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安多卓尼县车巴沟江车村地区的“茹沃纽”习俗与性文化
2017-04-06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14)
浅论安多卓尼县车巴沟江车村地区的“茹沃纽”习俗与性文化
才藏草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14)
甘肃省卓尼县车巴沟江车村的“茹纽”习俗,因为地域偏僻,鲜为人知,本文将对他们的这一习俗,进行浅显的探究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包含的文化意义,以及背后所反映的性道德规范、婚姻观念,存在的利弊性,存在的现状,以及消失的原因,消失的利弊,进行简略的剖析,进而对正视藏区关于性和与性相关的文化习俗,进行一个合理的解读。
茹沃纽;性文化;家庭;婚姻
任何文化的差异性,细究都是地域的差异性和所历历史的差别,藏文化亦是,依存庞大的母体文化,节生出各具特色繁杂的自我枝系,仅一山之隔,或隔河而望,风俗文化已是千差万别,迥然相异。
一、地理环境
安多卓尼县车巴沟江车村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位于碌曲和迭部、卓尼三县交界处 ,按藏族传统的地域划分属于车巴沟部落,即卓尼土司管辖四十八旗之车巴军旗,该区域虽地处三县交界之处,但由于属群山茂林之地,少开阔平坦地域,视野不开阔,再加之交通也相对闭塞,所以在90年代之前,几乎是未被现代化染指的一个村落。该村大概有270户人家,1800多人口,由于海拔较高,气候较之洮河沿岸的村落,较之车巴沟下端的农业区,要寒冷干燥,故农作物生长艰难,然如“上苍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来显示上苍的公平一样,气候和狭长的地域虽然制约了此地发展农业的可能性,然而所幸此村和相邻的尼巴村却占据了整个车巴沟三分之一的森林草甸草场,这给他们从事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更被上苍眷顾的是,除草甸草场外,这一片区峰峦叠嶂,河网密布,森林茂密,参天松柏拔地而起,所以这里的牧民除了从事牧业,也有一定程度的从事林业。而所需的糌粑米面这些农作物,可以在邻近的临潭等地方可以用畜牧产品或者木材换买,所以这种基本上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再加上地理位置上的山林阻断,使这一地区基本上处于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状态,虽然条件较为艰苦,然而这种阻断和闭塞,却成为一些异与它方的文化传统产生的摇篮。“茹沃纽”习俗就是基于这一地理环境和在其环境下所相应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传统文化。
二、“茹沃纽”的含义
“茹沃纽”,“茹”即“山”,“沃”即指“之间”,而“纽”是指行串、穿梭,其意译就是指在山间穿梭行走,字面意思虽然隐晦,并未表达关于性的任何,但很大意义上,现今所说的“茹沃纽”直接与性相关。
卓尼县车巴沟江车村这一地区的“茹纽”习俗,区别于藏族走婚习俗,也区别于摩梭人的走婚风俗,更区别于藏族传统社会中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度。准确的解读该是穿梭走访,因为通过穿梭走访再到婚姻层面,是走访之后话,这过程中要经过种种环节,可能掺杂各种复杂原因。
它是这一地区标示男女性成人礼化的一个习俗,此地区的人玩笑间,一般会以此衡量一个成年男性的能力一个女性的魅力,它是青年男女集会交流的方式,有男女互相“相”对方的意思,即是爱情发生的前奏,也是肉欲宣泄的方式,是众多私生子和无父子产生的主要原因。
车巴沟江车村的“茹沃纽”习俗在15到30几岁的青年男女间盛行,其习俗形成现今意义的与性相联系的文化,还有个关键的一步叫“宁堆”,即泛指男女老少之间的聚会,更特指男女青年在避开家长后的集聚会,在野山僻林间散居的牧户青年男女,在山林间穿梭“宁堆”,聚在一起或唱歌,或游戏,或讲故事,聊天,抑或一起吃顿好吃的,相互分享各种趣事。然而由于这一年龄段的男女,情感和欲望处于一个萌芽抑或旺盛的阶段,难免在此过程中对自己中意的人产生好奇或者爱慕之情,进一步在游牧生活中,由于阔广地域稀少人烟中的相互作伴和帮助,使此种情感得到延续或升华,继而将“茹沃纽”顺理成章的与性和情感相关联,渐渐成为一种类似于现今我们所熟知的幽会惯例和习俗,成为男女谈情说爱,情欲宣泄的方式,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不免有因互生情感而结为连理的。
