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读后感
——孝道的衰落
2017-04-06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读后感
——孝道的衰落
张文飞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阎云翔教授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一书带给我许多思考,其中关于孝道的内容更是引起我的共鸣。“百善孝为先”,孝的重要性不论在哪个时代都不应该被忽视,反而应该得到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重视。孝道为什么会衰落呢?阎教授在书中详细的分析了衰落的原因,我在此总结了这些原因,并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变革;孝道;养老
在读完阎云翔教授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之后,收获颇多,其中的许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我就其中一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内容简介
首先,先接受一下阎云翔教授以及他的这本书。阎云翔教授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本科、硕士就读北大中文系,后留学美国,曾师从张光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该校社会学系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而他的这本书——《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完成与2003年,该书获得2005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这本书写的主要是作者生活的地方——下岬村从1949~1999年发生的变化,是作者系列书籍中的一本,与《礼物的流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构成了一个整体。该书总共有八章、导论、结论等。其中第七章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孝道的衰落,作者详细分析了孝道衰落的原因,这一部分内容对当前社会孝道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参考意义的,因此本文将详细对其加以讨论。
二、老人赡养与孝道
这本书的第七章的题目是“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从题目上就可直观的感觉到这章所要说的内容了,主要说的是下岬村老人赡养问题以及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说明了下岬村老人的生活现状,通过作者的调查发现下岬村的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大部分选择与子女分开住,然而等到老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就又会回到子女身边,但是从这章的第二部分可以看出老人在子女那里所受到的待遇是多么的恶劣,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子女尤其是儿媳妇经常虐待老人,当老人年龄越大所受到的虐待就越严重,这种虐待不仅体现在衣食住宿上,还体现在零花钱以及说话态度和关爱程度上。很多人因为抱怨父母没能在年轻的时候给他们好的生活,他们就在父母年老的时候不奉养他们。还有媳妇因为觉得结婚时公公婆婆没有给自己好的聘礼,就虐待他们。他们这么做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一种交易,认为年轻的时候父母要对自己提供很多好处,到他们年老的时候才会去奉养他们。而作者在之后的几个部分里主要讨论的是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老人的应对之策。
三、孝道衰落的原因
作者认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代际互惠,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两代人对孝道的不同理解,父母一方认为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子女那方认为如果父母不给自己一定的利益,或者说“如果父母对儿女不好,或者父母没有尽责,儿女也就有理由去减少对父母相应的义务”。二是孝道的衰落,非集体化时代,孝道逐渐衰落,已经不再像集体化时代那样,万事孝为先了。之所以孝道会衰落,作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无效的法律和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现在的法律再也不像古代的法律那样,对老人的权力有保护作用,并且会采取十分严厉的惩罚手段,而现在的法律虽然也有保护老人权利的作用,但是却又不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只是采取经济惩罚的轻微手段。
第二是“沉默的公众舆论”,在古代,公众舆论对督促子女赡养老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观念和文化的批判,使得公众舆论逐渐沉默,大家不在关心其他人家的事了,这样也就减弱了公众舆论的督促作用。
第三是“信仰世界的倒塌”,古代,尤其是在农村都会有祭祖行为,主要就是为了提醒后辈要尊老敬老,因为祭祖行为的存在使得父母的权威得到巩固,在家庭中自始至终都拥有着绝对权威,这样就能保证子女能够赡养老人,然而现在公开的祭祖行为已经不存在了,父母的权威也得不到体现,也逐渐丧失,这样使得父母年老之时在家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子女也不在像以前那样对老人百依百顺了。以前的那种家长制已然崩塌,家庭之中逐渐由年轻力壮的中年男性当家作主,老人的家庭地位降低。
第四是“经济剥夺与无情的市场逻辑”,由于老人权威的倒塌,老人在子女心目中的身份不在是神圣的了,而且老人到老之后就无法给子女提供什么了,所以子女不在遵循孝道了,不在尽赡养义务了,而自由市场的经济逻辑更是使得子女不在尽孝道。
正是以上这四方面的原因使得孝道衰落,子女不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都大不如以前。
四、反思
