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球化时代舞蹈多样性探索
2017-04-09主月
主 月
“创新”体现了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价值所在,亦是“全球化”时代保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本方法。因此,舞蹈艺术的“创新”成为2017舞蹈日的舞蹈论坛、专家工作坊以及晚会演出关注的主题之一。
一
“因为渴望飞翔,我成为一名舞者。超脱于重力的感觉总是带给我不断的感动,并让我为之不懈努力。” 荣膺2017国际舞蹈日献词人桂冠的舞蹈大师崔莎· 布朗所超越的不仅是地心引力,而且是人类的身体和思想局限。她以独具个性的“创新”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舞蹈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思想启迪。
国际剧协认为,崔莎· 布朗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编舞家之一。在过去的50多年里,她的编舞精神使现代舞蹈的风貌面目一新。她的作品和肢体动作直接对话,流畅的舞步力量、清晰的空间编舞模式、挑战地心引力、身体意识超越物质性载体,成为一种移动着的冥想,一种反思的状态,一个正在思考的身体。崔莎· 布朗作为所在时代的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编舞家和舞者之一,她极具创造性的作品永远地改变了舞蹈的风貌,她所做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和尊敬。
在论坛的主旨发言中,崔莎 · 布朗舞团的资深顾问、纽约圣约翰大学艺术历史学副教授苏珊 · 罗森伯格以《如果没有任何限制,如何创作真正的舞蹈》为题指出,正是舞蹈的原创性和舞蹈的真实性,使得崔莎· 布朗过去编的舞蹈至今仍然是当代舞蹈永恒的经典。她介绍道:20世纪60年代,崔莎 · 布朗完全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方法,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视角和新的方法,比如把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编入舞蹈。她对观众说“不”,也对正统说“不”,以其真实性、原创性、思想的深度影响世界舞蹈。例如1962年的《延龄草》,即利用了三瓣花朵代表了三分法,把日常的跳、坐和躺这三个动作融入她的编舞当中。由于舞蹈组成的不确定性,每一次的舞蹈编创都是非常独特的,同时也是真实的。1970年《斜着的双人舞》中,两个舞者的动作是对称的,他们手拉手,身体在舞蹈过程中有时向两边斜过去,有时两个人身体会碰到一起,反映了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之间的关系。另外,1971年的《墙上的行走》是一个在大楼的外墙上向下行走的人……苏珊用崔莎一系列的代表作品《林中地面》《横传》《若干平面》《冰冷的诱惑》《水上机车》《设置与重置》《纽沃克》《西班牙舞》等,说明崔莎舞蹈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整个舞蹈如果有人要进行模仿,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苏珊介绍道:崔莎后来采用了系统化的方法,整个舞者身体从头到肩一直到脚表现动作,让动作处于不断的积累、重复和变化之中,但观众能够非常清楚地理解编舞者的理念,站在舞台上的演讲者就是一个真实的人。崔莎于1975年开始进入三维编舞,她把和立方体相关的数字和舞者在舞台上表演的身体动作进行了很好的联系,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柔软性,创造了非常奇特的动作。她非常详细地观察了路上行人的动作,有时她把人的头、膝盖以及其他一些关于人在空间中的动作都融入进去,这样使得她的舞蹈拥有更多的元素。再后来,她对于一些非常正式的流程、机械性质的还有逻辑性方面产生了兴趣。她将想象的方式和真实性结合,使用个人的经历和故事来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些挑战,就是如何准确地告诉舞者她的编舞理念。她非常喜欢看到舞者对于真实性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要求舞者来接受,她总是告诉年轻舞者们舞蹈的重要原则和方针。希望年轻一辈的编舞者能够更多地汲取布朗的理念和原则以及对舞蹈的理解,让崔莎 · 布朗的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2017国际舞蹈日庆典之夜”,来自崔莎舞团的舞者利亚以独舞的形式再现了原来由崔莎· 布朗亲自表演的《如果你看不见我》这支10分钟的舞蹈。在整个舞蹈中,表演者一直面向后台,背对观众,让人无法看到表演者的面孔。崔莎舞团对其诠释道:通过这支舞蹈,观众可以感知到为什么崔莎· 布朗在当代艺术中可以占到一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这支舞蹈中所传达出的信息,一种情绪的概念化以及将最基本的元素进行艺术的演绎,也是她最为著名的表达方式:动作的行云流水。显然,在今天,人们对这类表演形式不再感到新鲜,但是,崔莎· 布朗的魅力则在于她是原创者,亦在于其创作的这支舞蹈对于舞蹈本体探索提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品:《如果你看不见我》舞团:[美] 崔莎 · 布朗舞蹈团编舞:崔莎 · 布朗舞者:利亚 · 莫里森摄影:沈建中IfYou Couldn’t See Me[US] Trisha Brown Dance CompanyChoreographer: Trisha BrownPerformer: Leah MorrisonPhoto by SHEN Jian-zhong
