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胜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2017-04-06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472勘探队 内蒙古 通辽 028021)
长胜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刘印鹏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472勘探队 内蒙古 通辽 028021)
勘查区位于准格尔煤田西部,地貌具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特征,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沟谷纵横,修建有多处水库,纳林川自北向南流经勘查区西部,河流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枯水季节河谷干涸,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山洪。区内粱峁大部被黄土掩盖,但在沟谷中地层出露尚佳,据钻孔勘查资料,勘查区地层自下而上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石盒子组(P1sh),上统孙家沟组(P2s);中生界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侏罗系下统延安组(J1ya);第四系(Q4)。
孔隙含水岩组;隔水层
一、勘查区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一)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第四系(Q):主要为马兰组黄土及松散层堆积物,马兰组黄土出露在沟谷两侧,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含水极其微弱;松散层堆积物主要分布在区内各沟谷之中,沿沟谷有冲洪积和冲淤积层,岩性由细粉沙及砂砾石组成。根据机、民井调查,水位埋藏浅,一般在0.60-4.90m。含水层厚度<20m, 矿化度为0.421~0.698g/l,PH=7.30~8.04,水质为HCO3-~Na++Ca2+型水。
(二)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及隔水层
(1)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T1l)
该层为勘查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岩性主要以粉红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灰白色粗砂岩,中薄层状构造,砂岩中交错层理特别发育,局部含泥砾,地层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局部可见两三层,每层厚度约1.5m。该段含水岩层厚度88.03m(ZK23-37号钻孔)~240.26m(ZK27-33号钻孔),平均厚度为166.43m,此层很少有漏水,消耗量较小。
(2)刘家沟组隔水层
岩性主要由大段的浅灰、灰绿、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根据区内钻孔资料统计,该隔水层厚度为0~120.15m,平均36.50。隔水层最薄处位于勘查区东北部ZK11-29号钻孔(0m),最厚位于勘查区东部ZK23-29号钻孔(120.15m),隔水性能较差,局部见透水天窗。
(3)二叠系上统孙家沟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P2sj)
上部为棕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绿色细粒砂岩互层;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砂质泥岩、中砂岩、棕红色砂质泥岩;底部为一层淡黄绿色砂砾岩。该组含水岩性为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砂砾岩。其厚度0.85~164.65m,平均69.86m,全区分布,勘查区内一般厚度在30-100m,由北向南逐渐变薄,最薄为0.85m。该含水岩组邻近勘查区无抽水试验资料,但在钻探过程中钻至底部砂砾岩层中,钻孔泥浆冲洗液消耗量较大,说明其储水空间较发育。
(4)孙家沟组隔水层
该隔水岩层主要由棕红、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根据区内钻孔资料统计,该隔水层厚度为12.45~194.35m,平均98.25m。隔水层最薄处东北角位于ZK11-29号钻孔(12.45m),最厚位于勘查区南端ZK31-33号钻孔(194.35m),厚度总体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变厚,隔水性能良好。
(5)二叠系石盒子组上段裂隙承压含水岩组(P1sh2)
其含水岩性主要为底部为灰绿色砂砾岩,砾岩以分选差,胶结疏松为特征。厚度为11.05~137.45m,平均63.23m,勘查区内一般厚度在30-80m,由北向南逐渐变薄,该含水岩组泥浆冲洗液消耗量较小,说明其储水空间不太发育。
(6)石盒子组上段隔水层
其岩性主要由紫红色砂质泥岩,灰绿色粉砂岩组成。厚度为27.35~200.55m,平均114.44m。勘查区内厚度一般大于100m,隔水性能良好。
(7)二叠系石盒子组下段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P1sh1)
该组含水岩性为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根据钻孔资料统计,其厚度21.47m(ZK23-37号钻孔)~85.95m(ZK19-28号钻孔),平均55.70m,全区分布,勘查区中部一般厚度在30-80m,其厚度比较稳定。根据邻区资料抽水试验资料:水头标高879.96m,水位降深S=8.08m,单位涌水量q=0.0425l/s·m,渗透系数K=0.0716m/d,溶解性总固体563mg/L,PH值为8.1,F含量0.67mg/L,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属中等富水性含水岩组,与上部含水层无水力联系。该含水岩组为矿床的间接充水含水岩组。
(8)石盒子组下段隔水层
岩性主要为绛紫色、杂色砂泥岩、泥岩。根据区内钻孔资料统计,该隔水层厚度为4.85~71.14m,平均41.85m。隔水层最薄处位于勘查区东部ZK23-29号钻孔(4.85m),最厚位于勘查区西南部ZK23-37号钻孔(71.14m)。隔水性能一般。
(9)二叠统下统山西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P1s)
该地层全区发育,为本区次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由浅灰色粘土岩,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及4、5号煤层组成。根据钻孔资料统计,含水岩性为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厚度37.50m(ZK11-29号钻孔)~110.89m(ZK27-29号钻孔),平均52.26m,勘查区内一般厚度在30-60m,其厚度比较稳定。本组底部砂岩即6号煤顶板砂岩为泥质胶结,分选差,胶结较疏松,裂隙较发育,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钻至该层钻井液消耗量增大,判断可能含水,是开采4、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根据邻区抽水试验资料:水头标高877.00~892.13m,水位降深S=10.65~12.19m,单位涌水量q=0.00426~0.0158l/s·m,渗透系数K=0.0023~0.00987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水质类型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0.7g/l,PH值6.9,属弱富水性含水岩组,与上部含水层无水力联系。
(三)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含水岩组(O2m)。上部以厚层状黄灰~灰色、灰褐色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灰岩夹页岩,底部以薄层钙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为标志层。本套地层为含煤盆地之基底层位,本组地层勘查区内钻孔揭露0.73m (ZK15-41)~21.01m (ZK11-41)。从钻孔揭露浅部灰岩的情况来看,岩溶裂隙不甚发育,但根据临区钻探经验,本层局部地段岩溶裂隙发育,加之本区部分地段太原组隔水层厚度小于2m,在适当时机有可能造成突水现象。
二、勘查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一)潜水
勘查区松散层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决定补给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与降水形式、补给区的大小。本区的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形式以暴雨与雷阵雨为主。本区大气降水集中,延续时间短,渗入量少,地面植被不发育,地形切割深,大气降水落到地表后变成地表迳流流失,不利于对潜水的补给,所以潜水的补给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潜水的迳流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基本向沟谷迳流和与沟谷流向一致。本区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潜水以蒸发排泄为主,次为各种人工开采排泄。
(二)承压水
勘查区基岩承压水主要以侧向迳流补给为主,次为上部潜水的渗入补给,在基岩出露处也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在区内地形位置较高处,潜水高于承压水,承压水接受潜水通过天窗或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补给。在湖泊洼地,河谷等地形低洼地带,承压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承压水又可通过天窗或弱透水层对潜水进行补给,这也是区内承压水排泄方式之一。深部承压水则以侧向迳流排泄为主,次为人工开采排泄。
[1]陈黎明.漳河井田地质条件及煤层特征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