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

2017-04-08赵爽陈素梅陈发棣房伟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教学改革

赵爽++陈素梅++陈发棣+房伟民

摘要:《插花艺术基础》是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该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总结了过去几年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归纳了教学改革后的成果。目的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不断的把审美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插花艺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J525.1-4

插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与诗文、绘画艺术、园林盆景、植物学诸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不仅运用了美学、园艺、绘画、雕塑、文学、书法等人文艺术手段,作为一种技艺来服务家庭和社会;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插花艺术属于“生活美的范畴,是精神文化的一种。它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是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的有机融合”。审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它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心智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属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在所学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植物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造型,不仅仅是装饰艺术课,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美育课[1]。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员,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及较强的新事物接纳能力。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开设《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既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素质所必须,还对于继承和发展国传统插花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基础教学薄弱,教学形式单一

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插花艺术基础》课程,并设置为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插花艺术基础课程学时数为32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有较大困难;同时,理论课上所沿用的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模式一样,教学形式采用PPT教学,教师仍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按部就班地教学,不能清楚的、形象的表达作品的意境和创作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枯燥难学。

1.2课程教学经费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较多植物材料、丝带及插花器具等,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选课学生较多,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各院系无单独划拨实践教学经费,使得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经费难以筹款,导致了高校教学经费的不足,常常是以看视频或照片的形式进行学习,严重制约了多样化教学的实施。由于教学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理论无从指导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课程讲授结束后,即使偶尔有实践机会,真正能学以致用、熟练插作花艺作品的学生很少,学生不敢动手,操作更无法突出实践教学的技能训练,严重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课程教师多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师资薄弱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授课教师通常是园林、园艺室内设计等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专业水平较薄弱。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指导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指导教师有很高的专业技能。

2.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插花艺术教学模式

2.1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2.1.1多媒体教学

插花是一门观赏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更是一门审美艺术。因此,制作插花多媒体课件需要采用大量的图片与视频。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涉及插花艺术基础、东方传统插花艺术、西方插花艺术、现代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比等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需要的图像可以通过软件创造、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以及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形图像等途径采集,并从中挑选制作多媒体所需要的最好的图像运用到多媒体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启发式教学

插花艺术必须讲究意境,要求将作品与命题融为一体,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初步达到寄情于花、融情于花、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境界。为了让学生学习用花来传情达意,插花时注重个性的表露与作品的内涵,所以从开始进入插花教学时,就有意识的给学生解释优秀作品的内涵,并让学生对作品命名,通过学生的命名和作者的题名作比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如何表达作品的意境[2]。除此之外,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固定命题与自由命题插花设计环节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插花作品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相关的艺术构思;在理论课讲授之后,实际动手之前安排临摹课程,针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临摹手绘插花作品,临摹课程中,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对所学的花卉、花器知识,构图方式及色彩知识等进行大胆的“运用”。安排临摹课程不仅降低了学生在实践插花过程中“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情形,从而也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逐渐培养创新思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插花创作中,为插花创作开始之前的“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做铺垫与“预热”。临摹课程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构思能力(图1)。

图1《我的家乡》为题的学生插花艺术临摹作品

3.1.1充分发挥学院内部优势,加强实践教学

园艺学院不仅拥有雄厚的园林与花卉方面的师资队伍,还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园艺系设有花卉生产园和实验基地,具有優良的实训条件,一方面可以为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提供部分耗材,另一方面还能有序推进产学研,还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花卉栽培管理和切花处理保存等拓展综合能力。

在插花艺术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训内容,将理论与实训由原来的2:0设置为1:1,并根据现代花卉行业的发展适时更新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了如下实训项目:《花材的识别及处理》、《东方式基本花型插制》、《西方式基本花型插制》、《现代插花》、《花束包装》、《服饰花的设计制作》以及《自由式插花》等。为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学生按2-3人每小组划分,每小组根据所领取的花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完成插花作品命题及制作。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加强辅导,不断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通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作品的鉴赏和点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3.1.2提高专业教师技能

教师队伍专业技能的提高迫在眉睫,要通过挂职、进修等形式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各类插花技能培训学习及比赛了解现今流行趋势,学习新颖手法,锻炼操作技能,开阔专业眼界。另外,除了从内部培养专业教师外,聘请行业专家或校外该领域优秀技师为外聘教师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3.1.3重视实验教学的考核环节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课程,应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实行过程考核,将灵活复杂的实践操作过程融入到实践考核中。学生的插花作品是最终的反映指标,但是考核并不应仅仅看结果。一是应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二是重视阶段性评价,每次实训课按每个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等级测评;三是重视终结性评价,进行临摹测试、中期测试、期末考试等各项实践内容的综合测试评价。插花艺术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考核成绩占20%、临摹实践10%、期中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作品制作以及服饰花设计及包装成绩占30%、期末试卷测试占40%。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制作技巧、设计及构思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4.教学方式改革后取得的成果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插花艺术课程的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较高,在学生对本课程及教师的评价中,每学年达到95分以上。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该课程每学年选修学生达380人次,成为我校选课率极高,学生最喜爱的公共选修课程。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插花教室,可同时容纳70余人进行插花练习与实践。除此之外,学院增加了教学经费,除了每学年购买鲜花供学生实践,还购买了高仿真花数批,各式插花花器近百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插花实践中经费不足,花材、花器配备不齐的困境。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该课程的延伸方向如:花材保鲜工艺、干燥花制作工艺、花材染色等方面获得了学校或省及科研项目支助,研究结果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了科研论文。

结束语

《插花艺术基础》课不仅是一门艺术课,亦是一门有关美学教育的美育课[3]。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在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美育课在全面推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不断的把审美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拓展思路,从多元角度将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延伸到各个学科中,旁征博引,启迪诱导,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美感。

参考文献

[1]吴丽君.《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4):184-185

[2]江志清.漫談插花花艺作品的命名[J].中国园艺文摘,2009,9(97):27-30

[3]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赵爽,女,博士,讲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资助,卓越农林人才

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5YJ06Y)。通讯作者:房伟民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