三、“茹沃纽”习俗产生的原因
1.闭塞地理环境下情感交流需要
综上所述,这一地区的人们以牧业为主,林业为副,大片区起伏不断的叠嶂林峦中的森林草甸草场,严实的隔绝了这一地区人们与外界的关系。其次我们也知,牧民逐水草而居,由于牛羊与草场的这种依存关系,一般牧民居住较为分散,于是这也间接的拉远了邻里的距离和关系。那时没有像现今的各种通讯设备,也没有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然而人终究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群居动物,为了情感的链接,为了在原生的空旷冷寂中不那么寂寞无聊,人们或徒步,或骑马,在山间穿梭,寻找人家,聚在一起排遣被时空扩大的无聊和冷寂,这穿梭就是最初的“茹沃纽”,而相聚就是最初的“宁堆”。但这以情感连接和情感慰藉为初衷的行为,最终也因为情感的变化,渐渐成为与性相关的风俗。
2.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如我们熟知,农耕生活和游牧生活虽然两者都是依土地而生,但是两者有一个质的区别在于其稳定性,即农耕由于土地的不可迁移性,相对稳定,而游牧生活因为逐水草而居,因此有一定的变更性,相对应的居住环境也是,我们多见广阔的草原上的帐篷林立,而少见房屋,原由就在于此。
然而车巴沟江车村的牧民,较之在我们常见的草原上的牧民有所不同,他们有三个居点,一个是筑有房屋的村落,二是夏季牧场,三是冬季牧场,考虑季节因素在内,这就导致在同一个时间段,起码需要一家人在不同的两个居点分散开来,于是就可能出现一两个人在牧场,其他的家人在村落的状况,又因为劳动能力的强弱,一般留在牧场的是年轻人,家长多因年老或料理家务长居在家,再加上藏族的惯例,儿女十五六岁就开始充当家庭的劳动主力,这就使得儿女与家长因为一家生计所迫需要长时间的分离,于是年轻的男女,或许有些处在发育成长期,就疏于家长的威慑与管教,为“茹沃纽”习俗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条件限制而造成的早期性教育和性影响
如上所述,由于牧场上的体力活需要强劲的劳动力,所以一般一个家庭中的主体力量在牧场,即一个家庭中的女主,而如若她有儿女,在其未成年前一般都跟随父母,然而在牧场上条件简略,所以,一顶帐篷中可能多代同床,抑或因为惯有的“茹沃纽”习俗,可能帐篷中常有陌生人光顾,这虽然不被家人重视,但是这就是孩子早期的性教育,或者性影响,久而久之,让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对男女关系和性的观念,就是不避讳,并将婚姻和男女关系就理解为自己概念之中“茹沃纽”的形式,虽然这是对性的坦荡而纯真的肯定,但却有失于对婚姻契约的神圣和庄严性,也失于对婚前贞操的恪守,悲剧者,则诞下无父子,命运都随之改变。所以,这种对性错误的理解,性教育的不当示范和影响也是“茹沃纽”习俗存在和发展的一大原因。
四、“茹沃纽”习俗的利与弊
(一)有利方面
1.在“茹沃纽”习俗还不与性挂钩,或者与性挂钩后,还没有变得有失神圣性时,我们不可否定,它在联络被山峦阻隔而相距甚远的人们的感情,排遣他们被单一重复的劳动拉长的时间,或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照料,情感交流,加深一方乡土人们之间的感情,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样的经历和情感,质朴到让现代人可能无法去相信,深刻到都超乎他们自己的想象。它区别于小心翼翼维系的情感,更区别于礼尚往来时的功利,是最质朴的情愫连接。
2.当性成为这一习俗的一部分之后,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偏远而人烟稀少的牧区,这一习俗的存在,为那些为了一个家庭的生计,而不得不在牧场生活的青年男女的情欲得到满足,得到一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和谐,
(二)不利方面
1.由于现今这一习俗表现为对性的开放,而它的行为人不会对已婚和未婚者进行一个筛选,所以,对于那些已婚者而言,践行这一习俗与现行体制之下的《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相违背。
