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理性思考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偏食小班习惯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理性思考

董苗苗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得重要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保证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本文通过对幼儿进餐问题原因的分析,发现幼儿进餐行为主要受到家庭、幼儿园和自身身体状况等影响。并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

幼儿的进餐问题; 小班幼儿;关键期

进餐情况是小朋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小班老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幼儿在家中进餐大都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不会洗手、吃饭要人喂、习惯左手拿勺子、吃饭到处掉米粒、边吃边玩,偏食、等问题。当小班幼儿在入园吃饭后,老师也会发现诸如此类问题并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也表示束手无策。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纪律教育和自由教育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当前我国幼儿园常规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幼儿的进餐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的饮食氛围不和谐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谈,发现有的家长会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导致孩子吃饭时也会看动画片或玩游戏。正是这种不良饮食氛围的影响,很难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家庭的饮食习惯不合理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据多半,家长们都较为溺爱孩子,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就让孩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动物的内脏,不喜欢吃蔬菜,家长就一味的迁就,尽量不做这一类的菜,忽略了调整食物结构。而对于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家长就给他们多吃,造成了孩子偏食或是营养过剩。还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健康需求了解甚少,不知道怎样科学的搭配饮食,更没有意识到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及幼儿园科学

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的“满足”,孩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幼儿园有明确的进餐规则,需要每一位幼儿都遵守。有的父母甚至在幼儿吃饭时经常指责、打骂幼儿、或者讲一些孩子不喜欢听得事情,影响幼儿的进餐。而幼儿园有良好的集体进餐环境和教师科学的餐前教育活动来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

四、环境的转变给幼儿进餐带来不适

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第一次离开父母,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加上幼儿自身缺乏安全感,幼儿会对这个陌生环境进行评估。同样他们在进餐时也不会像在家里自由,吃的东西会不同,这就会导致他们对进餐环境做出不良评估。

五、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方式不合理

幼儿园是孩子除了家以外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幼儿,如果教师对幼儿的非就餐行为不予理睬,不采取相应策略,势必会助长幼儿的不良行为。同时,如果教师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苛刻会导致幼儿对进餐产生恐慌心理。

1、改善小班幼儿进餐问题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做起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所以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还需家庭教育的良好进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幼儿一天中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对幼儿早期的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起到奠基的作用。

(1) 家庭中要建立良好的进餐氛围,并注重言传身教

进餐环境对一个人的食欲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更幼儿需要一个有序的,固定的进餐秩序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庭进餐中要保持一个 舒适、整洁的进餐环境,可在进餐位置周围贴上有关食物的照片,如:水果、蔬菜、宝宝进餐的图片等。来吸引孩子的进餐欲望,并让幼儿模仿图片进餐,从而养成好的进餐习惯。

进餐时,家长也要安静,不要在进餐过程中与其他人大声说话或者与幼儿过多的交谈,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更不能与幼儿逗笑,以免食物进入幼儿的食道,引起危险。家长还应尽量陪幼儿一起进餐,这样会增加幼儿的安全感,从而提高幼儿的食欲。

(2)家长为幼儿设立合理的菜谱,改善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

家长在为幼儿制定食谱时,要注意饮食结构的整体性与合理性,不能单纯的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改变。同时根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早餐、中餐、晚餐的热量分配是不同的:早餐是25%~30%,中餐是35%~40%,晚餐是25%~30%。所以早餐作为一个人这一天中活动能力的来源,在制作早餐时时不能过于简单的,最好要保证有蛋奶的摄入。如果晚餐过于丰富,幼儿的消耗能量少,会导致营养过剩,使很多脂肪粒堆积在体中,导致肥胖。如果不加以控制,有可能引发心脏、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3)家长用心诱导代替训斥来纠正幼儿不良进餐习惯

在进餐过程中训斥幼儿是教育中的大忌,不仅不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是幼儿对吃饭产生抵触和害怕的心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相反,一定的心理诱导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还会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2、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改善小班幼儿进餐问题

(1)巧妙纠正幼儿挑食、偏食习惯。要改正幼儿厌食、挑食、偏食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要循序诱导,可以通过故事引导、游戏激趣、说做一体、意愿选择等方法来降低幼儿的负面情趣,萌发尝试“吃一口”的欲望。

(2)环境暗示,使幼儿习得进餐技能。环境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它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学习真正的进餐技能,达到教育成效。除了日常的活动练习,还可以通过环境暗示的方法提醒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如班级的墙上贴着正确坐姿、正确握勺的图片,还有错误的进餐姿势的图片上都画着错号,时刻提醒着幼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餐后与幼儿交流分享,改善幼儿不良习惯。鼓励幼儿安静用餐,在进餐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进餐中单纯靠老师类似于“别说话了,好好吃”、“比比看谁吃的快”、“真棒,快点儿吃”的方式提醒幼儿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这种外部纪律只是暂时的、表面的、脆弱的、不可持久的发挥着作用,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反而会使原本愉快的进餐氛围变得严肃起来,甚至会引起幼儿的反感、紧张、恐惧的情绪,从而造成畏食、厌食、食欲不振。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如在教室内布置评比栏,每天吃饭吃的好的幼儿可以获得一颗小星星,每累计10个小星星就可以换得一个小礼物。或者先吃完饭的幼儿可以和教师说说悄悄话等。这些都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进餐的要求。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巧妙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1]王利群.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年03期

[2]徐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01期

[3]陈桂兰.关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的思考[J].《华人时刊》,2013年04期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

[5]李志芳.小班幼儿良好常规教育的培养[J].《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2014年

[6]《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董苗苗,内蒙古民族大学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偏食小班习惯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偏食
上课好习惯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家有偏食宝宝吃得挑、吃得慢,营养不均衡,怎么办?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