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电影与粉丝文化

2017-04-07

视听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群体意义文本

郭 宁

IP电影与粉丝文化

郭 宁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IP被改编成电影,成为一种空前的文化现象。IP电影与市场的结合,形成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各种文化行为,将人们裹挟其中。本文基于结构主义视角,探讨IP电影在文际性的垂直文本和水平文本间的互动形式,并指出IP电影作为一种仪式性的文化象征为IP粉丝提供的意义和快乐。

IP电影;结构主义;文际性;传播的仪式观;文化研究

一、IP电影与文化实践

近年来,电影市场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IP电影热潮,将拥有版权的形象、网络小说、词汇、电竞游戏等改编成电影。电影消费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文本至关重要,并彼此关联:IP文本以及电影文本,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IP电影的经济消费和文化消费。

IP电影相较于其他电影,其IP文本已经聚合了规模庞大的粉丝群体,基于对电影的预期与约定形塑了存在的意义与社会关系,IP电影的粉丝消费电影的过程,是一种从IP文本认同“挪用”到电影文本的过程,粉丝在解读IP文本之后获得了消费该电影的文化资本,能够分辨和品评电影所需要的知识,构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权利,获取了与社会体验相关的意义与快乐。

二、文化研究视域下的IP电影

文化研究视角着重考察了媒介文本意义产生的要素及其受众对媒介文本的能动解读能力、如何主动地进行文本消费。[1]文化研究将媒介文本视为公开、开放的文本,受众虽然不参与文本内容的生产,却可以参与文本的解读,从而通过解码参与到文本意义的生产。因此,在文化研究视角下的IP电影研究着重关注粉丝如何将IP电影文本与IP文本进行联系,考察了IP电影作为一种衍生性的文本内容,如何与初级文本即IP本身形成一种文本意义的流通。粉丝还通过阅读原文本从而对电影文本提供引介和支持空间,为我们理解IP电影热潮这一文化现象提供了研究方向。对于粉丝来说,原文本与IP电影成为粉丝建立意义、构建社会关系的途径。

(一)共生性语境下的IP电影文际对照

文际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的解读都要与其他文本相勾连,要有一定的文本知识,才能使它产生影响。文际知识预先指导读者通过某种方式,制造某种意义而不是其他意义的方式,来激活文本,以达到刺激文本多义性的目的。[2]文际性是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文本是众多文本的排列和置换,在一部文本的空间里,取自其他文本的陈述相互交汇与融合。在这个层面,IP电影的原IP在文本在空间上已经拥有了其表意实践,而IP电影的叙事需要把适应粉丝的预期、将电影的诠释获得“合法性”作为电影运作的一部分。因此,文际性调集这种文本间的联系,是研究IP电影所不能忽略的。

▲由《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电影

约翰·费斯克在研究电视文本时将电视文本分为初级文本、次级文本和第三级文本三个层次。初级文本指的是由电视公司制作而成的最初的文本,它是将符号与意义进行的结合;次级文本是为初级文本做宣传或解读或是其他媒介形式的文本内容,如广告和其他媒介的评论文章等;第三级文本指的是观众观看以后产生的反应和彼此的交流,而文际性指向垂直和水平的两个层面。垂直文际性是由初级文本和与之特别相关的其他次级文本的关系所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次级文本起到的作用是初级文本首选意义的流通。第三级文本体现在意义的流通层面,是文本的解读者在社会关系基础上继续解读赋予文本自己的意义,[3]在这种垂直层面,IP电影通过文本的类别、剧情和任务等等唤醒受众以往观看在IP文本上的经验,为电影提供了一个意义共享的空间,这种文际知识预先指导了观众尤其是粉丝群体应该通过某种角度进行文本的激活和阐释。也就是说,垂直文际性为粉丝们理解IP改编的电影充当了调动的代理人,原本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在电影中又再一次被激活。如《盗墓笔记》系列的小说受到大量粉丝的钟情,小说内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被该系列粉丝津津乐道,甚至小说人物被粉丝进行“再加工”,形成粉丝文化的重要成果,而当小说被改编为电影上映时,观众不得不将它与小说文本进行联系。“对文本的已知与观众对发现新文本的期待两者之间的这种张力出现在穿越文本的全部过程中,出现在文本机构的每一个层面”,[4]观众判断剧情改编自小说的哪一段内容,将电影选用的演员与小说角色对比,进行评价、批判或是拥护,粉丝群体甚至为该电影的上映自发地在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展现了IP初级文本和次级文本之间有价值的意义流转。

文际批评表明,一种初级文本可以和其他初级文本相连,或者和其他文化领域相连,展现了文本多义性。在一定程度上,IP文本常规为粉丝提供了一种知识,是粉丝理解自身和构建制作者、文本这个三角关系的主要方式。IP电影利用文际对照,需要观众共享IP诠释的常规方式,同时渴望粉丝涉及文际性知识,至少是一部分知识。对于IP电影的理解,主要看它与初级文本所共有的价值,因为它们所共享的文本与粉丝、文本与制作者、制作者与粉丝之间所形成的意义网,以及初级文本与IP电影间一组共有的假设、修辞、推论动机和隐喻。

▲2016年IP电影代表作

(二)符号权利下的IP电影意义流通

粉丝群体参与式的文化构建不仅仅从大众传媒资源中获取了自己的意义,创建了自己的文化,同时获取的文化资本使得IP电影更像是一种仪式性的传播过程。

以传播的仪式观的视角来看,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produced)、维系(sustained)、修正(repaired)和转变(transformed)的符号过程,传播的仪式观强调某种仪式化和某种戏剧化,在这种戏剧化的行为中,观众作为戏剧演出的旁观者加入了这一权力纷争的世界。传播不是意图的工具,它是通过欢庆、习俗、装饰等表演性质的元素完成意义的共享,传播得以完成。[5]它并非指符号或讯息在空间层面的流通、扩散,或是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作为一种共享信仰的表征,提供一种身份的确认。[6]在IP电影的文化实践中,IP粉丝群体作为一种文化的参与者而存在,其目的是为了建构某种感召的实践,粉丝的身份要求他们以某种实践参与其中,并由此产生了社会关系。

