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学生英文写作逻辑思维问题
2017-04-08朱俊杰
朱俊杰
【摘 要】演讲是生活中一项重要技能,演讲的背后即写作。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各式演讲比赛,许多问题也随之显露,英文逻辑思维的缺失尤甚。本文旨在以笔者辅导学生演讲写作时的经历为基础,围绕逻辑思维的强化这一核心概念,针对日常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同样也适用于一般的演讲、写作指导。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演讲;写作;逻辑思维;文化差异;学法指导
一、背景
如今各式英语演讲比赛层出不穷,各式演讲指导也大行其道。往往着重点都是在于语音语调、舞台表现、格式套路云云,却鲜有关注演讲内容本身——演讲稿写作这一点。久而久之,在各大演讲比赛都能遇到这样一群人:语音语调接近以为母语的人水平,舞台表现也近乎无可挑剔,可是仔细一听,或者是拿到了演讲稿一看,才发现其内容逻辑混乱,简直一派胡言。其缘由往往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笔者从最近指导的一个演讲题目入手加以说明。
二、案例分析
2016年21世纪杯英语演讲题目之一Does school always kill creativity?
首先就题目本身而言,这是一个简单疑问句的提问式主题。演讲者对这个问题首先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是或否。每次都不乏这样一些意图标新立异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各打五十大板”,两面都谈。如果这是一个矛盾对举的题目那么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对于这样的提问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就逃避了这个演讲的第一个任务:回答问题。而这个是这一篇演讲的基础。
我们经常容易被题目限制思维而顺着它走,这是不可取的。就题目内容本身而言,笔者提炼为:“天下结论,不攻自破。”首先逐字审题。我们提出问题:什么样的school?是不是always?怎么做就是kill?什么才算creativity?当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自然也就做到了破题。进而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情感基调也有了。所以说题目大都是“不攻自破”。
接下来我们就应该组织我们的论述逻辑。既然已经破题,我们不妨选择一点加以渲染、论述。譬如说从always入手,因为always的意思有“at all times; on every occasion”[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之说,中文我们可以理解为“一贯、一直”,那但凡举出一段时期的例子甚至是一个反面例子或者就可以说明其不成立了。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问题带来的任务。最后加上一些个人的相关观点来加以收尾。这样一篇架构分明的文章就基本成型了。
三、学生习作指导实例
文章由段落组成,段落因句子而成。文章缺乏逻辑本质也是句段缺乏逻辑。
As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once it is put out by Ken Robinson on the TED talk, this topic has been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public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for over a decade. What impressed me the most is that all over the world all jumped into a debate on that topic.
这一段本来只是一个背景概述,却被各种冗长的修饰拖到了50余词,不仅学生背得累,别人听得也很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僵化下,学生习惯性地最开始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高级句型”:“As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但是在演讲中却是一个累赘。笔者提示加以修改后,学生第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个“大帽子”。正如平卡姆在书中的指出的那样“Usually the polisher…unnecessary words”(①2000:428)。但她接下来又不知如何下手了。显然冗长的问题不止這一处。这一段本来只是一个背景概述,却被各种不必要的修饰拖到了50余词。那么怎么简化呢?不妨简化段落并凸显层次。首先我们舍弃了“once it is…talk,”的被动结构。因为这个状语中用被动结构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长度还使得语言缺乏力量,而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直接、有力。(②威廉-斯特伦克, 2016:33)其次我们阅读原问,其大意是“这个话题被提出后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一影响)使我震惊。”那我们不妨直接舍弃原架构并另起炉灶:Ever since Ken Robinson put it out on TED, the debate on this topic has never been stopped, which shocked me greatly. 由此,句子简短有力,层次清晰,逻辑清晰,朗朗上口,而原意并没有失。这就是“笔笔都立起来了”。
四、经验总结
中文是柔性语言,而英语则是刚性语言,非常强调逻辑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差异,并且鼓励学生多次写作、不断打磨。初次写作往往扮演的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角色,之后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内容呈现。往往我们不断给学生灌输范文而难有效果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容易固守自己的文章逻辑,而其逻辑却又不甚清晰、鲜有打磨。笔者认为这是我们日常英语作文教学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琼·平卡姆著,姜桂华译.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威廉·斯特伦克.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