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重庆穿斗式建筑的空间重构研究

2017-04-08王晓健

山西建筑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斗式堂屋重庆地区

王晓健 许 涛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基于重庆穿斗式建筑的空间重构研究

王晓健 许 涛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探索了重庆穿斗式建筑的起源与现状,对现有的空间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在现今时代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实质要求,从建筑学空间出发,以具体的设计手法,呈现出满足时代需求的新生命力的空间。

穿斗式建筑,空间,重构

0 引言

面临着新21世纪的来临,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也是空前高涨,产生了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筑。大跨度建筑,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对于传统建筑的关注反而淡化了很多,特别是居住型建筑。因为传统的居住建筑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走向淡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必然现象。传统建筑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而地域建筑更加能够体现出地方特色文化。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尊重、去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而对于建筑空间成为了“传承建筑文化”与“满足现代需求”必然要面临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重庆市垫江汪家宅院位于重庆市垫江县坪山镇,在建筑过程中十分关注宅院的规划建设,提出在建筑设计中要体现重庆地域特色建筑文化——穿斗式建筑文化。将传统的穿斗式建筑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既要体现传统文化又要具有时代前沿性,让汪家宅院成为本土地方生活浓郁,建筑特色突出,时代气息鲜明的代表建筑之一。

1 穿斗式建筑的起源与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地形地貌差距较大,区域气候也参差不齐。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势沿山脉起伏,南北高、中间低,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表形态。地形高低悬殊,最高处大巴山的阴条岭海拔2 796.8 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 m。整体地貌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当地绿化率较高,木材成为当地的特有建设材料,而对于重庆的区县区域更是如此,所以重庆也有着森林城市之称。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较热,冬天较冷。这样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木材资源自然的造就了穿斗式建筑的出现。

穿斗式又称立贴式。其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懔条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置橼,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品构架。每两品架构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在一起,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现今穿斗式建筑广泛分布重庆地区,多数结构保存良好,能够正常使用,其中以民居为最为代表。

2 穿斗式建筑的空间特性

2.1 柱子间距局限性

穿斗式建筑的柱子传力方式具有一定特性,柱头通过与檩的衔接直接承载屋面荷载,柱子所承载的荷载直接传到基础,这对于自然条件下的木材提出了材料笔直性的要求。在重庆地区对于大多数民居而言檩与檩之间的垂直间距在1.1 m左右,每一檩下必置有一柱,这就限制了柱子的间距,也就是说在单榀屋架进深方向柱之间的间距也在1.1 m左右。由于在重庆地区大量兴建穿斗式建筑,特别对于民居而言更是一种常态。虽然当地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考虑到经济,环境保护的因素以及人居条件的要求,建筑开间一般在3 m~3.9 m之间。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穿斗式建筑柱子间距的局限性。

2.2 榀中斗坊的阻隔性

一榀榀的屋架通过斗坊串联起来形成了穿斗建筑的主要结构,每榀屋架成为主要的结构单元。单元的形成是由穿坊和柱子共同来完成的,穿坊在纵深方向将纵向的柱子一棵棵串联起来既增加了榀的整体性,也加强了稳固性。透过建筑的表皮结构,我们很清楚的了解穿坊的纵向为矩形,长边沿着纵深方向,短边沿着开间方向,由于穿坊的出现单元的榀架构此时产生了空间初步凝固,也就是说穿坊在这里产生了空间的阻隔性。榀与榀之间围合成为的间此时缺失了应有的交流。

2.3 纵向空间的独立性

长时间生活在重庆地区的人们很了解当地穿斗式建筑民居大都为一层再加上楼顶隔层,二层常作为主人的居住用房。二层与一层通过楼板整体纵向分隔,唯一的联系就是楼梯,其表现形式常常为转折楼梯,直跑楼梯。而楼梯除了满足居住者通行的空间尺度以外,基本无其他积极空间的存在。毫无疑问这给建筑纵向空间的流动性带来了严重的阻碍,空间精神在这里是苍白无力的。纵向空间交流的自然表现出毫无生机,当身临其境时直观感受就是建筑内部纵向空间各自的相互独立。

3 空间重构的具体措施

针对穿斗式建筑的空间特性,秉承对于地域建筑文脉的传承,结合现代人们对于建筑空间多样性实体要求以及对于空间本身感知的精神需要,我们通过重点择取重庆市垫江汪家宅院穿斗建筑部分空间,分别进行重构设计探索。

