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否定暇思

2017-04-07许留俊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语文教学

许留俊

【内容摘要】应试形态下的语文教师容易失去成长的动力,自我否定可以寻找到专业成长的动力。自我否定有这样的内涵:用审视的眼光看自己的课堂,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用尊重学生的眼光看教学,可以发现学生解读文本的合理性;用明智的眼光看教学,可以获得对自我否定的化茧成蝶隐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我否定 专业成长

恐怕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这样,历来受到那么多的批评甚至是“批判” ——最近如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面对这些批判,语文教师大多喊冤,且让批判者愕然的是,就算这样的评价力度,语文教学仍在原有的轨道上“固执”前行,百花齐放的背后应试的步伐扎扎实实,毫无语文味道的语文课堂比比皆是。笔者亦一初中讲台上的一名普通教师,长时间以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教师,能否完成一次自我否定,以实现自身的带有华丽转身意味的专业成长?

一、用审视的眼光看自己

自我否定如同自我革命一样,是需要勇气的。初中语文教师囿于应试久矣,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自己亦往往并不能做到,不说别的,就说每年给学生开出的那份书单,其中有几本书是自己认真研读过的?因此,当自我否定这个意识初次出现在笔者脑海中时,第一反应就是学会审视自己。

用审视的眼光看自己,意味着不同程度上的自我否定,其难就难在教师用自己的心智对自己若干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提取之后,忽然要对其中的某些部分,甚至还是自己感觉比较得意的部分作出否定的判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其又是有意义的:从心理视角来看,这是自我营造一种认知失衡,是为了后面的同化或顺应作出准备;而从教学经验积淀的角度来看,自我否定意味着视角的拓展与延伸,意味着多了一个角度看语文教学。

可举一例说明之,譬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历来强調百草园里的童趣与三味书屋里的陈腐味道,借以批判旧时教育。这样的教学思路沿续经年,至今仍脱之不开。笔者不能说这样的教学思路不对,但有一次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作文之时,以学生之口吻写出学习之时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怎么今天课后对学习颇有非议的学生,倒在作文里对学习歌功颂德?这里固然有强调作文主题的作用,未必就没有学生未在文中读出自己的可能性。而其源头,可能还在教师这里,授课之始,有没有有意无意地给学生文本解读设一个框,是值得反思的。

二、用尊重的眼光看学生

说得到的未必做得到!譬如上面所举的给学生开列书单的例子,又譬如说“尊重学生”。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为什么?是身体从站着变成蹲着,还是眼光从严厉转向柔和?在笔者看来,对于学生思维结果的尊重恐怕重过形式上的尊重。

记得在同样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有学生给我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用很长一段篇幅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反映了鲁迅先生写文章时什么样的心态?

“这与心态有关吗?”当笔者反问时——当时心里迅即出现一种异样的愤怒:这不是“找茬”吗?但是理性提醒自己,要让学生继续说下去。课后再反思,也正是这点理智,使得尊重成为了现实。

这个学生答道:“我觉得有点奇怪,鲁迅先生写文章时应该已经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他文中也有这个意思。难道就是为了引出他(指鲁迅)下面所说的‘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吗?”当得到了认同的判断之后,他继续说道:“做人怎么会险呢?难道现实中的人会像美女蛇一样,先带着笑容去面对一个人,然后再去害他?……”坦率地讲,当这个学生在课堂上说到这些的时候,笔者心里已经有些暗自吃惊了。这一段落在以往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借助于传说故事来激趣的,至于文中的一句“做人之险”也只是基于传说中的被美女蛇诱惑的风险,哪有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情形?笔者没有想到,通常学生也想不到,但这次这个学生想到了,如何处置?

不能不说当下的一些宫庭剧害人,后来笔者知道了这一判断的源头竟然是宫庭剧中的勾心斗角。但在课堂上学生提了出来,总不能装作没看见。于是笔者肯定了其善于思考的一面,然后引导其猜想、判断鲁迅先生写此文时的心理,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借助于一个传说去批判某种社会现实?师生共同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尽管鲁迅先生的作品常有讽喻之举,但在此文此处,当仍以童趣写真为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解文本固然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知,但是分析文本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就有可能得出看似合理实则荒唐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细节不会让学生有答错的惶恐,却有了一次认识方法论的渗透,自感有效。

三、用明智的眼光看教学

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笔者常想,每一次自我否定实际上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历史,如果把这种否定视作个人教学史的回看的话,那在其中明智便是可能的。

用明智的眼光看教学,并不拒绝他人的批评,“误尽苍生是语文”“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这样的评价,笔者并不“感冒”,相反,笔者更乐意研究这些文章,看其说得到底有没有道理,或者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多少改变。毕竟,蚕的最后破茧成蝶,是经历了一次次蜕皮才实现的,如此说来,自我否定不正如同成长道路上的蜕皮一般?

【参考文献】

[1] 阚小乔.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进行反思[J]. 中国教师,2011(s1).

[2] 白春屹. 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 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雪岸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语文教学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