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语文课堂主旋律

2017-04-08詹小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辩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詹小玲

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厌烦枯燥无味的说教。小学语文新课改也在呼唤扎实、灵动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具有可动性的学习情境,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表演、辩论、PK中“动”起来,展示自己的同时获得知识,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表演学辩式教学PK游戏小学语文新课改呼唤扎实、灵动的课堂教学,该怎样实践和把握呢?这是教师们普遍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小学生天性好动,精力旺盛,喜欢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厌烦枯燥无味的说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只有在“动”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只有“动”中,人的思维才会更加灵活和主动。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创设具有可动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课堂表演展风采

课堂表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表情、动作、想象等来展示、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学生表现欲强,也喜欢热闹,各种各样的角色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表演欲。在投入的表演中,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行为以及情感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

1.片断表演

片断表演是指在教学中对其中的一个角色说的某句话、做的某个动作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它耗时少,参与面广,可以帮助学生体验、领悟、品味文本内涵。例如,在教学《将心比心》时,文中的母亲在年轻的护士两次扎针失败的情况下,“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此处安排同桌片断表演,通过角色互换互演,学生走进母亲内心,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宽容、理解、鼓励、关爱,读懂母亲的将心比心。

2.全文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让学生在兴趣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小学生爱表现,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全文表演,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如《将相和》教学,教师激趣:“明天的两节语文课,我们要演《将相和》,谁想参加?”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学生们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要参与表演。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谁根据学习单将课文研究透彻,就请谁演。”

《将相和》学习单

(1)读书我能行

自由朗讀课文,读准字音。

(2)词语大闯关

击缶允诺胆怯鼓瑟诸位上卿廉颇蔺相如

完璧归赵绝口不提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3)写字小能手

仔细观察每个生字,认真地写两遍,难记的多写几遍。

(4)文章内容我知道

每位学生都熟读课文,积极预习。第二天学习单反馈交流后,教师请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排练。在分组表演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而后各组分别上台表演展示。学生们自导自演,品评人物,不亦乐乎。整个教学过程,所有学生非常投入,参与其中。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愿意克服困难,乐学不疲。

3.创造性表演

创造性表演是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大胆、合理的创造所展开的表演。创造性表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从《揠苗助长》《扁鹊治病》等寓言故事和《巨人的花园》等童话故事中感受到学生精彩的表演。创造性表演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课文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表演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学辩式”课堂扬个性

“学辩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独立学习、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分析、辩论,获得真知的教学。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辩题的引导下积极展开思考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辩论要有辩题,辩题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提出,要有针对性、可辩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辩题,引导学生辩明道理,受到教育,使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中彩那天》一文,讲得是父亲买彩票中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中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还给了同事。初读课文后,学生质疑:中奖了,父亲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让“我”坐车?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问题中找出症结所在:父亲正面临着要不要把汽车还给库伯这样一个道德难题。从而提出辩题:面对大奖,父亲是什么态度?“我”又是什么态度?你认为谁有道理?学生分成“父亲”和“我”两方进行辩论,从文中找证据,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经过辩论,父亲诚实、守信用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同时也明白了“我”的情感变化更突出了父亲的高尚品质。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下放到学生手中时,学生责任感自然被激发出来。在辩论中,学生对父亲的认识和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全方位了解文本中的人物,使学生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认识得更加深入。

“学辩式”课堂是自主的课堂,辩论的课堂,展示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师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灵活运用“学辩式”的教学方式,能真正张扬学生个性,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PK游戏激斗志

PK:一对一的决斗或单挑的意思,通常是比赛一定分出胜负的动名词。莎士比亚指出:“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小学生贪玩,爱比拼,好胜心强,对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PK游戏重在“比”,以“比”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1.生字词PK

同桌两人为一组,发给每组学生一张“登山”图片,两人互相轮流读生字或词语,读出一个爬上一级台阶,先爬到山顶的获胜。组里会读的教不会读的,比赛的同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可以组与组之间挑战赛,男生组和女生组对抗赛,擂台赛。通过一系列PK,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学词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文本内容PK

信息获得的多少与快慢直接关系到阅读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设计100秒快速答题。在100秒内回答以下问题:⑴用“蜿蜒”说一句话。⑵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⑶洞口有什么特点?⑷孔隙有什么特点?⑸作者运用哪些方法突出孔隙的特点的?⑹内洞有什么特点?⑺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读一读?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PK游戏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斗志,诱使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乐和喜爱……那么就说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小学语文教师应加以引导,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具有可动性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动”得可爱,“动”得聪明,课堂也因“动”而更加精彩纷呈,智慧飞扬!

参考文献:

\[1\]陈肖.以人为本,让语文课堂"动"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13,(05):38.

猜你喜欢

辩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