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休闲农业融入长株潭旅游圈定位分析
2017-04-09蒋新建杨润芝易佳佳任艳芳
蒋新建,杨润芝,易佳佳,甘 觉,任艳芳
(1.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 414000;2.湘阴县农业局,湖南湘阴 414600)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提供民众休闲、生活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湘阴位于长沙北郊,地处湘江之北、洞庭之南,县域总面积1 581.5 km2,全域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全境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核心试验区。近年来,湘阴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牢牢把握全域旅游发展大势,全面对接国家和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政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左公故里、美好湘阴”,立足滨江滨湖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湘阴县域休闲农业如何主动对接、服务、配套长株潭旅游圈,如何融合这一区域的合作和竞争,是当前湘阴全域旅游面临的重大课题。
1 湘阴休闲农业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有利条件
1.1 区位优势
湘阴地处长沙、岳阳、益阳 3 市 5 县中心,紧邻省会长沙,县城距长沙中心城区38 km,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是“长株潭”地区沿湘江、过洞庭、经长江出海的必经通道,既是“长株潭”城市群沿江北上在洞庭湖的“大码头”,也是岳阳和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是湘阴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关键,位于长株潭区域联动的辐射范围内,能吸引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城市居民,能够带来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的高效益。
1.2 交通优势
湘资两水贯穿湘阴全境,上可达长株潭城市群综合物流枢纽长沙新港和金霞物流园,下经洞庭湖、入长江、出吴淞,通江达海。陆路多点对接省会长沙,向东沿S308线距京广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15 km、距京珠高速20 km;向南经芙蓉北路30 min可达省会长沙,50 min可达长沙黄花机场;京珠高速复线纵贯该县南北,芙蓉北路、湘江北路、新乔路多点对接省会,将来还有城市轻轨与长沙对接,湘阴与长株潭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也是湘阴与周边实现区域休闲旅游合作的保障。
1.3 资源互补优势
湘阴地处洞庭湖畔,东据逶迤山岭,西展坦荡湖乡,北靠浩渺洞庭,集湖光、山色、水韵于一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同时,湘阴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夏元吉、左宗棠、郭嵩焘、范旭东等一大批先贤时哲都出生在这里,文化底蕴深厚。鹅形山、青山岛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湘阴这种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与长株潭地区的旅游资源兼容互补,是成为吸引长株潭市民就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实现区域休闲旅游合作的前提条件。
1.4 产业基础优势
近年来,湘阴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打造“左宗棠故里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洋沙湖、凯佳生态园、白树山庄、白鹭园、锦逸山庄、青山岛、鹅形山等一批休闲观光项目加速推进,以鹤龙湖为中心的“农家乐”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近年来,湘阴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农业重点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惠农、强农、富农的支柱产业来抓,对评为省四星级以上的现代农业庄园进行奖励。通过政策扶持,推动该县休闲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休闲农庄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目前全县共发展休闲农庄39家,其中湖南省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14家。农家乐389个,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安排就业1 712万人。
2 湘阴休闲农业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障碍
2.1 休闲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湘阴县濒临的长株潭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尤其喜好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市场前景良好。但是,长株潭地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地质公园等 可供选择的景点众多。周边城市如益阳、娄底的都市农业模式相对成熟,资源相对丰富,湘阴的休闲农业景点与附近的景点相近相似,聚集效应不足,湘阴的休闲农业项目未建立良好的机制等,导致湘阴休闲农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竞争激烈。
2.2 发展休闲农业条件相对落后
各地方政府对都市休闲农业都会加大政 策资金上的支持和重视,相对经济发达的长株潭地区,湘阴县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较弱,在人、财、物等方面相对落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便出现诸如基础设施投投入成本不够,与周边城镇的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相比,技术与设施相对落后,发展休闲农业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人均农业用地少,农业用地相对紧张,休闲旅游季节性比较明显等一系列问题。