2.虽然“茹沃纽”习俗,表现为男女对于性的开放,但是由于牧民节育避孕措施和生理卫生上的盲区,使得女性终究是最终的受害者,未婚先孕,抑或孕后无人管,也不知其父是谁,或者久病无人医(妇科病)的状况,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会有女性被强暴,这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而那些私生子,在成长中没有完整家庭的关爱,或者被歧视,从而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3.另外,由于“茹沃纽”习俗在关于性方面的自由性,即一般情况下无婚姻关系的义务性,也无婚姻关系缔结和解除时财产等的利益相关性,顶多有个类似于恋爱和婚外情的关系,所以,男女双方,一般没有后顾之忧,说好就好,当断则断,但这使得男性就没有任何责任感,不会考虑他的行为会对对方以及让女方有了身孕之后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就算有影响,有些人会认为是在这一习俗中产生的,而他不需要对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担起相应的责任,它区别与让妻子有了身孕。这一现象使得“茹沃纽”几乎成了男性欲望的一个宣泄口,让他们越来越没有责任感,甚至道德感偏颇,甚者破坏家庭的和谐,破坏邻里和谐,邻里矛盾增加,离婚率增加。
五、“茹沃纽”习俗的存留
其实纵观历史,一种文化的存留,无需任何人妄自尊大的去指手画脚,因为人民群众总能充满智慧的趋利避害,除旧创新,我也不希望自己对任何文化进行批判或者褒贬,我只想做个思考者,记录者,建言者,思考其中原由,记录始末细节,建言如何变得更好,因为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是合理的。”
对于车巴沟江车村“茹沃纽”习俗的存留,当越来越多的相识,拿着手机对坐无言,越来越少的感情质朴纯洁,越来越多的物欲横流时,我艳羡在远古的最初,我们的祖先为了见邻居一眼,和他交谈,抑或给他送一顿好吃的,骑着马,或者徒步走山串林,我也艳羡他们纯洁质朴坦诚无间。而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男性没有责任感的将此当作一个肉欲宣泄的出口,越来越多的私生子,没有完整家庭的关爱时,我又多么希望,没有这样的一个风俗。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会因为我的意念之转,消失或者长存。只是在越来越现代化的节奏里,我们可以将视线短暂的从手机和电脑屏幕上移开,和小伙伴们“宁堆”在牧场,畅聊、欢唱,我们可以不骑摩托车,关掉手机,真正体验祖先们的生活,也反观现今我们的生活,而非将双眼的忠诚献给手机屏幕,彷佛那才是全世界,只有在那里才有我们想要的诗和远方,我们也尊重那些因为真挚情感而发生的男女情爱,让感情坦诚而纯美,真挚而亘古。只是严肃对待婚姻,不把婚姻当儿戏,对婚姻契约高度重视。让个人更健康,家庭更和谐,邻里更团结,社会更美好。
[1]《海特性学报告》雪儿·海蒂著,吕吉宁译,海南出版社,2011年
[2]《女儿国与走婚》阿海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
[3]《女性主义》李银河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4]《安多政教史》(藏文版)哲贡巴﹒丹巴热吉,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
[5]《萨摩亚人的成年》玛格丽特·米德,商务印书馆,2008年
[6]《神圣的欢爱》理安·艾斯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7]《消解性别》朱迪斯·巴特勒,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8]《违背我们的意愿》苏珊·布朗米勒,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安朵卓尼县车巴沟地区的“茹沃纽”习俗与性文化(CX2017SP72)的阶段性成果
才藏草(1990-),女,藏族,甘肃甘南人,藏学硕士,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藏区宗教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