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学习中的渗透
2017-04-09赵博文
赵博文
(历城二中 山东济南 250105)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高中语文仍然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对于该科目的清晰认识,还对道德修养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在这其中,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古诗阅读的作用更是及其重要,是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极力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学习中,提高古诗阅读能力。古诗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所以古诗阅读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学习中的渗透,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渗透
引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如果能够合理运用,那么对于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积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现阶段的实际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仍然存在大小不一的问题,有的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的忽视了其它相关内容的学习,学习的热情也不高。本文根据现今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学生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习中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解答,并且提出相关措施改进传统文化在古诗阅读中的渗透。[1]
一、关于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常常会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通常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中的要求,对于书本中的古诗词等进行简单的分析仅仅是做到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让学生初步认识掌握了高中语文中的古詩词,这种做法难以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难让学生重视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意义,学生也就不会从内心喜爱学习传统文化。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作用不能再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
再者,学生对于高中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目标不甚明确,仅仅认为学好理解古诗词内容即可,对于一般的诗词达到背诵理解意思就认为到了古诗词学习的目的。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仅限于课堂学习到的,并不额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习。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局限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更加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古诗词阅读中民族文化和气节的渗透
梅尧臣的一首诗中提到了:“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馋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但是时代的发展使得当下很多学生都忘记了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也十分少。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古人庆祝节日举办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乐趣,在平时逐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习中去。[3]
由于中国受到礼教文化的影响,国人始终将整体主义精神当做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的美德。但是由于和谐社会的影响,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状态使得这一美德逐渐消失,安静平和的时代使得他们熟悉了祖国的繁荣和团结,很少有经历过艰难生活的人,这一现象的改变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来改善。在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学生要了解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逐渐拥有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气节,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古诗词阅读中爱国精神的渗透
许多古诗都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家乡人民的深深不舍之情。比如说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表达出了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和保卫,意思就是等到回到祖国后就要投靠聪明的国主,帮助其收复国家,体现出了岳飞本身的爱国情怀。范仲淹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祖国而担忧。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还应该理解古诗词内涵,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逐渐渗透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进而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提到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所以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的、支撑我们进步的重要力量还包括我们的信仰和理想,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又是从始至终的信仰原则。而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进步。但是现代多元化的精神让原有的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致使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很多高中生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生活显得很随意,完全不能发展成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所以在古诗词阅读学习中,学生要加强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自身信仰和理想的建设,对于完善学生自己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古诗词阅读中诚信守信的渗透
《晁氏客语》中提到“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意思就是说学习中如果不诚恳就会荒废学业,做事也会失败。孔子也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军队可以失去主帅,却不可以失去战斗的志气。传统文化的内涵就是说要讲诚信,遇到某些事情也需要遵循理性和道德。古诗阅读的学习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习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
当今的高中生自身由于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难以形成正确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思想观。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中生个人价值观较强,团结意识差,缺少正确的集体利益观。这种思想使得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缺少朋友的帮助,影响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诚实守信的重视十分高,但是当今社会重利轻益现象十分严重,正确引导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他们奉献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通过课堂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时适当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来达到目的。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珍贵的遗产,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传承下去,而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中适当的加以渗透就是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共同努力,学校加强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适当的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自身学习兴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古诗词阅读中去,最终提高整体道德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玉红.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47)
[2]郭瑞林.传统文化与中华语文教学[M].长沙: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