本书指出了下岬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存在以及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孝道的衰落,笔者更是花了大部分笔墨分析了孝道衰落的原因。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作者下岬村之中,在全国大部分农村中都存在这一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已经变的越来越严峻了,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都进行过相关的分析,其中都有关于孝道方面的原因。都认为孝道已经逐渐衰落,这与作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而我也比较认同作者与众多学者的看法,认为孝道的衰落是引起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孝道的,古代对孝的理解在《尔雅》、《新书》、《说文解字》中都有体现,其中《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古代不管是佛教、儒教还是道教以及世俗世界,对孝道都十分推崇和重视,许多统治者更是将“孝”作为治国之本,大力倡导孝道,为人子当尽孝。正是因为大家对孝的重视,才使得子女主动承担起来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又由于子女能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反过来又增加了社会公众舆论的督促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而这种良性循环使得孝道更加得到重视。然而到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批判,使得社会上逐渐减弱了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这种减弱的方式主要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几个方面,因为新的观念的影响,使得父母权威不存在,子女不再对父母百依百顺。虽然说现在的法律也承认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但是对子女不履行义务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而只是采取了最简单的经济惩罚手段,这样并不能很好的保证老人的权利,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法律意识本来就很薄弱,农民并没有什么法律意识,所以并不在意经济惩罚,所以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因为法律的存在而得到改善。
随着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逐渐恶化,社会上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已经有许多人把孝道又重新拿出来重提了,有开始重视起孝道,这仅仅只是体现在公众舆论上,而这种重视主要是因为大众传媒的存在,因为电视网络
的存在,因为这些方便的渠道,方便人们快速的掌握一些信息,比如说某某某对父母不孝顺,虐待父母等等,这样虽然增加了公众的关注程度,但是由于舆论已经沉默,要想再次唤醒大众对孝道的重视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现在社会许多地方兴起了祭祖行为,但是现在的祭祖行为并不是古时候的祭祖行为了,现在的祭祖更多的主要是娱乐行为,人们抱着的不再是敬畏的心理去参加祭祖活动了,而只是因为好奇,现代人的无聊心理促使他们去参加这类活动。而承办祭祖活动的主办方也并不是为了唤起人们敬老尊老,而只是为了增加经济收益。所以这样的祭祖活动,它存在的意义只是纯粹的娱乐行为,并没有多少教育意义。
孝,百善之首。孝是做人的根本,孝也是道德的底线,然而现在的人们为了利,抛却了这些,孝在利益面前变的一文不值,正是因为孝道没有利益,或者直白的说由于孝道不值钱,所以人们就逐渐的抛却了它。然而乌鸦反哺,动物尚且知道赡养自己的父母,更何况人呢?人不应该忘本,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教导之恩,当父母年迈之后,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子女应该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孝道更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人尽孝道才能对朋友尽信,对国家尽忠,当人们都不在尽孝道的时候,就不可能做到对朋友尽信,对国家尽忠。这样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国家的不安定。可想而知,孝的重要性。
五、总结
孝道的衰落并不仅仅产生了老人养老问题,还引起了其他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等等,孝文化在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部分,虽然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孝道作为一种永恒不变的优良文化,在任何时代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必要性。
本书的研究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私人生活的变革。书中讲述的许多问题对今天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个人向传统伦理主义挑战时形成那种极端功利的自我价值取向导致孝道的衰落这一点非常引人深思。下岬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相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城市,老人赡养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老人在向年轻一代退让的同时另谋其他办法解决自己的晚年生活,甚至中年人也开始担忧自己的晚年。这一可悲局面的酿成,政府负有一定的责任。中国是一个奉行孝道2000年的国度,向来尊老敬老,新中国成立后无效的法律和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是促使这一后果加速剂。
[1]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龚晓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1
[2]李恒锐,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湖南农机,2007(11)
[3]邓文静,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分析,消费导刊,2008(10)
[4]王杰,浅析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改革与开放,2009(03)
[5]陈雄,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的现状与难题,湖南社会科学,2011(09)
[6]安云凤,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齐鲁学刊,2009(09)
[7]聂洪辉,揭新华,农村孝道衰落的根源及对策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张文飞(1990.10-),男,汉族,安徽省巢湖市,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社会工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