二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的主旨发言是关于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现状的介绍。在介绍了中国舞蹈领域如何践行“我们,一起舞”的理念之后,他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几个舞蹈作品介绍了当下中国的一些年轻编导们在想什么。首先,他指出,中国的年轻一代编导在创作中所面对的自己的民族传统是巨大的(例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非常庞大的文化系统,现存的传统舞蹈代表就有17 000多个),但是,如何才能从传统当中走出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今天中国的编导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反思,往往是通过对传统舞蹈的动律和元素进行提炼,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独特的形象;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编导从注重外在的事件性的表达、过程的描述,渐渐地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注意动作元素和情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编导万素的作品《悠然情韵》就是对于安徽花鼓灯的动律和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安徽花鼓灯的起源常常是在大的灾荒之后与人们的流浪乞讨生活相关,因此传统的安徽花鼓灯比较热闹,而《悠然情韵》强调的则是一种非常悠然自得的心理状态,表现一种女人的情致和独特的心境而形成的慢慢表达的一种状态。
最后,冯双白指出,舞蹈艺术在中国今天发展得非常蓬勃,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艺术家的个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东西。尊重这样的多样性和艺术的个性,让舞蹈和人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可能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正在变成现实的一个创作的进程。
国际舞蹈日中的“上海舞蹈之夜”与“2017国际舞蹈日庆典之夜”演出中的中国舞者表演的作品,除了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芭蕾舞表演专业学生表演的《雷蒙达》选段和上述冯双白介绍的由谢欣编导、张引表演的《漫慢》之外,其他创作作品亦呈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编导的舞蹈创作追求创新的面貌。例如,由赵小刚编舞、邵俊婷表演的《爱莲说》即是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元素,通过将莲花刻画为中国传统女性美的形态,表现中国文化清新脱俗的气质。由佟睿睿、邵未秋编舞,朱洁静等表演的《夜深沉》,借助中国古典舞中富有表现力的水袖,表现中国女性的妩媚和飘逸及其幽远的戏曲意境。由李源编导、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中国舞表演专业学生表演的《龙飞凤舞》,采用中国鼓为伴奏,展现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以及动、静中的张弛之美。由马涛编导,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闵燕、周杰、任可、谭一梅、张帅等表演的《浔阳遗韵—丽人行》,表现的是“疏帘漫卷浔阳月,纨扇锦裳江水谣。湖上烟痕宜人梦,花羞容色柳输娇”的诗境。由李丹、李赟编导,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舞蹈表演系学生表演的《一抹红》,运用苗族舞的语汇,表现了新娘出嫁时的羞涩和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由方舟编舞,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表演的《轮》,则借用藏族热巴鼓为象征,表达朝圣者的信仰以及对美好的向往。由徐礼、李源编舞,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王振洲表演的《如来如去》,表现的是“浮尘好像幻相变化,而一清净则无相无我……如梦、如幻、如风、如电、如日、如月、如空、如来如去……”由雷鸣指导排练,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安楠、赵永强等表演的《戈壁沙丘》,传达的是一群热爱故土的蒙古青年手捧酒囊,对富饶美丽的草原的回忆。而由马涛编导,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陈涵、杨晶晶表演的《夜巷》,则以凄美的笔调,表现了爱与情中的悲伤和幽思。还有由吴欢编导,方光、朱洁静表演的《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则在藏族佛教文化的灵性辉映下传达出信仰般坚定的情缘、情思般浓烈的信念。而以朱洁静为代表的演员的表演,则表现了当代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境界与高度。