3.1 建筑入口空间

建筑入口作为整个建筑视线的焦点,也是建筑空间感知的起点,我们把矩形的玻璃体量穿插在建筑入口处,玻璃体宽度与入口开间一致,高度和屋脊齐平,长度直至屋脊,这样玻璃体的外形与尺度就非常明确。在玻璃体的正立面提取穿斗式建筑的窗户风格元素,将其提取出来,通过材料铝材附加类似于木材的色彩在正立面上表达出来。这样的元素表达会体现出具有重庆地域特点的建筑文化,但又不是完全沿袭这样的文化,而是利用现代铝材外加色彩稳定的木色漆来加以处理。由于玻璃本身的特性在入口处就会呈现出灰度空间,玻璃体阻挡着风雨的侵袭,但透过玻璃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沐浴与光明。

3.2 堂屋空间

严格分层的空间布局是穿斗式建筑的惯用手法,当然堂屋在其中也不例外,甚至高度也是和相邻的房间保持着一致。二层建筑的各个房间的高度也是同等的,这样的空间尺度设计没有突出建筑的堂屋主体性,仅仅是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我们将堂屋顶板即一层与二层的分隔楼板去除,这样堂屋空间将一二层通过体量给连接了起来,堂屋自然就突出了主体性。楼梯成为表现在堂屋体量里面连接底层与二层的交通纽带,与二层走廊交接,此时走廊与堂屋空间的交代关系为镂空的栏杆。二层走廊演变为了内廊,内廊成为堂屋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内廊上与堂屋的人物展开交流。可见内廊增添了堂屋的层次感。整个堂屋空间占据着空间的主体地位,既呼应着传统建筑的主从关系也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空间交融特征。

3.3 屋顶空间光影表现

空间是建筑的内在灵魂,建筑光影更是与空间相互交融使其更加丰富动人。对于穿斗式建筑的坡屋顶,上盖青瓦下置木椽,再下置檩条。建筑内部空间在屋顶面处于完全封闭界面。自然光不会通过屋顶渗透到建筑室内空间,建筑室内外空间无法通过屋顶得到交流。我们把穿斗式建筑部分屋顶面给揭开,换而加盖玻璃屋面,在透明的玻璃内侧面编制上美丽的花朵形态,这样阳光透过玻璃屋面照射到室内空间,所显现出来的光影就是我们编制于屋面上的花朵,在太阳日照的运动过程当中室内光影也会随之移动,呈现出花朵光影不同的表现形态。屋顶空间的光影在建筑内部空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展现,丰富了空间的表象特征,让空间由静态演变为生动。在生动的建筑空间中会让人们对于空间形态有更清楚的感知,真正的去体会这不一样的精神需求。

4 结语

重庆穿斗式建筑作为重庆地区特有的地域建筑,区别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建筑。我们对于传统建筑的对待,不能由于现代建筑材料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抛弃了传统建筑。穿斗式建筑体现着重庆地区文化特色之一,是地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它用最明确最直观的建筑形式语言体现着重庆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穿斗建筑文化必须结合现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提出的新期待。我们以重庆市垫江汪家宅院为例从建筑空间的角度出发,分别通过建筑入口空间、堂屋空间、屋顶空间光影表现来进行重构设计研究。着眼于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形态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提出了这些可行的设计手法与构思,有力的将传统的重庆穿斗式建筑与现代文明在空间层次上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对于研究重庆穿斗式建筑做出了进一步贡献,也为传承我国建筑文化探索了新的思路。

[1] 管佳佳.自然光在建筑空间塑造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4.

[2] 李先逵.中国明居建筑丛书四川明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徐洪澎,吴健梅,李国友.当代视角下的木建筑解读、思考与创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ResearchonspatialreconstructionofbucketstylebuildingsinChongqing

WangXiaojianXuTao

(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SchoolofArchitectureandArt,Handan056038,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style bucket building. And the exist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real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building in today’s times. Starting from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with specific design techniques, presents a new vitality spac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rough bucket building, space, restructure

2017-10-01

王晓健(1964- ),男,硕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许 涛(1989- ),男,在读硕士

1009-6825(2017)35-0004-02

TU241.5

A

猜你喜欢

斗式堂屋重庆地区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着水小麦对斗式提升机产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大中型水斗式水轮机的关键技术
斗式提升机测速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守 望
板凳:平衡的世界
父亲的笑容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堂屋
浅析链斗式连续卸船机的构成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