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鱼要小心
——中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活动

2017-04-09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鱼刺鱼肉经验

3-6岁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与自我保护意识,这个年龄是幼儿一生中最容易出现危险的时期,所以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作为这一时期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需要迫切关注安全教育活动。2016年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幼儿园的安全专门作为一章的内容列出来,其中指出:“幼儿园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随机教育、家园共育、游戏等。

下面以介休市三佳乡幼儿园开展的比较成功的饮食安全教育活动“吃鱼要小心”为例进行分析。

活动目标

1.知道鱼肉有刺,初步了解鱼骨的结构。

2.学习吃鱼剔刺的方法,愿意大胆尝试自己吃鱼。

3.了解取出卡在喉咙里的鱼刺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吃鱼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吃鱼方法图片;实物鱼肉(最好用炸带鱼)若干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了解吃鱼对身体的益处。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爱吃鱼吗?为什么爱吃(不爱吃)?有些小朋友不爱吃鱼是怕被鱼刺卡到,那爱吃鱼的小朋友,你们会吃鱼吗?怎样吃才不会被鱼刺卡住呢?

幼儿回答,引出鱼肉有刺的话题。

2.认识鱼骨的结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鱼肉有刺,那谁能告诉我鱼刺是什么?(鱼的骨头)有谁见过鱼刺的形状?(鱼身中间是一根很长的鱼脊骨,两边都是一对一对排列整齐的很长的刺,鱼的脊背和尾部也有一些细小的刺,有的是分叉,有的是直的)

3.出示吃鱼剔刺的方法图片请幼儿排序,引导幼儿看图逐一讲述吃鱼的方法,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小结。

(1)先用筷子取出鱼肉两边的刺。

(2)用筷子将鱼肉从主鱼骨剥离。

(3)将鱼肉放进嘴里,细嚼慢咽,把鱼刺吐净再咽。

4.教师利用实物鱼演示剔鱼刺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厨师叔叔给我们做了什么好吃的?(红烧带鱼)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剔鱼刺的步骤,小朋友们仔细看。

教师演示,幼儿观看。

教师:接下来,小朋友们就亲自试试剔鱼刺的方法吧!

幼儿用筷子夹鱼肉,亲自尝试剔鱼刺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5.引导幼儿讨论吃鱼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取出卡在喉咙里鱼刺的方法。

教师:除了要学会剔鱼刺,我们吃鱼时还应注意什么呢?

小结:吃鱼时不说笑、不打闹、专心吃;不把鱼肉弄碎在有米饭的碗里;如果有鱼刺卡在嘴里能看得见的地方,请成人帮忙取出……

活动评析

在活动准备中,不仅要考虑物质准备,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此次活动,让幼儿重新建构新的经验,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吃鱼要小心”的内容选择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符合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从教学过程的设置来看,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首先以比较生动形象的图画来呈现吃鱼的步骤,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与其他教学活动中单纯呈现图片的方式不同,此次活动让幼儿对吃鱼的图片进行排序,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很快地捕捉到幼儿已有吃鱼经验中的不足与缺失,为后期教师的巡回指导做准备;另一方面图片排序的过程也是在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师示范吃鱼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体验并学习吃鱼剔除鱼刺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肯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让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的环节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指导的时机和指导方法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同时对教师的观察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其背后的心理特点,从而确定指导的时机与方式。

猜你喜欢

鱼刺鱼肉经验
拆鱼刺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鱼刺卡喉怎样急救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善良的美味
巧做鱼肉松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
超高压处理对海鲈鱼鱼肉凝胶形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