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农家书屋现状与问题初探
——以荆州市为例
2017-04-06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中部地区农家书屋现状与问题初探
——以荆州市为例
程婷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农家书屋”是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决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公共文化的需求。但同时,在政府投入和引导、自身制度建设、人员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这就导致农民文化需求的满足成为一大问题。
农家书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我国是农业大国,激发农村经济生产活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软实力是治国之本、富国之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单薄、文化设施落后,制约了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智力资源,能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1],新闻出版总署等多部门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启了“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的组织形式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理念[2],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相似内容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共同推进。
一、荆州农村书屋现状分析
笔者在实地参观了荆州市农家书屋并大致了解情况,走访了市政府和文化站,访谈了解书屋的发展现状,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期望的效果。进入农家书屋亲身体验,查看书屋的藏书、设施、运行管理状况,对比感受进而提出适合农家书屋有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对文化建设具有一定辐射平台作用的可行性意见。阅读是群众的基本精神需求,通过问卷的形式设计出合理的模式以得到数据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农家书屋的普惠程度。本次共发放问卷193份,有效问卷133份,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如下:
(一)运营现状
1.村民每周看书频率。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并不如人意,农家书屋借阅人数少,甚至有近一半的村民没有去过农家书屋。受访群众中近52%的村民每周去农家书屋一两次,去三四次的占受访群众的6%,一次都没去过的占近42%。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更不用说去借阅图书了。同时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与图书借阅制度也不能满足村民,农家书屋并不是全天开放,而且管理员也不是每天都上班,严重影响了受众借阅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不主动不积极,且农村经济水平低,农民都以农忙为主,无暇顾及;二是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不够,书屋管理随意性大。
2.村民对书刊读物的满足度。受访村民对农家书屋现有读物的满足程度中基本满足的占53%,对农家书屋现有读物基本满足的占有9%,不能满足的占有38%。在实地走访、实地参观农家书屋后,我们发现农家书屋内的图书数量不多、分类简单。根据对农家书屋的相关规定,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1200种,报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3]。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荆州市农家书屋在图书数量、种类等方面都没能满足村民需求。
(二)运营效果。笔者针对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软件(工作人员)及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均不佳。有效问卷中6.7%受访者对书屋设施满意;63.9%认为一般、不足以满足需求;29.4%十分不满意,认为完全没有发挥书屋的价值。同时。受访者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评价褒贬不一,16.7%认为满意;58.6%认为工作态度一般;15%不满意,对书屋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服务均持批评态度;9.7%非常不满意书屋工作人员的服务。介于书屋最终作用于人,对书屋效果的评价尤为重要。28.6%的群众认为没有帮助;55.6%认为有帮助,但是效果不大;15.8%认为帮助很大。由于条件有限,农家书屋基本都设置在村委会的会议室,会议室却不固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由村党委副书记兼任,图书室管理员对图书管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农家书屋的惠民工程的受惠对象是村民,数据分析显示村民们对农家书屋的的效果评价却不如意,如何建立起完善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其效果,需要探寻新的发展方式。
二、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投入不足,亟待完善。我国目前的农家书屋仍然是条块分割,人、财、物由政府统一管理,政府划拨给书屋的财政资金极为有限,书屋设施较为简陋,总体发展水平低,其中部分服务供给缺乏活力。大部分农家书屋是“普九”验收时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购置分发,之后由于经费紧张,许多书屋藏书少且更新慢。据统计,到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工程投入资金达到1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8.5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0亿元)[4]尽管相对来说公共文化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们日渐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而言,仍存在投入总量偏低的现状(例如,2013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费用503.49亿元,仅占总财政的0.38%)[5],人均事业费仅只有38.99元,可见政府才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完善投入机制不可避免。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要求,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向加强供给,以国家财政兜底。《意见》中指出,农家书屋”工程经费来源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头实施的方针,多渠道吸收资金”,这就需要以政府为先行者,做好带头作用,平衡好“农家书屋”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的利益关系。
