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媒介融合特点研究

2017-04-06李润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何侃侃北京联合大学团委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京联合大学共青团媒介

文 / 李润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何侃侃,北京联合大学团委

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媒介融合特点研究

文 / 李润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何侃侃,北京联合大学团委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到新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纷纷开展媒介融合实践。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零成本、低门槛、全媒体的新媒体平台,成为诸多传统媒体开展媒介融合“两微一端”实践的重要端口。目前,各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创设广泛,部分平台已经开始媒介融合实践,尝试以多种媒介形式呈现原创内容,但在实践中仍应注重创新全媒体内容生产,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优化全媒体采编流程,紧随时代进程,积极进行媒介融合尝试,以提升平台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好地进行思想引领。

共青团;微信;媒介融合

在我国,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融合、媒体融合等名词的热度逐年递增,各高校微信平台也紧跟潮流开始媒介融合实践。虽然各平台积极探索,但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内容生产上全媒体意识差、采编流程上不规范、运营团队能力不足等问题仍需修正。本文试图结合实例,对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媒介融合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媒介融合方略,以对各平台媒介融合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现状

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终端规模及用户群体的日益扩大,媒介融合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作为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的微信公众平台,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媒介融合实践,积极丰富内容的呈现形式,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微信平台已成为媒介融合的重要阵地

媒介融合的基础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是指各媒介形式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的过程。近年来,4G技术的普及以及政府“提速降费”的具体举措,使得通信速度及通信费用对公众分享及交流欲望的限制逐渐被打破,也促进了视频等媒介在移动终端的普及,从而推进着我国的媒介融合进程。

传统媒体纷纷开展媒介融合探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大批受众开始流向新媒体,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选择更便携的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与此同时,我国主流媒体也积极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人民日报等诸多主流媒体纷纷搭建“两微一端”。中央电视台还搭建了“央视新闻移动网”,并不定期开通“网络直播室”。主流媒体的这些做法更好的扩大了受众覆盖,而这也正是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具体表现。

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媒介融合的重要阵地。2012年8月20日,腾讯上线了微信公众平台业务,旨在搭建信息聚合平台。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发现新闻传播与社交行为间的密切关系,而微信无疑为新闻等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1.2 高校微信平台广泛开展媒介融合实践

近年来,我国高校共青团系统纷纷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广泛创设账号。这使得各高校、各平台在运营时均面对校内外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平台开始试图寻找突破口,创新运营模式。

在传统媒体纷纷进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也积极开展媒介融合实践。各高校意识到要积极进行媒介融合探索才能在诸多公众平台中脱颖而出,彰显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各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尝试通过音频、视频、直播、Html5等多种媒介形式的综合运用,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以吸引更多受众,提高平台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3 高校微信平台媒介融合全媒体性薄弱

虽然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意识到媒介融合对平台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进行探索,但在媒介融合的探索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内容生产上的全媒体性差,部分平台仅进行图文生产。作为多在移动终端访问的平台,仅通过文字和图片的运用很难完整的呈现内容及细节,也极难快速捕捉受众。二是采编团队的全媒体性差,要进行媒介融合更多时候要求采编团队拥有音视频拍摄及制作的能力,而现存采编团队的能力则是远远不够的。三是采编流程上的全媒体性差,部分平台的采编流程混乱,缺乏前期策划,缺乏标准化的制作规范。

媒介融合是对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提出的较高要求,而平台运营能力的提升就是要克服媒介融合探索中突出存在的全媒体性差的问题,以此更好的进行媒介融合探索。

2 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融合探索

本文以北大青年、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北京联合大学团委三家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分析以其为代表的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融合实践,并从中发现一般性特征,总结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媒介融合的运营方略。

