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帮困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研究

2017-04-08熊颖哲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

熊颖哲

【摘 要】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为了避免因为经济压力面临就学难的问题,我国也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所有学生能够完成学业。但是在资助体系下,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也极为重要。所以,学校在推行资助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推行,让学习知恩,感恩,实现认知感恩和实践感恩的统一。

【关键词】帮困资助;感恩;教育

我国从2007年开始施行新的高校资助政策,十年来,国家队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和深度都不断加强,运行体系也逐渐完善,帮助无数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思想有一定的偏曲,感恩意识不足,认为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诚信缺失,挥霍资助金,不认真学习,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这也就引起了社会对高校感恩教育的关注和担忧。

一、感恩教育的必须性

首先,感恩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先秦诸子百家就将感恩的内涵解释为“敬父母、友他人、爱国家、善自然”,朱子家训“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民间也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饭千金”等等,这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感恩教育能够号召学生见贤思齐,传承中华名族优秀的从传统美德;其次,随着学生资助保障机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立了以“奖、助、贷、勤、补、减”等方式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给困难生提供了切实的资助。而现实中,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政策,不思感恩反正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且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他人毫无感恩、關爱之心,甚至借贷不还,躲避还贷等等,这也就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感恩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所以,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学生个人,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二、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家庭教育

1.加强正面引导

每个国家都有贫富差距,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平衡,有富裕,就会有贫穷。所以父母本身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贫穷,积极面对,以坦然和辩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幸福来自感恩,要正面引导孩子。另外,父母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要培养孩子的自强和奋斗心态,要学会接受帮助,也要学会自立,还要让孩子用善良去回报社会,去感受另外一种快乐和幸福。

2.加强感恩教化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始作善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中,家长首先要言传身教,在一言一行中给孩子传达感恩和责任的意识,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自立更生。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面对困境,家长自己要做到心胸宽广,不抱怨,不嫉恨,感恩社会,感恩他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生活和工作,正确的面对困哪和挫折,从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

(二)学校教育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教育活动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所以高校应特别关注贫困生的心里咨询服务,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尤其是针对一些刚入学的学生,心里波动比较大,可以采用个体咨询以及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及时辅导,消除心里障碍。对一些心里问题比较严重的贫困生应对采用及时跟踪的方式,及时进行关注和辅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三观。另外,高校也应该鼓励贫困生多参加心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正确的认识自我和生活,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调整心态,提高感恩认识。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校应当借助校园内活跃团体的力量,积极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贫困生感受来自家人、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关爱和帮助,树立他们善待他人,感恩社会,爱护家园的意识,创设自立更生、奋发图强以及感恩的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贫困生切身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里养成感恩的心态,并主动自觉的在实践中履行。

3.积极组织公益活动

高校也要积极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情感和意识,将感恩的心态化为对社会、对他人的报恩,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校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组织贫困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争当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慈善募捐、公益劳动等等,让贫困生在公益活动中体验帮助他人的欢乐,获得被接纳的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教育

1.加强舆论宣传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以积极的舆论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社会应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的美德,对“知恩、感恩、报恩、施恩”行为给予大力褒扬,从而使感恩这一闪烁着人性之美的善端不断发扬光大。比如“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感动中国人物”等等,这些人出身平凡,但是却用感恩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贫困生在感受舆论宣传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并以此知道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2.净化网络宣传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把许多不良的信息传输给民众。所以各级政府应该积极作为,一方面应该把一些三观不正,消极、悲观、反动或者一些极端、片面思想的信息给予处理,净化网络环境;另外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网络感恩教育,建设融思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感恩主题教育网站,将更多关于感恩题材的广告、新闻、歌曲以及影视作品传输给他人,抨击不懂感恩的丑陋现象,歌颂知恩图报的凡人善事,从而形成网上网下感恩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黎进,曾强.湘南学院学报.2007(01).

[2]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胡虹霞.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5).

[3]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任现品.孔子研究.2005(01).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宽容 守信 感恩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