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李家岸灌区推行物业化管理的实践
2017-04-07葛孚强
葛孚强,张 瑛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着重建轻管,管理维护标准低、经费不足的现象,致使水利工程带病运行,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随着国家水利建设投入的加大,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德州市李家岸灌区位于德州市东部,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00.0 m3/s,供水范围包括齐河、临邑、陵城区、宁津、乐陵、庆云 6 县(市),47 个乡镇(街、办)。 灌区自1971年开灌以来,通过引水灌溉,为德州东部的粮食连年增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维修养护任务越来越重。李家岸灌区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有:渠首引水闸1座,设计引水能力 100.0 m3/s;总干渠 1条,长 108.8 km,其中地上渠47.3 km,地下渠61.5 km;干渠11条,支渠196条,各类水工建筑物1 074座,调蓄水库5座,蓄水能力5 396万m3。由于兴建标准低,维修养护不到位,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带病运行。1999年国家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干渠衬砌46.78 km,干渠衬砌50.52 km,维修改造建筑物269座,整修堤防35.0 km,如何管理维护好这些水利工程,使这些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是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李家岸灌区现有在岗管理人员54人,负责总干渠47 km的测水量水、水政执法、引水安全、工程建设等工作。尤其是工程建设每年投资都在几千万元以上,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都要由管理局实施,由于施工战线长,管理局在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的同时,还要搞好项目的运行维护工作,在人员调配上往往是捉襟见肘。
另外,受到编制的影响,灌区管理人员招聘受到限制,大幅度招聘人才已经不可能,现有人员很难满足管理要求。
同时,随着新兴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普及和推广,管理单位在维护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在灌区现代化建设中实施的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他们与灌区管理的水利工程专业技术相去甚远,自己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很容易造成与市场脱节,既劳民伤财,又不利于人才成长。
2 实施物业化管理的意义
目前,国内其他行业如公路养护管理等已采用了管养分离模式,浙江、重庆等地区在水利工程管理上也已经有物业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为理顺灌区管理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先后到济南邢家渡灌区、滨州小开河灌区、东营打渔张引黄灌区等参观学习,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向市水利局递交调研报告,2017年初,市水利局同意在李家岸灌区试行物业化管理试点。
1)符合政策方向。2004年以来,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去,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市场化运作。
2)有利于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水利工程试行物业化管理后,有效地解决了灌区管理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管理单位要从繁重的维修养护工作中分离出来,对推动水利工程的社会化、规范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解决维修养护资金混用的问题。管理单位与维修养护单位分工负责,管理单位只负责养护标准的制订、考核和资金筹集,承包单位负责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实施,解决以往维修养护经费混用,人员经费挤占维修养护经费的问题。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进入市场后,委托管理方从繁重的维修养护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被委托的市场主体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样会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维护效率,为单位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3 实施措施
1)制定方案。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结合当前水利工程市场运作情况,制定《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办法》,明确物业公司与管理单位管理的范围、管理标准、管理主体、责任划分、考核办法及奖惩体系,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研究、贯彻执行。
2)落实资金。资金到位是方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根据工程管理现状,由政府预算支出和水利工程收入中列支两种途径,对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议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对于经营性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收入中列支 。
3)竞争招标。为进一步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真正形成竞争有序,运行高效的物业化管理机制,灌区物业化管理采用委托市场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物业公司的选择全部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市场化方式实施,确保能够胜任的、优秀的维修养护队伍脱颖而出。
4)考核验收。由业主单位或委托第三方按照验收标准对工程维修养护情况进行考核,对达不到考核标准者按照合同要求不再聘用。考核工作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评比相结合,注意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工程维护达标。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制定规范标准。目前,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完善,但管理养护标准缺乏,导致在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中无据可依,2004年出版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行)》,与现行市场价格偏差较大,鉴于水利工程种类繁多,建议尽快出台符合各自特点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标准、验收标准及示范性合同文本。
2)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要在规范市场秩序上下功夫,积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促进维修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逐步推行工程维修养护向社会购买服务,实现对水利工程的专业化维护和物业化管理。出于理顺灌区管理体制考虑,可以改造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企业化的原则组建物业化管理公司。
3)建立管理平台。结合灌区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性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平台,探索对维修养护实行实时监控与现场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管理严把维修养护质量和信息安全,确保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不出现问题。
4)鼓励技术创新。积极鼓励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应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对维修养护成绩突出的单位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1] 张志刚,王吉文,刘其勇.水管体制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科技信息,2011(21).
[2] 王海龙.关于深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的几点建议[J].山西水利科技,2012(03).
[3] 梁佳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物业合同模式探讨[J].水电与新能源,2011(01).
[4] 胡禾.水利管理单位“管养分离”探讨[M].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