶过来学习,都希望能在观摩中释疑解惑,有所借鉴。然而,缺乏主题和过程引导的“吵架式”辩论却令人深感失望。笔者认为,作为“五段式”培训教师的重要环节,辩课应该体现几个要素。

一、辩论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一节公开课所呈现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没有针对性,“脚踩西瓜皮”随意辩论,过程也许很精彩,但收效一定很有限。教研培训应该是目的性、计划性很强的学术活动,一定要科学地选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中的某个方面,通过认真研究,提炼核心问题,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比如,语文教研过去搞“单元整合”,现在提“群文阅读”,其实提法差不多,都是探讨一组课文的导读模式。然而,教学老舍先生的作品与林清玄的作品,教学外国文学名著与唐诗宋词,教学方法也一定大相径庭。那么,能否提炼出教学过程中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辩论找到解决的方法呢?比如“本堂课有没有体现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群文阅读如何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等等。

二、过程要加强引导和调控

看过《凤凰卫视》栏目《一虎一席谈》的都知道,主持人胡一虎总能在辩论双方偏离主题或者“慷慨激昂”的时候“浇冷水”,将主题牵引回来,防止进入“白热化”的互相攻击。相反,培训视频中的主持人则类似拳击比赛中的裁判,为防止出现冷场,不断挑逗,比如“见招拆招,当仁不让”、“下面进入白热化的自由辩论时间”等等。

其实,用得着这样吗?辩课不过就是学术研讨的一种形式而已,教师都是知书达礼之人,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是文雅之事,完全可以本着虚心的态度、谦和的语气,在不动声色之中冷静地将自己的观点与困惑表述得明明白白,在聆听中思考,在碰撞中升华,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犯不着咄咄逼人。主持人应该具有调控全局的能力,敏锐地捕捉到辩论双方思想的亮点,及时引导,使辩论过程更加流畅,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将思维引向问题的更深处。

三、辩课要与授课相衔接

辩课只是“五段式”培训的环节之一,专家讲座、教师授课、辩课互动、现场点评和研修反思应该各有侧重,互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相比之下,其他四个环节主题较为明确,“辩课”环节则容易偏离主题,走向“散”和“泛”。主持人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科学的总结和评价,不仅有利于引导和启迪参与学习的教师理清思路,形成共识,更能提升培训的水平层次,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周密计划,加强辩课的引导,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辩论主持人教研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同影子辩论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