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促进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2017-06-06杨伟豪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文 / 杨伟豪,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新三板促进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文 / 杨伟豪,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自2006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以来,新三板市场经历十年的发展与考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也为创投退出提供重要渠道。但是通过和发达国家同等级市场的横向对比和新三板市场现状看,其在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新三板;企业融资;资本市场
1 研究背景
“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由2006年进行转让试点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而来;2012年新增扩容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天津滨海高新区;2013年扩容至全国。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不佳,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小企业的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但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新三板”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产生的。
2 新三板主要功能
国家退出“新三板”市场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以自有资金维持企业运转,但是企业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短期和长期资本的投入,所以存在一定资金缺口需要靠融资来弥补,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缺口更加明显。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得以提升,而且公司在新三板市场的平台上有机会对接更多的潜在客户资源,从而获得更为充裕的项目储备,业务机会随之增多,在业务关系中的定价、议价能力也相应增强。
3 新三板存在的问题
3.1 挂牌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
新三板挂牌企业多数为成立时间的中小企业,存在股东人数少、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严重重叠、家族化经营现象十分严重等问题。家族化的经营方式往往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必要的管理经验,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经营;还会侵犯其他中小股东的权益,降低其投资积极性。同时,独立董事和监事具有监督董事、企业高管经营行为的重大责任,能够有效控制一股独大和家族化经营的情况,为中小股东创造福利;但是中小企业中监事会名存实亡。
3.2 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困难
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10000家,企业数量实现质的飞跃。然而从2006年新三板在中关村试点至今,仅有12家企业成功摘牌并转板上市,低转板成功率无疑会挫伤部分投资者对新三板的投资热情。对于转板制度的制定,投资者存有一定的期待;但是新三板与创业板之间存在一定估值鸿沟,怎样在两个板块之间构筑绿色通道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对于转板之后的上市方式也存在一定争议,即使新三板只有5%的公司符合转板要求,创业板市场可承受能力方面会出现一定挑战;如果作为类似IPO排队上市一样性质的话,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排队,这就成为了一个技术性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笔者认为转板应该是双向的、活跃的,符合标准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不符合的再降级转回新三板。
3.3 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目前,新三板的市场换手率过低,交易额相对于主板和创业板也少的可怜。一个资本市场,资本必须具有适度的流动性并存在适度的交易做支撑,才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才能使资本产品的价格回归于其真正的价值。从整个社会资本市场来看,资本流动性很充裕。因此,适度引导一些资金进入新三板,目的在于改变市场原来的异常报价,避免价格干扰信息。另外一定要能够做到流动性支撑这个市场融资功能,从目前来看,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是远远不够的。有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不是为获取融资,而是利用三板市场提高对企业的估值,然后再通过在商业银行质押股份获取贷款的方式完成资金。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新三板市场建立的初衷,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3.4 市场制度建设不足
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重要的分层机制还在筹划之中,因此投资者门槛也无法温和下调。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其进一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其通过内部分层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的适应性,一方面市场内部各层之间建立顺畅地升降机制,促进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与其他证券市场的升降板机制,给优秀的企业转板的机会。新三板市场不同层次的市场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投资准入标准,这样就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门槛,吸纳投资者投资,带动市场流动性。另外,期待协议转让、做市转让和竞价转让三种交易方式在不同交易对象之间协同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与此同时,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还亟待完善。
4 国内外对比分析
全球范围内,美国的证券市场可以为我国的证券市场提供许多建议。新三板市场也因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存在众多相似之处,而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与新三板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完备的分层体系。与新三板不同的是,纳斯达克作为一家公司制、市场化运作的交易所,在其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首要目标在与纽约交易所形成竞争、提高其整体收入。因此,纳斯达克才制定差异化的内部分层上市标准,并对各层次的上市标准不断调整。新三板虽然已经是国内市场化运作走在前列的交易所,但监管层明确希望其能与沪深交易所有差异性的定位,所以并没有对沪深交易所产生明显竞争。
截至2016年6月1日,纳斯达克三个层次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情况如下:
表1 [ 数据来源:纳斯达克网站]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新三板并不等同于纳斯达克,新三板更加偏向于传统的OTC(Over-the-Counter Market场外交易市场)板块,而纳斯达克是位于纽约的标准证券交易所。建立新三板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弥补沪深交易所在市场融资方面存在的结构性不足,并对中小公司在正常运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行规范。简而言之,在我国资本市场,新三板是对沪深交易所的补充;而纳斯达克是要与纽约交易所形成竞争,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二者之间的不同。
[1]王元,张晓原,赵明鹏.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201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蒋昆涤.新三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
[3]林安霁,林洲钰.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5):111-114.
[4]卢姣姣.新三板的市场功能及其优化[J].浙江海洋大学,2016,27(2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