IP电影在文本上利用传播、社区和交流的方式,解释传播建构符号真实的方式,同时用来定义人们与他人一起生活和参与符号真实的常见方式。通过围绕着IP的文化实践使得粉丝介入电影中,参与了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受众的卷入度相较于其他电影程度更深。粉丝群体通过对初级文本即原作的过往经验,对于电影宣发期间的一举一动都十分熟悉,使得粉丝从一种参与者的角色进入到电影的生产过程,通过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卷入度,建构了群体的意义,粉丝群体的价值观由此得到强化。在与IP文本内容互动的交流过程中,粉丝通过共享信仰与观念,构建了一个一致的、协调的世界。

粉丝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处于受支配地位的粉丝(无法决定电影的内容和取向)的权利的获取。在电影生产和流通的文化经济中,粉丝群体通过意义的生产对文本进行多样性的解读和编码,通过 “符号权力”对抗“社会权力”,这种“符号权力”的流通过程给粉丝群体的身份留下“烙印”,如同宗教徒进行受洗的形式一般,为自己的身份进行了加冕,因此围绕着IP电影的文化实践更像是一种“符号身份”的感召。

IP电影的上映则象征着一种节庆的仪式,粉丝参与其中并在现实空间中聚集在一起,跨越时间的维系共同分享了经验。IP电影通过广泛意义上的经验分享,使得电影IP粉丝获得心理上巨大的满足感,通过共享一种摆脱受支配地位的文化快感来达到对粉丝群体的维系。所谓的IP,归根到底指向了塑造着网络文化的读者与观众。

三、粉丝文化与IP电影热潮

从文化消费的角度看,无法忽视粉丝对于文本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力量。从电影商业的运营过程来说,从IP的兴起,IP电影的取材、营销、讨论和反馈都是粉丝广泛参与的结果,也正由于粉丝力量与资本的导向性,才使得大批量的IP电影横空出世。

并非所有IP电影都会获得原IP粉丝的正面反馈。通常情况下,文本的多义性是通过允许解读多样性的文本方法起作用,对于IP电影来说,这种多义性需要进行慎重的筛选。粉丝群体拥有的对文本进行批判、怀疑和改写的能力,使得IP电影的文本再生产如果偏好于某些意义,或者说再生产的IP电影文本与粉丝社区对初级文本解读出现了不协调或者不适应的地方,就会受到粉丝的抵制。文本的闭合性力图关闭各种潜在的意义,为读者提供一种首选的意义。而文本的开放性则使各类读者观众从文本中得到适当的意义。[7]对于电影和原IP来说,两者都是意义的载体。粉丝不单单只是专注于文本的解读,而成为了文本生产者,成为了意义的制造者。通过自己的文化对该初级文本进行的批判、诠释和再加工,粉丝群体希望通过对原IP文本熟悉的掌控达到一种对抗IP电影生产者的权利。他们不仅仅从IP的各级文本上取得快乐,更是从粉丝的身份上,在与社会互动中确认了自己的位置,并从社会体验和社会关系中取得快乐。因此,粉丝这个群体在解读IP电影的文本时,生产出了该群体的权利。

四、结论

在对IP电影热潮的溯源与过程的解读分析中,我们不能忽略粉丝所产生的意义。文化研究视角下粉丝、文本与制作者形成的意义网络和社会互动使得IP电影在电影市场如此生机蓬勃。首先,粉丝通过解读IP初级文本,对电影文本提供引介和支持空间,IP文本的类别常规为粉丝提供了粉丝理解自身和构建制作者、文本这个三角关系的主要方式。IP电影在文际对照形式下,共享IP诠释的常规方式,粉丝群体从中获得快乐与意义。

其次,IP电影在文本上利用传播、社区和交流的方式,解释传播建构符号真实的方式,用来定义人们与他人一起生活和参与符号真实的常见方式。粉丝群体在参与IP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深深地陷入传播活动的实践,并构建了一个围绕着IP电影的文化环境,通过“符号权力”的流通过程为粉丝身份留下“烙印”。文化身份使得电影原IP粉丝获得心理上巨大的满足感,通过共享一种摆脱受支配地位的文化快感来达到对粉丝群体的维系。IP电影上映的各个过程中,与其说粉丝参与传播,不如说粉丝通过“参与仪式”维系了身份的象征。

对于IP电影来说,获得粉丝群体的认可需要许多条件,次级文本基于初级文本的多义性需要进行慎重的筛选;由于文本的闭合属性,IP电影为读者提供一种首选的意义,有可能导致粉丝群体对初级文本解读出现不协调或者不适应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打破了IP与粉丝之间的某种契约关系。

对于IP电影热潮来说,不仅只是与文本相关,文本也不会单一出现。作为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社会成员,我们在解读文本、参与文化实践时,已经深深地与各种社会关系勾联。粉丝的快感与意义也不单单从IP文本获得,从参与文化实践中获得的“身份加冕”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注释:

[1]孔令华.论媒介文化研究的两条路径——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媒介文化观差异之比较.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1):43-48.

[2][7]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2005.

[3]利萨·泰勒.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吴靖,黄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艾伦,牟岭.重组话语频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上海大学,2011.

[6]巴兰,戴维斯,曹书乐.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猜你喜欢

群体意义文本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有意义的一天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生之意义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