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居环境看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2017-04-06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从人居环境看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杨仙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但是园林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城市缺少人性化的“公共生活空间”。通过对人居环境的思考,论述了建筑、园林与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对延伸风景园林学科范围,以及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风景园林;人居环境;展拓;多学科
一、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关系人民生活与发展的科学,以人为本是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立足点。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做好风景园林的建设工作,增加可供人民游憩的城市公共空间,减少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纵观人居环境学科的发展,这是先驱者们基于人本主义,应对城市问题的探索。在规划领域,霍华德、盖迪斯提出了现代规划概念;在建筑领域,格罗皮乌斯、包豪斯革新了建筑教育理念;在园林领域,奥姆斯特德所做的地景设计,提出了自然景观保护的新观点。就在同一时期,张謇建设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大胆的现代化建设突破了历史的桎梏。
二、风景园林学科面临的新形势
一方面,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系统脆弱,土地资源缺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挑战。另一方面,城市化步伐加快,发达地区城镇密集化,户外休闲空间缺乏,建筑环境质量下降。中国风景园林科学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时代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林事业并没有得到重视,学术水平、方向和设计内容都差强人意,最终导致现在的园林建设局面,即城市数量虽多,但宜人的“公共生活空间”却大大缺乏。
与我国的园林学发展相同,西方园林学也经历过相应的传统体系与不断发展的过程。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大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用地向周边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地带扩展,历史与自然受到极大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城市病”由此诞生。
奥姆斯特德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杰出风景园林家,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开始探索自己的学术道路。他深受英国乡村的影响,被其自然、恬静的乡村生活所感动,在全美展开了城市公园运动,创造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病。奥姆斯特德的美化运动是应对城市病和现代化问题的一次伟大实践,开创了美国风景园林发展的新篇章。这一实践也将园林学由狭隘的“造园学”推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在西方园林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能够受到启迪,不过我国国情复杂,建设规模之大,带来的问题也不能与当时的美国相比。中国园林学的发展,面对城乡建设界的大刀阔斧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开拓出一条道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三、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展拓的思考
面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困境,我们不妨从相关专业入手。建筑学就是一个需要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自我调整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吴良镛院士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这是一次专业科学化的实践,也是突破传统顺应潮流的运动。吴院认为,建筑不能将研究范围限制在“建筑”中,建筑存在于“聚落”,提出了大小聚居的概念,扩大了建筑师们的视野。其次,他指出建筑研究是综合的,它由五项核心要素构成,即聚居、地区、科技、文化和艺术。构成要素的提出,将“综合”剖解开来,使得学科内部关系清晰明了。吴院的这种方法值得我们用于风景园林学科展拓的研究中,就是找出学科的核心体系,探讨风景园林学的展拓目标。
(一)风景园林专业展拓的原则
1.以人居环境为展拓方向。人居环境创造性地总结出园林学的最终发展目标,即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人居环境将重点放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将人的活动纳入到环境中,关注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健康等重大问题,这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所忽视的。将学科的发展立足点基于人与自然,将作为学科展拓的基本方向。
2.以生态学和生物学为纲领。生态学在园林中广泛推广应用的是地景生态学,它起源于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发展初期旨在解决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复杂因果关系,后期主要研究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机构和功能相整合。让园林从业者最为熟悉的莫过理查德·福尔曼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生态学与园林学相结合,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传统的园林学更多关注的是造园,强调的是文化艺术创造,在这一过程中生态学指导,就是把生态、技术等科学运用到造园过程中。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园林专业展拓就要求更多关注大自然。面对自然,解决人与自然的各种矛盾,离不开生物学的科学理论。
3.建立多学科体系。欧洲地理学家马可·安托洛普曾经将地景学的发展归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其中生态学居于主导地位;二是人文科学,地理学、历史学、人文主义都包含于内;三是应用科学,是指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地景设计融入到实践。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科之间融合发展。
我国专业领域分化严重,学科之间自成系统,缺乏相互间的交流学习,从而影响了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园林学应拓宽眼界,建立大的学科体系,才能达成最终目的。
(二)建筑、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人居环境科学”为涉及人居环境有关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群组。在英译名词上作“Sciences”,而不作单数,这也体现了学科群组的概念。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中心所居住的环境,它包含了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因子,故说人居环境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科学就是要平衡处理这些复杂因子之间的矛盾,使其协同发力,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吴院将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视作人居环境科学学科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并阐述了“地景学”的学术概念。它指出,相比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建筑等概念,“地景学”文字更加简洁,内涵更加深刻。
在笔者看来,“地景学”虽更能体现宏观层面上的自然景观,但不必这么究其外在形式,风景园林学科如在专业上有所展拓,实际上和地景学一样。所以,也可以将风景园林学科替代地景学,将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这三门学科融汇贯通,共同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
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就是三位一体的综合创造,不过现代史学家们却将建筑、园林与规划割离开来,分为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 史和规划史,这种格局本就不顺应时代潮流,无益于三门学科的融贯发展。在国际上的设计竞赛中,参赛队伍都被要求有建筑、园林和规划出身的人员,这也说明,一项好的设计是三者缺一不可的。我国当前大规模的建设实践不可将建筑、园林与规划脱离开来,应将三者融会贯通进行设计与研究。
[1]吴良镛,吴唯佳. 美好人居与规划变革[J]. 城市规划,2014,01:57-61+68.
[2]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03:1-14.
[3]吴良镛. 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 城市规划,1996,01:35-41+48.
杨仙(1992—),女,汉族,四川南充市人,风景园林硕士,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