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案例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2017-04-09余红剑桑维泽郝新颖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教学评价

余红剑 桑维泽 郝新颖

摘 要: 案例教学评价对案例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激励与调控的功能。高校课程案例教学评价应包括案例的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其中,案例准备应重点评价案例的质量、价值及其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应重点评价教学组织效率与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课程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學生創新与实践能力、学生沟通能力以及教师成长。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5-0048-04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既要重视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较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有效地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并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现有案例教学研究者更关注案例教学活动开展的本身,对案例教学评价关注不够。本研究拟在教学改革与案例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基础上,从案例的准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三方面研究案例教学评价方法及其指标设计,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一、教学改革与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它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高校应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向学生进行概念介绍与理论分析等知识灌输,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无需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对教学内容的讨论,从而很少有机会充分调动其思维活性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教学改革[2]。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生特点等方面设定特定情境,在该情境中引入典型案例,使课堂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循序渐进教学方式[3]。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迁移、分析并解决问题等能力。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书本为纲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分析案例为核心的探究性、自主性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深度思考,为学生间及师生间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校相关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4]。

为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科学教学评价的支持,因为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价值评价的过程,并对教学过程提出改进建议。案例教学评价应包括案例准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各方面又应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可操作性的评价维度与指标。

二、教学案例准备评价

(一)案例质量

案例质量指案例事件情境的时代性、情境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情境描述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等特性。案例质量评价有助于引导教师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教学案例的正确选择。案例质量评价包括案例龄期、案例的典型性、案例难度等方面。案例龄期指案例所反映事件情境的发生年代。通常,案例龄期越久远,越不利于反映当前问题,即案例质量相对越低。案例典型性指案例事件情境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契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科学选择案例。案例难度指案例的内在逻辑及其文字描述方便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的程度。教师应针对所讲解内容与授课对象选择合适难度的案例。

(二)案例价值

案例价值指案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程度,包括直接价值与衍生价值两个方面。案例价值评价有助于教师高效应用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应有价值。案例的直接价值指案例有助于教师实现更为形象生动地讲授相关知识与理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5]。案例的直接价值以案例的典型性为基础,教师所选择案例的典型性越强,越有助于案例直接价值的实现。案例的衍生价值指案例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程度。案例衍生价值的实现与案例难度及案例教学过程质量有关。案例直接价值是案例衍生价值的基础,案例衍生价值是案例直接价值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层面的表现。

(三)案例教学计划

案例教学计划指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包括案例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时间规划及案例教学环节设计等。案例教学计划制定是案例准备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计划有助于案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效率。通常案例都有其最佳的适用情境,案例教学内容规划指教师根据特定教学任务的需要,对相关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应用计划等。案例教学时间规划指案例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与特定课程计划相符。案例教学情节设计指教师对案例教学相关细分教学环节先后顺序的确定,以及各环节具体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课前规划,它反映案例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案例教学的内在教学活动规律。案例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要求教师能充分预判教学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的态度等多种因素。

三、案例教学过程评价

(一)教学组织效率

教学组织效率指教师通过特定教学活动在规定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数量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应重点评价教学任务完成率、师生角色扮演成功率以及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三方面。在实际案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对某些案例的讨论与分析过于热烈,而对某些案例兴趣不够,或者学生的讨论可能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轨道”,从而导致教师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教学任务,或者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6],教师扮演教学活动引导者与组织者,才能更好地充分调动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否定学生“学”的地位,没有淡化教师“教”的价值。案例教学组织效率评价应反映教师有无根据学生案例讨论的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预判学生会提出哪些带有价值倾向的问题或言论,并提前构思相应的引导和解决方案[7]。

(二)学生参与度

学生参与度指学生围绕所学知识与理论、参与教学案例讨论与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情境对所学专业知识与理论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在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参与度这一重要因素。学生参与度可通过学生围绕案例所做的课前阅读与思考等准备工作、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发言的数量与质量、学生间与师生间围绕案例所做的深度思考或辩论等指标来综合反映。学生参与度评价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相关记录。

四、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才能发展建构在知识基础之上的相关专业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各种市场调查方法的概念、优点与不足、使用的情境等专业知识,才能结合不同的市场调查问题与目标正确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而正确应用。因此,案例教学既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随着市场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应将学生专业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知识或理论相契合的真实事件情境,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与理论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这正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案例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优势所在[8]。因此,案例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以更好地引导教师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9]。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角度进行。

(三)学生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因而市场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创新能力指行为主体利用已有知识与物质,结合具体问题与目标,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有价值见解或方案的能力。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与所有学生一起面对的是共同的案例,且有着共同的行动或学习目标。在此情境下,师生围绕此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为师生间及学生间的思想碰撞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共享思维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案例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之一[10]。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卷考试并增加主观题的份量,或者通过学生课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生沟通能力

溝通能力是人们作为社会主体的生活与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人们的沟通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因而市场对人才沟通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沟通能力的机会,因而案例教学法也应将且能够将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之一。学生沟通能力的评价包括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记录才能做到准确科学地评价。

(五)教师成长

教学活动是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的过程。案例教学较传统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师生互动的机会。因此,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维度的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维度,包括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兴趣、教师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等教师成长方面的评价。案例教学是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行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是其重要的内在推动力,案例教学的效果评价应该评价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兴趣强度及其变化。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综合应用讲授、讨论、向学生提问、回答学生提问等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应将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以引导教师更好地提升这些技能,从而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随时都可能提出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各种专业问题,而教师负有向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责任,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还应该评价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及其提高程度。最后,只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提高了成就感,教师才可能继续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与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也应该关注教师教学成就感的变化情况。

五、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对人才的创新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之一的高等学校应该努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更好地培养市场及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已成为目前高校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以科学的案例教学评价方法为指导。高校课程案例教学评价应包括案例的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其中,案例准备应重点评价案例的质量、价值及其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应重点评价教学组织效率与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课程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学生沟通能力以及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Z]. 2016.

[2] 吴高臣,刘爽. 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181.

[3] 陈潭,程瑛. 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57-59.

[4] 喻问琼.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46-47.

[5] 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 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140-144.

[6] 李寒梅. 案例教學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6):70-72.

[7] 孙俊三,王兵. 案例教学:一种有价值追求的自由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15(09):77-82.

[8] 邵光华. 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4-59.

[9] 关秋,陈梅. 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 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10] 郑淑芬.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 教育探索,2008(04):56-57.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教学评价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