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7-04-07周莹仇强毛世统
周莹,仇强,毛世统
(潍坊市水利局,山东潍坊 261061)
潍坊市“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问题及对策
周莹,仇强,毛世统
(潍坊市水利局,山东潍坊 261061)
通过分析现阶段潍坊市水利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潍坊市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及保障措施。
“十三五”;水利发展;潍坊市;水利规划
“十二五”期间潍坊市水利工作突破大旱之年的困境,在雨洪资源利用、水网工程、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防洪防潮减灾、水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在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依法行政、水利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支撑和可靠的抗旱保障。
1 “十三五”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短缺仍是“瓶颈”制约
潍坊市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保障先天不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98 m3,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人多地少水缺、对外调水依赖大是潍坊市“十三五”时期需面对的基本市情。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全市总需水量常年一般维持在22.54亿m3左右,而实际年可供水量一般为20.59亿m3,正常年份缺水1.95亿m3,缺水率达8.65%,干旱年份问题更突出。
1.2 节水型社会尚未真正形成
全社会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正式构建,部分区域产业机构和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匹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一是开发利用率偏高。潍坊市现状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为38.2%、71.4%、63.5%,开发利用程度已相对较高。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71.4%,已造成部分地区超采,超过了开发利用率63%的安全标准;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38.2%,也接近于40%的安全标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二是用水效率不高。潍坊市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65左右,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的0.7~0.8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业造纸、化工、火电、钢铁、印染等传统高耗水行业仍占有较大的比重,201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31 m3,低于全省11.1 m3的平均水平。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4.5%,而济南市已经达到95.7%。生活中节水器具不普及,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全社会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防洪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潍坊市主要河道尚有较多险工险段等防洪隐患,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非工程措施建设相对滞后。闸坝老化失修,病险率超过85%。城市防洪能力较低。洪水测报、调度及抗洪抢险决策指挥的信息化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潍坊市旱涝灾害呈现突发频发重发态势,往往旱涝交替、旱涝急转,甚至汛期抗旱。全市先后发生2010—2011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2013—2015年历史罕见严重干旱等多次灾害。随着全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财富日益聚集,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4 水生态环境问题亟需改善
近年来,潍坊市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远超过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等问题频发。2015年,潍坊市29个水功能区中,达标的有16个,达标率仅为55.2%。22处监测河段中,劣V类的9处,比例高达40.9%,水质较差。46处监测的地下水井中,14处水质达标(以III类为标准),达标率仅为30.4%。同时,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南侵等一系列问题,2015年末,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 778 km2,其中负值区面积1 240 km2。海水南侵的威胁依然较大。
1.5 民生水利建设仍需“补短板、上水平”
尽管农村供水已实现全覆盖,但原有工程仍需巩固提升改造及加强管理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等依然威胁饮水水源地安全。农田水利灌排体系不健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在60%左右,田间末级渠系配套率不足40%。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协调,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因投入不足、产权不明晰、管护经费不落实等原因仍处于“无人管、无钱管”状态,甚至失修报废,无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 “十三五”水利发展的基本原则及目标
2.1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水利问题,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普惠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2)坚持节水优先。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强化节水意识,落实节水措施,建立健全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实现由粗放用水向集约用水转变。
3)坚持空间均衡。把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使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开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坚持系统治理。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综合考虑流域区域、城市农村、地表地下、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实施水系综合整治,统筹发挥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等新老水问题。
5)坚持两手发力。牢牢把握水利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等属性,坚持政府主导办水利,并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水利公共服务承接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6)坚持建管并重。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措施配置,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建的成、管得好、长受益。
7)坚持依法治水。强化社会水法治意识,健全完善水法规体系,依法开展水利公共服务和水事管理,依法管控水资源、水环境,依法保护河湖库塘和水利工程设施,规范水事纠纷处置,努力为水利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8)坚持改革创新。围绕经济社会与水利事业发展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努力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2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完成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管理滞后局面,基本建立起与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具有潍坊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3 保障措施
3.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责任分解,逐个环节、逐个岗位落实责任。建立水利工作经常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事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事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2 加快制定工作方案
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推进“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区域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按照总体规划、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逐个年度分解下达目标任务,逐项工作落实推进部门、推进岗位、推进人员和推进措施,确保工作件件不落空,事事有成效。要加强各年度、各阶段工作紧密衔接,实现同步开展,压茬推进。
3.3 完善水利投入机制
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全面落实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制度及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进一步提高。推动建立水利中长期、低成本贷款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贴息政策。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质)押物范围和还款来源,允许以水利、水电、供排水资产及其相关收益权等作为还款来源和合法抵押担保物。加强水利投融资载体建设,将适宜财政性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并专项用于水利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加大水利投入。积极发展BOT(建设-经营-转交)、TOT(转让经营权)、BT(建设-转交)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支持社会资本通过资产收购、特许经营、参股控投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3.4 着力强化协调配合
建立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履职尽责,统筹抓好水利规划建设、河湖及水利工程运行、深化水利改革、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行政审批、资金投入、水利用地、移民征迁、考核奖惩、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定措施,落实职责,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3.5 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和水情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建立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水利决策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管理。依法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水利信息,切实增强全社会对水事的知情权、监督权。建立信息及时发布和情况通报制度,明确各类预案响应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水事应急和风险处置能力。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队伍,加大社会参与和监督力度,努力保持持续稳定的水利安全生产局面。
(责任编辑 赵其芬)
F426.91
B
1009-6159(2017)-04-0014-02
2016-11-29
周莹(1983—),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