2.1 北大青年——校园期刊的数字化尝试

北大青年(微信号:pkuyouth),创设于2013年10月,是北京大学团委机关报《北大青年》设立的微信公众平台,由《北大青年》采编团队运营。作为基于校园期刊设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期刊进行数字化的媒介融合实践以及纸质媒体反作用于媒介融合内容生产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纸质媒体采编团队带给“北大青年”的第一个特点是栏目式的写作及推送模式。“北大青年”在日常推送中逐渐形成了“现场”、“调查”、“摄影”等多个栏目,通过“栏目式”的模式对推送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使各栏目保持着其独有的特征,也有助于运营团队分组专攻特长内容,强化内容深度。例如,“现场”栏目主要针对北大身边事进行深度报道,“人物”栏目主要撰写人物通讯发现校园“名人”等,部分栏目的单篇图文阅读量突破十万次。

第二个特点是纸媒笔触的内容深度采写。“北大青年”运营团队继承了纸媒时代有“深度”的特点,对内容进行深度采写,极大提升了推送质量以及平台的整体水准。例如,“调查”栏目于2016年11月9日推送文章《调查|食堂中午十二点》,针对北大学生关注的“就餐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报道。文章基于针对该问题发放的2660份调查问卷制作了多张图表,采用数据新闻的形式引入深度调查。采访了包括校方、教务部、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学生会在内的多方观点,并引入了各高校的相关做法,对该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在校内取得了良好反响,阅读量接近八千,点赞数破百。

第三个特点是延时摄影及GIF动图的运用。这两项技术是“北大青年”的常用技术,在“摄影”栏目中多次被用到,是对纸媒时代禁锢的打破。这种难以在纸媒上实现的动图在新媒体上不仅可以“零成本”的实现,而且摆脱了纸媒版面限制,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印刷成本等难题。

在我国校园期刊印刷成本大,发行量小,人群覆盖窄的现状下,《北大青年》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校园期刊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受众覆盖,更延续了纸媒时代栏目化、深度化等特点,对高校共青团系统校园期刊进行媒介融合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2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线下资源的线上整合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微信号:cucxsh),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校学生会的平台,无论是校园活动的宣传还是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上,“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都值得借鉴。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的特点之一是线上平台助力线下活动。目前,高校校内大型活动的主要宣传阵地已由传统“布告栏”转为了“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5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十二届“广院之春”校园歌手大赛决赛成功举办,平台于3月14日推送了第一条相关推文《广春回归|四时代序,岁月如歌》,由此开始了为期55天的宣传期。宣传期间平台及时推送报名通道,即时更新比赛进程,持续造势。长期宣传,多方造势,多种媒介运用,已经成为了“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进行校园大型活动宣传的突出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从宣传部门的宣传主战场到学生会干部任免决定、招新公告等的发布再到各部门活动的线上整合,为各部门提供了活动宣传、抢票、投票等的数字化平台,极大方便了各部门的工作,也体现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媒介融合重要阵地的“聚合”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不仅极大发挥了平台的宣传功能,还搭建线上资源平台,将线下资源深度整合,让平台惠及学生会全体部门,进而惠及广大学生。

2.3 北京联合大学团委——创新立体的内容呈现形式

北京联合大学团委(微信号:youthbuu),又称“青春联大”,创设于2013年10月10日,是北京联合大学团委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起,“青春联大”开始媒介融合实践,使用“三步走”的方式逐渐融合多种媒介形式,丰富内容呈现形式。

“青春联大”创新立体的内容呈现形式的第一步是声音的融合。平台通过创作音频节目,用声音更好的讲述身边故事,学习身边典型。2015年3月5日,平台音频节目《Union Voice》邀请江苏卫视《最强大脑》选手,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双目失明学生许禄,通过十三分钟的访谈走进真实的他,身边的故事加上声音的真实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内心,引起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

第二步是视频的融合。平台通过视频节目的形式进一步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以更加全面、真实的呈现内容。2016年5月17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成立,运营团队派出摄制组,全程拍摄了包括成立大会在内的全天各项活动,并在拍摄间隙进行素材同步剪辑,于当晚20点推送了这条视频,推文在推送当晚阅读量及视频播放量均突破一万。

