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2017-04-09马润国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学 吉林四平 136001)
摘 要: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虽然取了的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受到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师资队伍、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本文在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问题 对策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不正确,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初中学校开始与时俱进的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对于没有列入中考成绩内的这门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其重视程度都不够。个别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滞后,还停留下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中,把中考成绩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作为对老师教学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不重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和课程质量关注甚少,不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主课抓,在期末复习或临近中考时,甚至可以让信息技术课为其他重点学科让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因为不受重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就相对较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过分重视孩子学习主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认为不重要,不必占用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课。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并且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学校和家长的观念对没有与时俱进,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与中小学之前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相比,两者的教学目的有着本质区别。计算机课程是把电脑操作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进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电脑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来利用。但是目前初中大多数信息技术课教师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没有加以区分,还是运用从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老套的教学方法,仅仅教授学生电脑操作的应用,依然采取“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模式,而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缺乏生气和趣味。
3.教育发展不均衡,硬件设施匮乏
我国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极为不均衡,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环境较好,硬件设施配套较齐全。但是在我国县镇以下的农村的初中,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初中相比却存在着严重不足。据2010年底统计,北京市 5.42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上海市4.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而云南地区12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贵州地区98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甘肃地区78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我国西部农村乡镇以下的许多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地域发展不均衡,硬件设施条件差,使一些初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尤其是在西北部边远地区很多学校甚至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使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受到了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农村中小学及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课程设置课时少,又不列入中考成绩,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普遍认识程度不高,受重视程度也不够,所以在教师配备方面显得不足。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由于受教师编制、教育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并没有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而多数是由小科老师兼任,即使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在学校课时少、工资低,待遇不高,在学校地位低,也会造成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目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进修培训机会少,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仅仅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常识,而对于软件的应用、课件制作和各种程序的编程使用等能力明显不足。这样的师资状况,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对策分析: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顺应时代潮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推進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学校领导必须强化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进行观念的转变,把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课程设置中提高到重要位置,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学校正式的考试科目,甚至作为中考成绩的考量标准。初中学校要把信息技术课作为提高本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评价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不再弱化或忽视。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另外,学校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人性的考核制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从灌输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和实践操作展示学习这几个模块。
3.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是全面普及中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首先政府和各教育部门要有政策倾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或增添中小学硬件设施和信息设备。要划拨专项资金以便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常规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设备更新、软件配备等等。其次鼓励社会力量、企事业团体对本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进行捐款捐物。争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质量。信息技术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快速发展的学科,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学校经常组织师资培训活动,提供老师更多外出学习增长见识的机会,教师本身也应该定期进行充电,只有这样才能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把最新最好的知识带给学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陆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策略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20)
[2] 李林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J]. 成才之路. 2013(29)
作者简介
马润国,男。19770216吉林省四平市,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