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09吴寒梅
(鄂州职业大学思政课部 湖北鄂州 436000)
摘 要:教育如何实现信息化,近年来在高校中涌现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本文从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践探索两方面展开阐述,最后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总结了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展望。
关键词:思政课 信息化 教学改革
2012 年 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明确要求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探索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信息化将是实现教育强国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感染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95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成长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获取与交流之便捷使得人人都是主角,自媒体成为“95后”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自媒体平台上学生通过微信、微博、MSN、QQ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彼此的分享,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为有效。可以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95 后”的基本意识。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大脑发育和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手机、互联网等互动媒体的影响。他们习惯了多任务学习,学会了信息收集与管理,他们热衷于尝试新事物,又能迅速转向,他们喜欢互联网交互式的沟通,并乐于享受从中获得的刺激和满足。他们愿意学习,但只想学他们必须学的东西,而且只想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他们希望大学既好玩又有趣,能让他们享受发现事物的乐趣。他们的学习目的更趋实用,大多以就业为导向。
2.高校思政课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05”方案实施以来,教育部通过统编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思想性、政治性与理论性等特点,以及“95后”网络化学习方式的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果能充分运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是很好的,但网络上同样充斥着暴力、色情、赌博等内容,对于分辨能力不强的学生,极易受到误导,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大学生网络赌博、裸贷事件令人堪忧,同时移动互联时代对于学霸级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便利与机遇,但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智能手机盛行的今天,即便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也是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成为“低头一族”,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是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切实改进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1.微课
微课(Micro- lecture 或 Mini- course),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通常指音视频资源。萨尔曼·可汗在 TED(技 术、娱乐、设计)大会上做了“让我们用视频重塑教育”的主题演讲后,视频特别是微视频引起了教育界的空前关注。得益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如何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视频是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传播媒介,而且微视频更加符合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学的特点。
目前,国内对微课的定义比较流行的是以下说法。“微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1]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偏重于课堂中的教师的集中讲授,对于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思政课,学生中很少有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习惯,因而全靠短短的45分钟或90分钟的课堂时间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确实困难。但由于现行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大多采取大班教学,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作为思政课教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個学生的学习反馈,即便在课堂中开展项目教学或研讨以启发学生,调动课堂气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于人数众多时间有限只能是少数的积极踊跃的同学参加,因而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教学效果有待增强。然而在微课中,以微视频为基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前学习资源包,供学生们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短小精悍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及个性化的时间安排正好契合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因而能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有益补充。当然,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问题,由于人的惰性,学生们未必都会去观看并认真学习相关微课资源,如何了解与掌握他们的课前学习情况呢?值得研究。
2.慕课
2012 年可以说是慕课元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的慕课开始席卷全球。“所谓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音译,具有课程资源高质量、内容短视频化、寓教于乐、测评方式多样、学习群体规模大等特征。”[2] 世界首门慕课“人工智能”的学习有2.3万人完成了课程,多么惊人的数字,一个大学大概要两百多年才能培养出这么多的学生。慕课有效弥补了微课的许多不足,虽然他的授课方式与传统教学类似,但因为他有着严格的考核要求和学习时间段,同时能及时反馈阶段性学习测试效果与小组研讨,让每个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案,强化学习效果。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让每个人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强,但是大家集中一段完整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又很难实现,因而为了适应“微时代”的碎片化学习特点,慕课所有教学视频都实现了片段化,一般5~10分钟即可看完。学生甚至可以在网络覆盖的地方利用一些碎片时间,等车、排队乃至上卫生间的时间完成学习。慕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视频可以无限次播放,反复学习巩固,直到弄懂为止;同时为了增强学习的信心,“慕课还提供交流论坛、教师答疑等板块,学生可以寻求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更是由于充分的线上交流,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被激发,大量新的知识、观念得以生成或传播。”[2]因而慕课一问世,便受到了大家的热捧。
门思政课慕课是由上海9所高校联合推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慕课平台上线,随后越来越多的名校名师的思政课被推上慕课平台,复旦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学分课程,仅2016年春夏学期就有近30所高校的2万多学生通过互联网选择了这门课。通过慕课平台,分享国内最顶尖的教学资源,让全国大学生都有机会一睹名师风采,从而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3.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过去主要由教师讲课的课堂变成答疑、讨论、测验的场所,而学生学习知识则主要放在网上进行,以实现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会在课前设计学习慕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测验题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找出学生的疑难问题与知识盲点,一边在翻转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还可以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因为学生的网上学习已经比较充分,基本理论已经掌握,甚至产生初步的讨论” [2],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以学定教”,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讨论或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
结语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笔者最近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选修了三门慕课课程,受益匪浅,对于一门跨专业的课程,起初在学习时笔者很担心是否能听懂,但老师们深入显出的讲解及短小精悍活泼有趣的视频马上吸引了我,这对于开阔视野、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特别有帮助。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稍一打盹,我们就可能落后于时代潮流,与学生产生代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使自己既成为网络学习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为网络学习的创造者。当然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也需要顶层设计与教学管理制度相配套,希望高校思政课借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春风,能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 陈晓娟.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教学设计刍议[J]. 学理论, 2016, (11).
[2] 王彦威. 慕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与职业, 2015, (35).
作者简介
吴寒梅(1983-),女,鄂州职业大学思政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