第三步是直播融合。平台紧随潮流融入直播功能,在多场比赛及活动中开启网络直播。在2016年11月12日的第二届“牵手蓝天”京津冀大学生环保主题辩论赛上,“青春联大”首次派出直播团队,对全天活动进行同步网络直播,对各高校辩手,专家评委进行直播采访,结合辩题对环保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直播这种崭新形式是媒介融合衍生出的又一媒介产品形式,现场冲击力无可替代,而平台的直播功能整合对提升平台运营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京联合大学团委”使用三步走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媒介融合探索,逐渐形成了立体的媒介融合层次,以应对不同内容呈现时所需的不同形式的媒介形式,是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媒介融合实践的典型代表。

3 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融合方略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应当创新全媒体内容生产模式,搭建“中央厨房”;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培养“超级记者”;优化全媒体采编流程,尝试“冷链运输”。多力并举,循序渐进的推进媒介融合进程。

3.1 中央厨房:创新全媒体内容生产

“中央厨房”这一概念原本起源于餐饮行业,是指菜品的统一采购和配送,引申到新闻传播领域中即为内容的统一采编和投放。

“中央厨房”的内容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整合资源,统一调度,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丰富分发渠道,进而建立多个舆论场,以捕获不同媒介形式的不同层次受众,也极大提升了共青团平台的媒体影响力及舆论话语权。

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在进行内容采访时应当统一采集,积极选择多种记录设备录制现场实况。在进行推送内容编辑时应当统一制作,并选择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呈现。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拓宽内容呈现形式,更真实的还原新闻现场,更直接的刺激受众眼球,更广泛的揽获受众关注。

3.2 超级记者: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

“超级记者”是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概念,是指掌握多种媒介技能的新闻记者,这些超级记者往往可以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报道任务。

“超级记者”是媒介融合的主心骨。在内容创作过程中更多时候需要运营团队有更高的全媒体采编水平,因而新媒体的运营团队在进行人才选拔及培养时应当注重培养“超级记者”和组建“超级团队”。

培养“超级记者”即发现及培养可以进行全媒体采编的记者。这些“超级记者”一是能够进行文字写作,二是能够进行图、声、画的采集,三是能够对图、声、画进行后期处理。组建超级团队则是一个运营团队中大多数成员可以不是“超级记者”,但应当可以搭配出几组具备同等能力的“超级团队”。只有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超级记者”团队才能使微信平台运营团队真正拥有全媒体的采编能力。

3.3 冷链运输:优化全媒体采编流程

“冷链运输”本是物流业的名词,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的一定温度,冷链运输方式多样,通常是多种方式的组合。引申到新闻传播领域,冷链运输就是指全媒体采编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涉及到多种媒介形式,涉及不同的记者、编辑,同时需要保证快捷和高效。

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媒体采编流程不规范往往会出现平台信息呈现杂乱,标准化水平过低等问题。长久以来既不利于媒介融合的推进,也不利于平台的长远发展。

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在进行全媒体采编时要从策划、采集、编辑、审核、推送五个环节规范全媒体采编流程。首先是策划,如在进行校园大型活动宣传时可以提前策划,分几组同时进行内容创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质与量的冲突。之后是采集,尤其是前期进行图、声、画的采集时,要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在编辑阶段,要使用固定的包装,规范字体、字号等。审核同样是全媒体采编流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审核流程上可以引入责编制度,对视频尤其要逐帧逐画进行审核。推送流程上则需要把握推送时间,实效性较强的内容应当及时推送,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安排在每日9:30~10:30之间推送。

未来已来,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融合进程刚刚开始,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对平台的需求和要求早已有了提升,作为高校共青团系统的微信公众平台,既要迈开腿勇于进行媒介融合实践,又要立足深度擅于全媒体内容生产,长此以往定会大有作为。

[1]喻国明. 传媒经济学.2016[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6.

[2]崔保国.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205-21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2016:1.

本文系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首都高校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号应用现状研究”(JGWXJCZX2015084)和北京联合大学“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611417SJ1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北京联合大学共青团媒介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读图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部分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赵坚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