三
来自法国的舞蹈家、图卢兹艺术学院院长玛里昂教授也在论坛的主题发言和专家工作坊中跟大家分享了她设计的《青少年舞蹈艺术项目“女士优先”》。这个针对年轻受众设计的项目,主要是考虑在舞者和舞蹈的历史之间往往有一堵无形的墙。她的一个作品是由当地27名舞者参与的项目,其题目与“春天之年轻人”类似,将爵士乐和其他的一些因素融入其中,亦融入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形式。她和参与者有时在街边有时在室内进行设计,使舞者们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景,因此作品获得成功。该作品覆盖不同的年龄受众,并且拥有了忠实的受众。这个作品所获得的社会声誉,使她尽可能推出更多具有这样原创风格的作品。
玛里昂通过观察发现,在很多法国剧团当中有很多男性的编舞或者舞者,但是女性往往不是那么多。女性往往在台下不停地练习,但是没有太多机会上台。玛里昂认为,我们谈了很多的女性平等,应该要有点实际行动。于是,就有了一个叫作“女士优先”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她向21世纪以来女性编舞和艺术家们致意。这个项目遴选了历史上四位卓越的女性舞者,如邓肯等人作为代表,把她们的形态展示给大家,诠释舞者和世界的关系。玛里昂和不同的舞者共同打造了这样一个作品 。
她的项目引入了10 — 20岁之间的舞者参与编舞的过程,希望她们贡献才智。她们来自法国的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参与项目使她们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营造全方位的艺术氛围,而且她们也在项目里面引用了不同的风格。有一位和她一起编舞的女孩像中国女孩、印度女孩、日本女孩那样去跳舞,她想诠释一些东方的舞姿和舞步、异域的氛围和风格,而不仅限于欧洲的和法国的。她的项目引入了不同的图片,包括在互联网时代一切变得更为可接近、在网上可以看到的,项目的创意也进一步得到了激发,舞蹈家的编舞灵感可以从世界各地汲取营养。玛里昂进一步指出:大家知道,不同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区域且在全球各地转移,这样便拥有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新的技巧。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其实学得很快,他们可以向外国同行来学习,这使整个情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玛里昂指出,项目中的学习和编舞的关系不是老师和儿童舞者的关系,而是非常开放式的,大家都可以贡献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完全互动式的。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编舞的呢?方式也很简单:大家看纯粹是女性的图片,引入即兴式的表演和创作;对所有的图片,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对其个性进行彰显和演绎,大家也进行非常热烈的讨论,如怎样能够在艺术界、政界和商业界更好地获得成功等。但是这个项目并非可以称为女性主义的项目,因为玛里昂不希望将其视为政治意识比较强的项目。她们重在深入地诠释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舞蹈的风格、形态……项目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思考舞蹈的方式各异……他们彼此互相学习、互相适应,进而携起手来组成一个表达各异的社区,这是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
四
来自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舞蹈剧院的舞蹈编导家罗萨娜和格雷戈尔夫妇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中国。罗萨娜说,不像中国有这么悠久而源远流长的历史,斯洛文尼亚只有25年的历史。过去是属于南斯拉夫,后来独立出来了。从历史来看,斯洛文尼亚实际上经历了罗马帝国等古老的时期,但是其历史被割断,不像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而源远流长的历史、拥有孔夫子的伟大的国家。但是她仍然要给大家介绍斯洛文尼亚的舞蹈,特别是斯洛文尼亚民族的舞蹈。在论坛主题发言中,罗萨娜和格雷戈尔以两人长达16年合作双人舞创作与表演的经历,阐述了“舞蹈美学和形式的个人体验与对话关系”,并介绍了他们的斯洛文尼亚舞蹈作品。
致谢 本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72046, 1177105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发展基金(2015B0201037), 以及计算物理实验室基金的资助.
