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完善河北省扶贫教育的政策研究
2017-04-06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6)
关于如何完善河北省扶贫教育的政策研究
刘科楠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6)
25前,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初步阐发了“扶贫先要扶智”的教育思想。当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思想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为实现“2020年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庄严宣告扎根偏远山区和群众基层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各种政策号召,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帮扶。但是,我省的教育扶贫政策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成效。本文主要从走访调研我省精准扶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入手,提出完善我省精准扶贫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河北省;精准扶贫;教育政策;对策建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我国今后的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提出“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当前,各级政府部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深入扎根基层,和农民一起找各种致富路子。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解决贫困户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可以减轻贫困户家庭的教育开支,而且也可以提高我们适龄儿童的受教育的程度,从长远来看,还可以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真正实现“科教兴国”。
一、河北省教育扶贫政策概况
《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采用直接免除方式,不得“先收后返”。此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每生每年平均不低于2000元,普通高校就读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不低于3000元。
我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免一助”教育政策,减轻贫苦户子女的受教育负担。建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至研究生阶段全程帮扶体系。多方位资金保障贫困子女接受自主教育。我省针对贫苦家庭的子女不仅免除各项费用,同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还有相应标准的助学金,多方资金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教育。当前,我国教育模式多元化,职业教育获得快速发展,我省的教育政策不仅资助一般的小初高中教育,还涉及职业教育,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教育模式,帮助其完成学业。
二、完善我省精准扶贫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学校教学辅助人员编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
走访调研某小学时了解到,该校一共有640名学生,教师32名,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但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学校不仅需要专职教学教师,而且需要相应的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师编制,目前学校实行轮班制,每天大约10名专职教师留宿学校,白天负责教学内容和学生饮食安排,晚上查宿舍,保障学生的住宿安全,给教师带来较大压力,同时也难以保障学生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不具备一些生活常识,老师需要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照顾学生日常起居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对寄宿制学校增加教学辅助人员编制,专职专岗,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
(二)解决“撤点并校”后续问题,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活支出
2001年,我国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同年,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实施了“撤点并校”政策。两项教育政策保障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率,提高了教育质量。但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撤点并校”,学生一般需要去镇上小学上学,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住宿,一人一周大约花费60元,有些偏远地区还要支付一部分交通费。在某农户家中了解到,家中三个孩子在乡镇上小学,村里有个车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一人一学期600元交通费,三个孩子一年需要花费1万余元对于家庭来说是较大的开支。因此,建议教育部门为农村偏远地区学校配备优惠校车,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开支;同时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学校食堂,保障学生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减少学生的生活开支。
(三)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同助力教育脱贫
城市和农村在教育方面无论是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方式、教育环境等都存在较大差距。教育扶贫不仅是教育部门的私事,而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各种力量、各种资源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建议政府对贫困地区多加宣传,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各类师范院校利用寒暑假,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授课水平,更新其教学理念,保障农村教育与时俱进;各类高等院校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对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正确社会价值观,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增加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社会阅历。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同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四)借鉴省外优秀经验,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就业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播
教育扶贫的最终目的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教育帮扶是保障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从根本上扭转家庭贫困的局面,投身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陕西省人社厅、扶贫办出台了《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方案》,每年6月和9月全省公开招聘,增加贫困家庭的就业率,增加家庭收入。因此,建议我省借鉴他省经验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就业问题。当前,我省的“三免一助”政策,主要是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完成高中和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而我们帮扶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让其完成教育,而是让其就业,从根本上扭转家庭贫困局面。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和沟通,及时告知贫困户毕业子女招聘信息;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子女就业等,建立教育帮扶+就业帮扶的体系。
三、结论
教育扶贫是利当前、管长远、最根本、可持续的脱贫方式。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中一项重要的扶贫方式,完善教育政策,不仅可以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解决因学致贫的问题,而且可以加快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步伐。 因此,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我省的相关教育政策,帮助因学致贫贫困户实现教育脱贫。
[1]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
[4]《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
[5]《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方案》
刘科楠(1992.09-),河北省邢台市,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行政管理研究生,多次参加河北省和国家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