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准渗透

2017-04-07陈丽

当代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精准法律语文

陈丽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该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觉得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真正做到精准渗透。

一、结合课堂,由“点”入手做到精准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也是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最自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由“点”入手做到精准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对于这句话,教师便可以从“保护”“关爱”等“点”上入手,提出问题:“这为何变成了鸟的天堂?”大部分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便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本地农民禁止他人捉鸟。学生在回答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便可以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来对学生实施这一方面的法律常识教育,使学生知悉爱护、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体社会人员应承担的义务。

二、结合学科特点,拓宽渗透“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从多个角度开展法制教育。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知识板块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拓宽渗透渠道,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精准渗透法制教育。例如在开展交通安全讨论中,我在课堂上利用“班班通”展示一些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并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又如,在习作过程中,老师收集一些学生购买路边摊点的“三无”食品造成中毒事件作为素材,告诉学生因一些“黑作坊”生产销售“三无”食品,导致学生食后出现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现象,严重危害到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同学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黑心商家的不良行为,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儿童的关爱,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从写作的角度,就可以渗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生产销售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拨打“12315”向消費者协会投诉,造成严重影响的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的各种板块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潜默移化地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三、把握时机,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渗透法制教育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一文时,学生在课文描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残疾小姑娘开始的自卑,到后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而变得自信时,学生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关爱。正好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手脚不太灵敏,这时我就不适时机地用这位小同学来举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时我便灵活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部分条文,使学生懂得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从此以后,学生们对这位同学帮助有加,其他班的大同学欺负他,班上的学生看见了也会会马上制止,并把他带回教室,真心让人感动。

四、掌握技巧,熟练运用渗透方式

语文学科的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一种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在现代教育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要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法治教育手段方法的多样化。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班级宣传板报、校园墙报、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征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进行守法实践。适时组织开展当“小交警”、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观看法治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以及旁听法院公开审判的青少年案件等实地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具有法律意识,将来进入社会还能自觉运用法律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

五、把握分寸,做到渗透适度而不过度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孔子拜师》时,可以在其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向学生传达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但是,就不能深入到教师的资格和任用、考评和培训等方面,这样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觉得雾头雾水、一脸茫然。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责无旁贷,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使法制教育精准化,结合小学生思想进行教育,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精准法律语文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我的语文书
政治法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