格雷戈尔说,很多人说中国现代和传统舞之间有差异,在中国这边,人们总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而他认为,我们首先要找到共同点,这是最为重要的。关系永远是在变化当中的,同时它也改变了大家的思路。他们要有新的体验和经验,才能够看到中国这边的元素。他说,作为舞者,就像蝙蝠一样,蝙蝠永远通过振动翅膀获得反馈的信号,当然从舞蹈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舞蹈就好像是一种优秀的遗产。
后来,一个电影导演希望来制作关于他们的一部电影,罗萨娜本人非常喜欢电影,这是他们第一次体验把舞蹈拍摄成电影。罗萨娜认为应当对这个舞蹈做一些加工,因为这是在室内、咖啡馆和餐厅当中的舞蹈。然而,在那些地方跳舞的时候,因为那些地方的场所不是很理想,比如说地板和背景,他们觉得整个人身躯的动作,一些希望传达的语言或者意义有所丢失。因此,编舞和舞蹈表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格雷戈尔说,他们总是跳双人舞,最长的时间是连续跳了4个小时;而且10年以来一直在做双人舞的表演。当然10年开始做双人舞和10年之后再来跳双人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通过10年双人舞的表演,他们希望看看这之间关系的反应,看看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10年之前非常简单,没有太好专业的服装,也没有其他的一些辅助的设备,总是在想如何通过双人舞来增加彼此之间的关系。过去10年当中他们成了非常好的伙伴。但是,罗萨娜遗憾地认为,导演决定在这部电影当中把他自己的故事放进去,却失去了舞者们作品的精髓,事实上,导演在这部电影当中所需要的只是两个舞者的肢体动作和一些肢体语言的表达。
在参加比赛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给编舞方面的时间有限,因为给作品的时间只有1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创造一个故事需要采用超常的思维。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段非常有意义的、有内涵的舞蹈?他们认为在其生命当中,有某种事物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就创造出了所谓“运动”的东西。通过这种方法,有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就被去掉了,那么,在编舞中留下的东西确实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格雷戈尔介绍了他们的第14号双人舞作品,这一作品是按照一种探戈舞的方式进行表现的,他们希望在跳舞的过程中没有对视,这可能是他们俩的生命当中跳得最多的一支舞蹈和一段双人舞。罗萨娜说:有意地选择探戈这样的舞步和男女之间的配对,是表现男女关系很好的方式,而他们在传统的探戈的舞步之外又做了新的发明,他们在阿根廷传统的探戈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自己的演绎。他们需要的是空间和彼此,仅此而已,无他,这是他们的思路。在诠释音乐的表演和这段探戈舞之后他们又回归了平静,为什么没有声音呢?他们想倾听身体的声音,探索怎么样能够掌握自己身体的节奏,包括身体和地板接触这样的声音。
作品:《16》舞团:[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舞蹈剧院编舞及舞者:罗萨娜 · 赫利巴尔、格雷戈尔 · 路史塔克摄影:沈建中16[SI] Dance Theatre Ljubljana (PTL)Choreographers and Performers: Rosana Hribar and Gregor Luštek Photo by SHEN Jian-zhong
罗萨娜和格雷戈尔的发言对于他们在“世界舞蹈之夜”上演长达40分钟左右的双人舞《16》,作了很好的诠释和铺垫。显然,这是一部跨越16年、发生在两位现代舞者之间的故事,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历。罗萨娜和格雷戈尔在舞蹈中意欲表达一段未能开始的感情、一支还未迈出步子的舞蹈、一个没有说出口的词语,虽未实现却似乎就在指尖、脚尖和胸前环绕徘徊,这些不存在却又存在的事物我们该如何去体会?过多的话语压低了我们的身体、拖慢了我们的步伐,这样的语言我们该如何理解?幸好我们还能舞动,每时每刻,用不同的方式舞动!他们的舞蹈让伽利略对转动不息的地球的评价“And yet it moves!”同样适用于舞动不息的舞者。
除了上述舞蹈家,还有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开设的工作坊,亦呈现了舞蹈艺术和教育方面的创新。来自纽约大学的舞蹈家杰瑞米· 尼尔森在国际舞蹈日开设了“由内到外:在当代舞蹈实践中融入身心技法”的课程。该课程融入了芭芭拉 · 马勒和苏珊· 克雷恩的研究,以及亚历山大疗法、身心平衡技巧和费登奎斯法方面的研究。课程致力于通过将我们的骨骼结构作为身体力量和稳定的源泉,来加强调整并建立联系;通过进入深层肌肉支撑,获得表层肌肉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着重于激发整个身体的深化意识,作为学习和开发动态、明确而有表现力的舞蹈的一种方式。其科学化的训练给予学生极大的启示与潜能的开发。