运营方式不科学,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上述已经提到相关的制度建设极其匮乏和不规范,农家书屋没有明确的开放时间、借阅流程、政策规定,导致农家书屋知名度低、群众认可度低、作用效率低的严重“三低模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丰富村民精神世界、提高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的途径。荆州市没有社会组织的参与,没有动用社会力量对行政分派起到补充作用,自然上级行政机关对辖区内的基本情况不够深入的了解导致农家书屋发展的缺陷,一方面制约了农家书屋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也使得农家书屋对村民的普惠性没有得到体现,这也就无法体现出服务性政府的优越性。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同于政府分派,它植根于基层、服务于群众,对于提供群众最切合实际的需求,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替代作用。
农家书屋的主要覆盖面是辖区内的村民,他们有提高技术知识以保证生产的需求、提高文学修养已丰富精神世界的需求、参与文化活动已增强文化知识兴趣的需求。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绝不仅仅是行政分派、把书搬进农家书屋即可,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需根据本地群众最迫切最贴合实际的需求做分析,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调动民众阅读的积极性,是检验农家书屋政策合理的底线。
管理体制不健全,后制性影响难以发挥。《意见》中把农家书屋定义为“公益性文化设施”的范畴内,农家书屋的性质即为“管理者对图书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存储、传播信息知识,服务于社会,满足农村地区读者对于图书资源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农家书屋要展现自身“以农为本”的特殊性,又充分显示其服务性,必须建立完备科学的管理体制。然而,许多农家书屋在书舍管理、推广应用等方面都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与制度[6],缺乏匹配的规范管理体系、明确的规则标准和操作依据。以荆州市为例,在农家书屋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开放时间不确定且比较随意、管理人员不专业、工作人员大多为志愿活动。甚至有时没有可供咨询服务的人员、图书活动极少、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要解决现存问题,必须:第一,明确开放时间、稳定开放时长。荆州开发区是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同样都面临着青年人口流失严重、村内以老人小孩为主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出现书屋冷清的状况。但即便如此,农家书屋也必须要有明确的开关时间。但与此同时,开关门时间可以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有所调整。第二,规范信息资源组织。要保证读者能快速准确的找到需要的书籍,资源信息组织需要规范合理。
管理队伍不专业,组织缺乏活力与凝聚力。农家书屋由于其公益性的属性,人员存在三大严重问题。其一,管理队伍不稳定。农家书屋遵循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一旦到了农忙时期或其他情况,便会出现无人看管的困境;其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目前存在人口多以老幼为主,农村地区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书屋工作人员的培训极其匮乏,他们无法获得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巧,专业程度低;最后,工作人员的报酬问题。《意见》中指出农家书屋是公益性质的,现阶段其自身发展尚且缺少资金保障。工作人员缺乏动力、缺乏经济支撑,仅靠个人高尚的服务精神和道德情操始终不是长久之策。
具体可组织各行政村的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学习、邀请专门的图书管理专业老师来讲课、举办一些讲座甚至远程课程,所谓“大馆带小屋”;其次就是管理人员用何人的问题,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太大的规模,管理起来相对不如图书馆繁琐,笔者认为根据中国发展现状,大学生村官日益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智囊团,他们拥有蓬勃的朝气和热情、开阔的思维模式、扎实的知识背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大学生村官一般任期为三年,常有调任和升迁的风险,也一些地方也可能没有大学生村官,故有条件的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作为管理者的第一人选,也可以由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来担任。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文明办等8个单位共同发文《“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http: / /www. zgnjsw. gov. cn /cms /html /306 /2311 /200912 /693792. html.
[2]詹庆云:《“农家书屋”规范管理探析》[J],中国知网独家出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
[3]张丽:《农家书屋隐形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6(01)
[4]柳斌杰: 农家书屋工程共投入财政资金120多亿元[N/OL],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9-28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09/28/c_131878990.htm
[5]财政部:2013 年中央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EB/OL].2014-10-24http://epaper.cedy.cn/html/2014-05/20/content_125477.htm
[6]曹申义、任宁彪:《农科图书要常“变脸”》[N],中国新闻出版社, 2007-06-20(005)
程婷(1994-),女,江西景德镇人,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