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索

2017-04-07河南滑县教师进修学校姚中华

中学政史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进修学校河流区域

●河南滑县教师进修学校 姚中华

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索

●河南滑县教师进修学校 姚中华

如果说新课是以培养“双基”为目标,那么复习课则是为考试而准备的,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很容易迷失方向;同时复习课还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更要接近考点。如何使复习课不枝不蔓,直奔主题,深入浅出,收放自如呢?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查漏,补缺,纠错

复习课绝不是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一定要克服哪熟讲哪的弊端,重点查找新课没讲到、没讲透或者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通过复习,做到查漏、补缺、纠错,消除知识盲区和误区。例如:如何在图1中确定“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此图一反常态,没有太阳的位置,很显然不能使用“近、远日点附近”的原则来确定。盲区出现,老师必须及时补缺。这类问题常用的是作图法:(1)在图1上作地轴的垂线为赤道,地轴与赤道的交点为地心,如图2。(2)左右两个地心的连线为直射光线。如图3。(3)直射光线指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图3中A;指南半球为冬至日,图3中C。(4)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确定B为秋分,D为春分。由此可见,复习课中,查漏、补缺、纠错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二、归纳,总结,提炼

有效的复习既要巩固知识,又要对知识归纳、总结,找出共性和规律,复习课是把知识融会贯通、聚零规整、条分理析的高效课堂,是课本的深化和升华。通过复习,教会学生用知识点而不是用课文去做题。

例题:新疆伊犁河谷深居西北内陆,为什么却被誉为“西域湿岛”?

图中等降水量线在伊犁河谷出现较大的弯曲,很显然这是个非地带性现象,必须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入手。如:地形条件(Y型山口且开口向西)、大气环流(大西洋暖湿气流聚集)、地形抬升(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冰融水量大(夏季高温)、谷地(三面环山,汇水效果好),所以这里与周围大面积的干旱区相比被誉为“西域湿岛”。

三、抓住内在联系,以点带面

复习课一定要打破章节限制,用联系法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对“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复习不要只局限在田纳西这个典例上,要以河流为“种子”,架构与之有关的“知识树”。围绕河流考查的方面有:水系(流程、流域面积、支流、水系特点、河道曲直、悬河等)、水文(流量、汛期、季变年变、冰期、凌汛、补给形式、含沙量等)、水力(流量、落差、峡谷、资金技术实力、市场需求量)、水利(灌溉、养殖、旅游)、水运(流量、流速、水位、冰期与凌汛、经济与人口)、水患(洪涝、断流、凌汛),“知识树”还可以再“开枝散叶”。用这样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河流开发与治理的有关问题,考虑得就比较全面。

四、建立问题分析模型

区域是试题背景和知识的载体,能够提供设计问题的素材,高考题不是因区域而设问,而是因设问而选择某个区域,所以区域地理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命题的切入点。地球上的区域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建立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模型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思路为:空间定位—要素提取—原理联想—逻辑推理—综合应用,即分析一个区域应围绕其“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总之,复习课是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是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是个案到规律的提升,只有采取有效复习,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猜你喜欢

进修学校河流区域
分割区域
Years later,the effect still continued
My Dream
河流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流放自己的河流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区域发展篇
当河流遇见海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