2.3 休闲农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湘阴休闲农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总体上布局分散,开发随意性大,呈点状发展。行业性标准或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休闲农业产品单一,投资少、规模小,没有品位和特色,属于典型的低层次开发,每个观光农业园的模式和格局都大同小异,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要么是进行瓜果采摘,吃吃农家饭,要么是挖几个池塘,供游人垂钓。一些休闲农业经营者都是利用现有的池塘、果园、农田、养殖场,稍加装修和美化,再建几个人工景观,这样就把休闲农业搞起来了,自然不可能使游客印象深刻而再次光临。
3 湘阴休闲农业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定位
湘阴休闲农业融入长株潭旅游圈后可定位为 “原味生活,水韵乡村,把湘阴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首选目的地”。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入到湘阴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中,以区内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交通为纽带,实施空间形态的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到2020年,全县发展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渔业)企业60家(其中省星级休闲农庄20家),投资5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1 000户,消化吸收农村劳动力1万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休闲农业企业年营收入达到5亿元,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户年收入递增20%以上,成为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
3.1 立足县域特色,建设两带一园休闲农业架构
以金龙镇、静河镇、文星镇、玉华镇、樟树镇等东南部区域,充分发挥靠近长沙的区位优势与芙蓉大道、湘江河道、滨江公路的交通优势,发展绿色、高品质农产品,发展面向城市居民的都市菜园、创意农业、盆栽花卉、农耕体验、食疗养生等产业。以鹤龙湖为中心,依托308省道沿线的万亩油菜花种植基地、鹤龙湖乡村渔场、六塘徽商生态农业基地、兰岭和铁香有机茶基地等重要产业基地,打造生态绿道、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景观品质、完善慢行系统,打造田园风光妙曼、渔家风情浓厚、植物芳香四溢的四季宜赏宜游的旅游观光带。
围绕南洞庭湖湿地、鹤龙湖休闲渔业、左宗棠文化旅游基地、鹅形山旅游度假基地、青山岛旅游观光园等特色景观,加大农田景观、村落景观、廊道景观建设,建设湘江休闲渔业产业带。
以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农业公园、农业综合体等)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体验农业等新产业,形成“农业+旅游+养生+养老+地产”综合式架构。推动休闲农庄提质改造,建设产业规模大、生态环境美、文化底蕴厚、管理服务好、带动能力强的田园综合体2个、星级休闲农业庄园50个,培育品牌农庄30个,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实现湘阴休闲农业集聚式发展。
3.2 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主题休闲产业品牌
湘阴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要根据季节特点和小长假时点分布,围绕踏春观光、赏花摄影、品尝采摘等主题,有步骤、有重点、分时段向社会推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目前,可以形成五大休闲农业旅游品牌:①湖湘文化专题,依托郭嵩焘文化夏元吉、左宗棠、陈毅安等先哲时贤融入湖湘文化之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线路。②左宗棠专题,湘阴有左宗棠的故居柳庄,祭祀场地左文襄公祠,而长沙市郊有左宗棠的墓地,联合三地可充实左宗棠的史料,丰富休闲旅游线路的内容。③瓷器文化专题,将长沙铜官窑和岳州窑捆绑营销,推广,以此开发休闲旅游线路。④湘菜专题,湘阴湖鲜美食吸引了长株潭游客,近年来湘阴实施百里湖鲜水产走廊建设,鹤龙湖螃蟹、青山鱼、八甲鹅、樟树港辣椒、南湖土菜、石塘萝卜等湘阴湖鲜美食远近闻名,到湘阴呷螃蟹食河鱼,开展湘阴休闲美食旅游线路。⑤生态休闲专题,围绕东湖湿地公园,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横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洞庭湖区,开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线路。
3.3 强化规范管理,注重资源环境保护
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同时加强营销策划和推广宣传,注重品牌,注重市场定位,细分市场,与时代合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长株潭的旅游开发为龙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融入长株潭旅游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提高湘阴休闲旅游服务水平,突出企业文化的塑造,注意塑造企业形象。要注意保护原生态,防止资源环境退化,实现休闲农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人文文化,必须注重与周边区域旅游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柳庄、岳州窑窑址、左文襄公祠、郭嵩焘故居、湘阴文庙等互动联合开发,创造特定的生态农业环境与氛围,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文化,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周志宏.县域旅游融入区域旅游的路径选择研究—兼论湘阴旅游与长株潭旅游圈的对接.经济地理,2012
[2] 姬悦.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
[3] 甘文伟.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建设湘阴美丽乡村.湖南农业科学,2014
[4] 杨前进;徐建军;张述林.重庆璧山县与周边区域旅游互动联合开发探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 潘丽,张天柱,刘伟,等.宁武县域休闲农业规划方案和思路.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