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实节目怎么拍?
——《急诊室故事》与固定摄像头节目拍摄的实践

2017-04-07阳欣哲王昕轶杜竹敏

视听界 2017年2期

阳欣哲 王昕轶 杜竹敏

纪实节目怎么拍?
——《急诊室故事》与固定摄像头节目拍摄的实践

阳欣哲 王昕轶 杜竹敏

东方卫视纪实类节目《急诊室故事》以客观冷静的态度直面人情冷暖。本文以《急诊室故事》为例,分析固定摄像头类节目特征,以及拍摄该节目时的操作流程及工种分布。

《急诊室故事》;纪实节目;固定摄像头类节目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发,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全社会对医患关系的讨论和关注。最典型的是“深圳缝肛门事件”,虽该事件被证实为助产士没有责任,但此事已引起极坏反响。以往的媒体报道中,大部分只是报道医患纠纷本身,而对患者到医院就医的过程以及纠纷的来龙去脉缺少真实全面的交代。

2014年和2015年,东方卫视先后播出两季《急诊室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被誉为“温暖走心”的节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评价:“这是中国一场电视革命,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转折的一个标志。” 节目吸引了大批忠实的电视观众,在年轻受众居多的豆瓣上评分高达9.6,获得了医务人员的广泛认可。

节目以78个固定摄像头、24小时的真实记录,840:1的高片比,以客观、冷静的态度直面人情冷暖。节目创新使用了“固定摄像头”的理念,固定摄像头不仅是一种拍摄手段,也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文以《急诊室故事》为例,介绍固定摄像头类节目这一起源于英国的新型节目形态,以及它如何运用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

一、固定摄像头类节目历史及分类

固定摄像头类节目诞生至今已有16年历史。其在电视荧屏的第一次亮相为1999年荷兰播出的《老大哥》栏目。此后,这一全新电视样态风行欧洲,尤其在英国获得了巨大发展。《老大哥》此后陆续推出英国版、美国版,迄今已播出14季,英国版收视率稳居全英各档电视节目前列。固定摄像头的拍摄形式也被运用于机场、地铁站、产房、监狱、警署等社会空间。

就内在属性而言,固定摄像头类节目大致可分为两种:

其一为社会记录类。这一类节目关注社会真实场景,拍摄对象为不可控的普通人,此类型以无可比拟的原生态、全记录而著称。《急诊室故事》及深圳卫视《来吧,孩子》属此类。

第二为情景构建类。这一类型的拍摄场景往往是人为构架、相对封闭的场景,拍摄对象为事先经过筛选的特定人物,较前一类型而言,该类型往往包含更明显的综艺特质。固定摄像头类鼻祖栏目《老大哥》《乌托邦》等属此类。

二、固定摄像头类节目特征分析

(一)无可比拟的真实性

真实,是固定摄像头类节目的第一属性,也是此类节目的灵魂。节目传递真实的信息,符合观众对事情真相的求知欲,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回归了传播的本源。

真实性首先体现在“最小干扰”。

《急诊室故事》拍摄过程中,导演组坚持一句口号,即“我们不生产故事,我们只是故事搬运工”。铺设在急诊大厅的78个摄像头始终处于隐蔽状态。除去征得拍摄对象同意,签署拍摄同意书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外,整个过程对于拍摄对象基本无干扰。也正是由于“干扰最小化”,使得每个拍摄对象的故事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医院环境特殊,不可避免触及一些敏感话题,这种原生自然状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真实性其次体现在“中允态度”。

与传统拍摄手段不同,固定摄像头选取的是一种更为全面、客观的视角。固定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静与动”产生距离感,并由此带来一种中允的叙事风格。这种“中允态度”不轻易对拍摄对象、故事进行主观评价。如《急诊室故事》记述过一位患者与医护人员由口角上升到肢体冲突的事件,但自始至终没有对两者做出对错判断。这种中允态度也从另一个角度带给观众更多开放性的理性思考。

真实性还体现在“删繁就简”。

随着技术手段、表现形式的多元,许多综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不断为故事“加料”,通过音乐、包装等各种手段,叠床架屋,令人几有“目迷五色”之苦恼。在不断丰富的形式的包围下,内容反而被人忽视,愈显苍白无力。《急诊室故事》的制作反其道而行之,走了一条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道路。节目屏幕上没有花字,情绪音乐尽可能少用,旁白以直白、平实的叙事体为主。这种简单、直接的表述方式,却令许多观众落泪。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将最重要的内容、最宝贵的情感完整地凸显出来,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带来的巨大心灵震撼。

(二)无法预料的突发性

《急诊室故事》导演组进入中控室,面对的是78个镜头,每天数千人流。开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惶恐。因为,没有人知道在这些镜头下会出现哪些人,他们背后有哪些故事,他们将在急诊室发生什么故事,他们最终又将去往何方?

