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镇化建设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文明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镇化建设

唐梦莹周正浩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而与之带来的却是生态环境在不断地遭受侵蚀,城镇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因而走城镇化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探讨城镇化与生态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迅速提升,但部分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把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目标,未能兼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等问题,阻碍着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总体布局的高度,为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持与保障,为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探寻一条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当前,我国的人地矛盾突出,而城镇化走的又是一条低成本的依赖土地的道路,是环境承载严重超负荷的不可持续的道路。2016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城镇已经变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已然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与此同时,伴随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各类生态问题层出不穷,例如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等,对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更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样,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两者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永续发展等方面上不谋而合,因此,城镇化的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生态是摆在城镇发展面前的首要条件。城镇的发展需要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促进两者的持续协调发展。生态对于城镇化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在生态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撑下,才能更加激励人民对于城镇的建设,GDP才能稳步增长。

城镇化建设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伴随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逐步得到优化。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城镇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将生态作为支撑,必然有利于实现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但是伴随城镇化的加剧,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工业化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驱动力,可是在工业发展的现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伴随人们在土地上频繁的经济技术活动,例如盲目的工业建设等,“三废”排放逐日增加,使得城镇的污染加重,自然环境的衰退让本就脆弱的城镇生态更加不堪一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的巨大的难题。

(二)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系列自然条件的影响,许多中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当地资源驱动,注重GDP增长,而不去发展较为绿色的第三产业,人工活动加剧了自然环境的硬化趋势。例如我国山西的煤矿产业,属于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并且伴随资源的大量开采,人为地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使得生态的破碎化趋势愈来愈快,打破了生态平衡,使得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三)人口的压力。城镇化表现出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数量的增多。人口增长的过快, 导致各种资源需求的增加,过度的消费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人口增长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我国出现的垃圾围城现象已不是少数,可见,人口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极其突出,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四)土地利用率的降低。伴随城镇化的加速,致出现了“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尤其在我们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大量征地来进行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城镇规划,空间结构不合理,用地布局混乱,不仅忽略了环境的承载力,更严重阻碍了城镇的建设发展。

(五)经济社会问题。大部分的城镇经济欠发达、对外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不健全,再加上可开发的面积有限,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相对较少,随着建设成本的增大,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剧,例如现阶段的汽车尾气污染、噪音污染、建筑污染等,城镇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己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在对资源开发、人才吸引、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可以看出,城镇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顶着很大的压力,形成了一种困境。因而需要加强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镇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建设的途径

构建生态城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城镇所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并以此为前提,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方法,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控制问题的出现,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其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确立生态文明对实现城镇化的指导作用,这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自身建设,更有利于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健康的合理消费理念。

(二)协调城镇与区域的发展。依托区域发展的大背景,解决城市各类生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城乡发展情况,合理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使得城镇空间结构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统一考虑城乡建设与生态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以期形成区域间的生态统一。

(三)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当前社会,人地矛盾尤为突出,要满足城镇化的需求,就必然导致资源的消耗,因而,需要通过生态调和,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达到和谐共生。

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控制城镇化规模,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积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因城镇的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生态环境冲击。

(四)协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构建生态城镇的一个重点就是要使得城镇能在一定的生态承受力度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交通结构,健全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同时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走资源节约型道路,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1]张涛,陈军,陈水仙.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及协调[J]. 鄱阳湖学刊,2013,03:30-37.

[2]夏涛.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城乡统筹发展[J]. 团结,2013,06:30-33.

唐梦莹(1993-),女,汉族,四川德阳人,成都理工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文明
请文明演绎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漫说文明
文化边城镇远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