来自布基纳法索萨利亚舞团的年轻舞蹈家阿莎和奥赛尼在工作坊中亦注重当代舞蹈运动技巧的教授,在对于力量、速度、幅度的感知和认知的基础上开发身体的潜能,建立对于运动的认识。同时,贯穿因为签证问题未能到场的萨利亚的工作坊的主题是,关注孤独与排他、个体与群体等内容,关注回忆和转变这两个概念,引导舞者舞动身躯。
来自西班牙并担任马德里胡安卡洛斯大学阿隆索舞蹈学院古典舞专业的研究教师丹尼尔的“演员的身体训练的工作坊”,则旨在鼓励演员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舞蹈,通过教授参与者一些有序的舞蹈技巧,最终达到自由移动身躯的目的。其课程以多种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全力发掘身体的潜能,探索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躯体的感知力,从而开始自我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潜能。
另一位来自国际戏剧协会西班牙中心秘书长、胡安卡洛斯大学阿隆索舞蹈学院研究教授歌洛丽亚,则为国际舞蹈日提供了舞蹈家或演员的接触即兴的工作坊,调动舞者身体动作的本能创作与表演,突破艺术传统的束缚与艺术的局限,使舞者在接触即兴中注重建立彼此和谐、合作、敏感、关怀、信任的关系,在身体的对话中认识人和生活的本质。
The 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ITI credits Trisha Brown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oreographers of our times and who has been transforming the landscape of modern dance with her choreographic spirit. “As one of the most acclaimed and influential choreographers and dancers of her time, Trisha’s ground breaking work forever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dance, and her contribution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and honoured by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Ms. Susan Rosenberg is the Consulting Historical Scholar at the Trisha Brown Dance Company and Associate Prof essor of Art History of St. John’s University,New York. In her speech, “How to Make an Authentic Dance When the Sky’s the Limit,” she regards that the reason why Trisha Brown’s work continues to be performed globally and remains contemporary is because of their authenticity and originality. Trisha rejected traditional and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instead, she adopted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new methods—for example, everyday movement could be qualified as dance. Trisha has influenced the world dance through her in-depth thoughts and artistic innovation. At the Gala Night, Leah Morrison from the Trisha Brown Dance Company performs “IfYou Couldn’t See Me,” a 1994 piece originally performed by Trisha. The work lasts only 10 minutes, and the dancer performs with her back to the audience all the time. It shows the charm of Trisha Brown as the original dancer and provides important values in exploring the being of dance.
