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点亮小学作文课堂
2017-04-07闫志佳
闫志佳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写,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验,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反映。因此,上好小学作文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积累写作素材,明确写作要求,练就写作技能,展开想象翅膀,抓细节以小见大,抒发真情实感等步骤,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掌握写作的要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点亮小学作文课堂。
[关键词]写作素材;课程标准;写作兴趣;转变角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新课标下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有益的写作素材,或借助网络资源搜集写作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丰富的写作信息,然后通过选择、交流和整合等方式,对写作信息加以提炼,进而思考,最后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最乐于表达的材料去写,以此丰富作文教学的手段和内容,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但这也是新课改形势下表达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方法之一。
要积累有益的写作素材,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热爱观察的习惯,抓住被观察事物的特点。如果是不易观察或没有条件随时观察的事物,可借助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来完成。比如,布置学生写一篇景物描写的文章,如果是家乡周边可实际观察的,建议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如果是去过的名山大川或未曾亲眼见过的景物,可以调动学生的记忆或借助网络资源将这些影像看一遍,掌握景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写作。
二、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文,必然遵循一定的写作要求。写作时,教师可以把这些要求写到黑板上,但板书有时浪费时间,教师不妨借助多媒體,提前将要求、要领、具体范例与画面结合起来制作成课件,将所强调的写作要求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例,教师可通过课件将作文要求作以展示:“朝霞晚霞、春风春雨、月圆月残、云卷云舒、雾起雾散……这令人遐想无限的自然景观,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美感。今天,让我们拿起笔来,将其描绘下来吧!”在明确写作要求之后,学生头脑中并无任何的要领和技法,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其要领之一是注重变化过程,比如写“雨”,可抓住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描写自然景观的另一个要领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如写“春雨”“秋雨”,要通过对比写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写作要求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要领,顺利展开写作。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名著佳作的片段,或者名人的名言警句,或者励志的歌曲诗句,丰富自己的文字积累,为写作增添语言亮点。如赞美歌颂教师的名句——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歌颂父母的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天下第一情》《父亲》等。写作时将其灵活地运用其中,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也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练就写作技能
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巧。”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为此,教师可适时提供一些范文,对学生的写作加以引导,发挥范文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作用,引领学生由范文提供的素材联想到另一类以及更多的素材。作文课上,教师可朗诵或多媒体播放一些同体裁的优秀范文。在仿写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甚至是机械地模仿,应该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即模仿一定要模仿形式,而不是模仿内容,杜绝抄袭。如仿写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在提供范文之后,教师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二是抓住动物明显的特点;三是在描写中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四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在范文的引领作用下,再结合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及教给的写作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写作方法下笔写作。
写作技能的养成,有赖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和练笔。为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名篇佳作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加强学生写作方法和能力的实践,并不断加以修正,最终成为学生的写作技能。
四、展开想象翅膀
作文是学生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的文字表达过程。为此,教师在学生写作前,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自由驰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像,在情、声、色、意共同营造的作文情境下,调动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他们大胆、合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精彩的想象作文。如结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写作训练《如果发明……有多好》,有的学生写了《如果发明这样的服装有多好》,表达了自己服装设计的思路:所设计出来的服装可大可小,可变颜色,冷暖可调,既节能又环保,十分有创意。教师还可以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一些科普小品文通过视频播放出来,绘声绘色地将故事情景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学写童话寓言和科普小品文。这些体裁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五、抓细节以小见大
细巧是文章的灵魂。不少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处在“横眉冷对一张纸,两手甘掐钢笔头”的苦闷之中,凝思许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抓不住事物的细节。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擦亮学生的眼睛,使他们抓住日常生活或事物的细节,做到以小见大。如描写春天,不少学生一接触到这个题目,便会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像或视频,或者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校园或郊外,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抓住春天的细节,展开写作。有的学生抓住了春风和春雨,有的学生抓住了春草和春花的特点。基于这些细描写春天,春天就不再是不可描绘的抽象事物了。又如让学生写拔河比赛,学生可能在比赛时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之中,根本没抓住拔河的细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拔河比赛的视频,借助情景再现,使学生重温当时的情景或人物,或者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来一场真正的拔河比赛,让学生观察比赛的细节, 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以细节说话,文章自然言之有物。
六、抒发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标一再强调的,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反复要求的。如让学生写《最为感动的一件事》,学生写出的事要么是感动不感人,要么是写成好人好事,要么是写父母或老师,往往陷入旧的套路,让人感动不起来。对此,教师可以举一些感动人心的人或事例,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通过震撼联想自己相似的经历,这样,学生在作文中自然会抒发脏腑之言,流露真情实感。我曾在学生动笔写这篇作文之前专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题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通过多媒体播放感恩父母的视频,再结合学生讲述自己父母的感人事例,做好写作前的情感铺垫。这样,学生所选的事例真实感人,抒发了真情实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拓展作文教学资源,扭转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的状况,点亮小学作文课堂,使作文课堂变得别开生面、别具特色,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建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3]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单从海,赵通海.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