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浅析
2017-04-06
(荣成市文化馆 山东 荣成 264300)
群众文化建设浅析
张玲玲
(荣成市文化馆 山东 荣成 264300)
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注问题方面加以思考,以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意义;创新;途径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加快群众文化建设无论是对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它体现在现实生活里,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因素,是引领价值导向、催生健康有机文化生活的发酵剂。想要实现文化凝聚力与思想向心力就必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指引与城乡基层群众文化需要的有机结合。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形式的单调简单化等,都有可能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产生逆转。因此只有创新群众文化,才能帮助广大群众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才能把它转化为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才能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发挥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适应了我国社会改革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与高度和谐,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全民族方方面面、共同合力的凝聚。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以和谐精神的构建为先导,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引导、整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巨大作用。和谐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重要的传播和整合效能,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缩小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发挥群众文化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泛、辐射层面多元、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彩的特点,文化惠民依然可以有效推进教育和文化的公平,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同,让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和理念。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轻视群众文化,忽视群众文化发展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的。
三、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吃穿住行基本得到保障并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良好的精神文化活动于国于各级政府乃至于每个普通家庭都息息相关。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社会主义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基层的群众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所以我们要努力加强群众文化创新建设,坚持以文育人,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加快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1、群众文化要以市(县)域为单位进行整合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社会将处于一个长期的转型阶段。群众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对群众文化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改造和重建活动,也是一个对与群众文化建设相关因素的整合过程。就文化空间而言,包括公共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与传统民族民间群众文化的整合;就文化内容而言,包括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整合;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包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整合;就城乡之间的差别而言,包括城市和农村群众文化的整合。群众文化的整合是为了保护好传统文化,从而从根本上达到繁荣群众文化的目的。
2、群众文化整合要着眼于“大文化”背景
纵观历史,我国群众文化存在于任何民族、任何历史时期。它们既具有特定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掌握群众文化所处的“大文化”的发展态势和特点,掌握群众文化的生成机制,然后采取符合群众文化发展规律的政策措施,才会发挥正面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3、群众文化要立足于“小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建设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曾是早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一种策略,被利用来宣传革命理想、鼓舞群众斗志,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成为教育群众、宣传各个时期政策的工具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群众文化除保持传统的功能和价值外,还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并且逐步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场域。群众文化本是群众在业余时间自发进行的群体性文化活动,但因需要政府的引导,于是就有了专门的群众文化工作部门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然而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必须立足于“小文化”具体开展工作。
[1]李萍.社会信任与群众文化互动的伦理辨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2007.
[3]马龙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8,(11).
[4]梁林梅,桑新民.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现状及问题调查、分析和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5]张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6]沈健.江苏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张玲玲(1986.02-),女,汉族,山东省乳山市,本科,荣成市文化馆,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