The speech of FENG Shuang-bai is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the original contemporary dance works in China. He puts forward that WAN Su’s workLeisurely Sentiment and Rhymeis exemplary in today’s choreographers’ reflection on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More than of ten, they select movements and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dance and build unique images based on personal understandings.Also, they no longer emphasize expression of events or description of process; rather, they focus more on the inner world. Besides, taking XIE Xin’s work“Flow · Slow” as an example, he explains how young choreographers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foreign cultures—using body language or integrating fresh body language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express their indepth thoughts on world, humanity, and philosophical meaning.
During the Main Ev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Dance Day 2017, a great number of performances were presented by Beijing Dance Academy, Dance College of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Dance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Shanghai Dance School),Shanghai Opera House Dance Troupe, and Shanghai Dance Theatre. In a sense, they tend to show the innovation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choreographers in China. And the performing of the dancers, ZHU Jie-jing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represent the high standard of dance as a performing art in China.
Prof essor Marion Muzac, from the Conservatoire de Toulouse, France, shares her Youth Dance Project “Lady First” at both the panel speech and workshop. Targeted at the youth dancers, the project aims to break down the walls between the dancers and the history of dance. The learning relationship in the project is not about the master teachers and the children. Rather, it is quite open and interactive. The children in the project are from different areas, very different in the way they think and dance, and from different social cultures. They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adapt each other, forming a community to express differently about their lives—this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Rosana Hribar and Gregor Lustek are contemporary choreographers and dancers of Plesni Teater Ljubljana(PTL) in Slovenia. Starting with the speech, Lustek says,not like China who has a great history, Slovenia is only 25 years old. It used to be a part of Yugoslavia and belonged to the Roman Empire in earlier time. So, the history of Slovenia is in pieces. Then, together, they introduced their works of Slovenian dance in their speech of “Presenting a Relationship through Danc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Dialogue with Different Theoretical Analyses.” As partners, they have worked together for 16 years. At the International Night, they perform the 40 minute work “16,”a story between two contemporary dancers across 16 years.It intends to express a relationship that fails to begin, a dance that fails to step up, words that fail to be spoken out,and those that fail to be realized, still staying in fingers,toes, and the heart.
Jeremy Nelson, a dancer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leads a workshop, “From the Inside Out: Incorporating Somatic Approaches in Contemporary Dance Practice,”for the International Dance Day. The workshop incorporates works of Barbara Mahler and Susan Klein with “Alexander Technique,” “Body-Mind Centering,”and “Feldenkrais Method.” It aims to improve alignment and establish connections through our bony structure as a source of power and stability, so as to support the deep muscles and allow more mo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uperficial muscles. It also helps deepen our awareness of the body and find a new way to learn and develop dynamic, clear and expressive dance.
In Salia Sanou’s workshop, young dancers Asha Thomas and Ousséni Dabare from Compagnie Mouvements perpétuels demonstrate based on the contemporary dance skills. Sensing and recognizing the power, speed,and range of motion, the students will establish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ovement. Also, he focuses on themes,such as loneliness and otherness,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llective, and addresses memory and transmission issues. He hopes that these themes will lead the dancers to dance.
Daniel Hernández Fernández is a research teacher of the Classical Dance at the Alicia Alonso Dance Institute, University Rey Juan Carlos in Madrid, Spain.His workshop, “Physical/Dance Training for Actors-Actresses,” seeks to encourage actors/actresses to face the art of dance as ifit were a game by teaching them to implement playful approaches,which enables them to attain the ultimate goal of moving with freedom. It strives to explore our physical potential and flexibility, enhance bodily and spatial consciousness,so that we could start to improvise and choreograph.
Gloria Garcia Arambarry, Prof essor of the Alicia Alonso Dance Institute, University Rey Juan Carlos,provides a workshop on contact improvisation for dancers and performers, encouraging a dancer’s body to choreograph and perform instinctively, beyond the traditional boundary and artistic limitation. It aims to build a harmonious, cooperative, sensitive, caring and reli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ncers in the contact improvisation. Through the dialogue of body,it facilitate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human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