“一切都是未知的”——这是固定摄像头类节目与传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它没有拍摄脚本、角色定位,导演只是关注故事的发展,而无法左右结果。这是最大的困难,意味着很有可能跟踪拍摄多日的故事,最后却因种种原因而无法采用。但是,这也是最大的诱惑。社会之广阔、人世之百态,面对真实的人生,会发现编剧的无能为力。第一季10集《急诊室故事》故事所记录的近50个故事,酸甜苦辣,即使功力再深厚的编剧,也很难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风格迥异的故事构架。

突发性也对导演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面对未知故事,如何做前期预判,判断故事是否具有社会普遍意义,是否可以引起共鸣?预估故事是否可能具有持续性、多样性?当正在进行中的故事发生意料之外的转折时,如何将其与想要表现的主题进行捏合,这都是导演需要把控的方面。

(三)无可替代的全视角

固定摄像头的铺设,在技术层面而言,还填补了许多传统摄像机无法达到的“视觉空白”。比如“顶射”,设置于天花板的镜头,能以一种仰视的状态观察拍摄对象、交代整体环境,从而产生距离感,并由此体现真实性。在《急诊室故事》中,固定摄像头还较多运用于病床床头,这一角度同样是传统机器无法达到的,其记录下的大量病人脸部特写、表情镜头在后期运用中被证实对于感情的渲染和突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操作流程及工种分布

固定摄像头类节目在国外发展至今,已逐渐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的操作手册。面对高密度、多种类、海量信息拍摄,“规范化操作”已经成为节目成败的关键。这种规范,既包括操作流程的规范,也包括工种分配的规范。我们以《急诊室故事》为例来介绍纪实类节目如何拍摄。

(一)操作流程

就操作流程而言,固定摄像头类节目的制作大致可分为设备安置、中控拍摄、后期制作三个时间段。

设备安置:主要指对于拍摄场地的固定摄像头排布,包括安装多少个摄像头、安装在哪些位置。这需要导演事先对拍摄对象有大体预估。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固定摄像头一旦完整安装,很难增加数量或更改,因此摄像头安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实际拍摄效果。

中控拍摄:中控导演、导演助理、导播、“射手”、场记、音响等团队对内容进行实际拍摄。该过程是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中控导演需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提炼,获得所需的故事、人物,并协调各工种对其进行跟踪拍摄。

后期制作:由分级导演及助理整理出拍摄故事大纲(《急诊室故事》以7天为一周期),导演组全体成员召开“故事会”,从拍摄完成的故事中选取10个左右,经过共同讨论确定该集主题,撰写剪辑脚本A,根据脚本A进行初剪,撰写旁白、录制相关采访,在以上基础上撰写剪辑脚本B,进行精剪,最后成片。

(二)工种分配

节目工种大体可分为前后期。前期包括分级导演、导演助理、导播、“射手”、场记,及选角导演等。

分集导演:是每期节目的灵魂人物。其作用类似于韩国综艺节目的编剧。分集导演需在拍摄现场第一时间对拍摄内容进行取舍,决定拍摄与否,并确定大致拍摄风格。同时,记录整理详细的导演笔记,并在后期主导剪辑制作。

导演助理:是分集导演最重要的助手,类似于“现场导演”。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其职责范围包括中控导演组与地面团队的联系、协助导演寻找故事等。“导助”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详细记录无线话筒分配情况(俗称“麦表”)。以《急诊室故事》拍摄对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例,急诊创伤中心日均接诊人数约为1000人,每人平均由2位家属陪伴。若出现“麦表”记录误差,导致画面与声音无法配对,将对后期造成巨大麻烦。

导播:根据导演要求,从78个镜头中选取5路进行拍摄。导播的拍摄要求达到以下几点:1.完整性:连续完整地拍摄下整个故事。由于拍摄对象的行动路径无法预估,导播需要对摄像头的分布了然于心,在最短时间内从镜头中捕捉到对象。2.多样性:提供不同景别、不同风格的画面,为后期制作储备足够的镜头素材,以提高成片的艺术质量。

“射手”:即摄像头控制者,在导播的指令下完成拍摄。囿于技术限制,目前国内使用的固定摄像头仅具有直线、直角移动功能,这对“射手”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场记:同步记录拍摄关键词及拍摄对象的对话,提供后期剪辑使用。场记的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制作速度。

选角导演:主要分布于各拍摄区域,与拍摄对象沟通,签署拍摄同意书,并佩戴无线话筒。

后期工种主要包括剪辑师、剪辑师助理等。其职责与传统节目制作差别不大,故不作赘述。但剪辑师助理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在剪辑之前,根据“麦表”将64轨同期声与画面配对。

四、固定摄像头模式的“中国化”

《急诊室故事》是由东方卫视一群年轻导演在各方配合下完成的一次大胆尝试。在拍摄前期,主要参考英国同类模式,也对于规范模式进行了不少适合国情的处理。例如,在英国版《急诊室的故事》中,节目自始至终是没有旁白的,全部由现场声和采访完成。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接受习惯,在《急诊室故事》中,每一期旁白还是占据了一定比例,这些勾连故事、点出主题的语句,通俗易懂而充满哲理,对于主题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一个被导演团队否定的“交叉叙述”结构,同样是考虑到中国人更倾向于接受有头有尾、完整故事的习惯,而采用了更为清晰明了的单线故事发展模式。

在工种职责分配上,英国模式拍摄现场对于声音的控制是由导播完成的。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大家发现这种分配模式是基于英国医院病患较少的现实。而在日均接诊量达到1000以上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面对人头攒动、声音操作的环境,导播一人同时控制画面和声音,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投入拍摄不久,这一工作就被移交到了导演助理手中。

以上种种说明,在接受一种外来成熟模式的同时,除心存敬畏之外, 更需要结合国情,对其加以改造,才能将其转化成属于中国电视的财富。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固定摄像头技术的不断完善、进步,这一直击现实、真实传递的电视新模式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机场、火车站、派出所、学校等特定场景,都有可能成为拍摄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