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2017-04-06王梦颖赵国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 / 王梦颖 赵国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税收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文 / 王梦颖 赵国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我国通过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来促进新增就业。税收政策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他同时也是我们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我国当前就业形式,针对当前有关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税收政策时效性,使相应的政策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税收;就业;问题;意见
1 税收政策缓解就业问题
我国主要的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是就业问题,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式长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最基本的因素是我国的基数大,就业人口多。尤其是大学生,今年的毕业人数比2015年有所增加,从始至终,我国以就业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为核心,通过大力发展就业范围来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近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形势,但仍存在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2 我国就业在税收政策上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衔接性和适应性
“营改增”以来,许多享受优惠政策的主体和税种随着营业税的流失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这是因为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与其它政策没有做到很好地衔接,该政策对税制环境的把握和适应性还不够好,甚至会出现政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开展就赶上“营改增”,导致政策破产,失去效果。
2.2 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制定税收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形势。我国税收政策对特定人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政策都是相对独立的,缺乏协调性。政策实施的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宣传的力度和范围还不够大,相关政策的解读也不够彻底。这些不仅使纳税人对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不了解,不明白,而且一些税务主管部门也不清楚,劳动保障部门更是一头雾水,令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初衷没有得到实现。这样虽然增加了政策实施的针对性,但是缺乏之间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2.3 特定人群税后优惠政策缺少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分别对高等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但在制定政策中涉及的范围较小,考虑的因素也较少。
2.3.1 高等毕业生,每年就业的问题在国家就业问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每年所制定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远远满足不了新增毕业生再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且许多高校确实采取了上级安排,下级传达的制度,但由于传达不到位,内容比较繁琐,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获取相应信息而错失良机。
2.3.2 下岗失业人员,政策规定多数项目,下岗失业人员可免交纳费用。但是,有的已经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正常手段,向有关部门申请再就业优惠证,他们将原有的证件注销或者存放起来,从而获取免予缴说的优惠。
2.3.3 残疾人员,雇用残疾人的企业主要可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工资实行实际扣除并100%加计扣除和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三类优惠政策。有的企业付费请残疾人用残疾证或在黑市购买残疾证进行挂靠来享受优惠政策。这些事实都是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实质性效果造成的。
2.4 缺乏引导性,激励效果差
我国目前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作用力主要在劳动力市场需求方,而对劳动力供给,特别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税收政策的引导性不足。相反,有些政策对企业和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还设置门槛,更加不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 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规定意味着工资越低,允许抵扣的教育培训经费就越少,而恰恰低收入群体最需要教育培训,这一规定严重阻碍了企业对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本的投入。
3 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3.1 减少税收依赖性,增强税制的适应性
为了适应税收制度的环境,目前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多属于临时性的短期政策,我国需要改变这种被动的适应环境的局面。首先由直接减免优惠手段转变为对税制依赖性较小的间接优惠手段;其次是从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出发拓展新的税收政策施展空间,制定政策,增加对企业培训和职工教育的行为鼓励,同时增加对失业人员和普通员工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激励,如实施定项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教育费用等措施。
3.2 提高公开效果,增强税收系统规范性。
完善公开程序,要按照“简便,实用,快捷”的原则,采取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公开,提高公开效果。保证每位就业劳动者和失业劳动者以及企业,能够获取信息享受每条税收优惠政策,带动就业的发展。
3.3 加强信息管理,完善法律制度。
扩大高校毕业生的税收优惠范围,例如,可以对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实施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简化传达程序,实施多途径传达,使内容简单易懂,使大学生能及时的收到消息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对于下岗人员,我们应加大其对再就业优惠证的领取的管理力度,为了保障信息的畅通,协调与劳动人事部门的配合,在规定的一段时间里通过申请对享受就业优惠的劳动人员,进行证件的检查和验证,来防止个别人享受双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劳动部门应收取行为不正当人的优惠证并停止所有的优惠费用。地方政府针对残疾人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和细化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3.4 提高政府引导,增强激励效果。
我国应从重视补贴、优惠或救助转向学习、培训和获取工作经验的积极措施,对企业在职工教育上的支出要鼓励其全额抵免,并相应的完善税收体制,做到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减少纳税人的舞弊行为。企业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的支出,也就是提高预防失业的能力。在鼓励捐赠上,减少不必要的冗杂的捐赠程序,但不得放松对其监管,并对常年对社会对国家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达到相应的激励效果。
4 结论
税收是促进发展、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相关税收政策的引导,提高就业者的就业能力,对提高社会就业水品有着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应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定出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吻合的税收政策,完善我国就业税收体制,简化税务征收程序,加强信息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税收政策带给就业的效率。
[1]王春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5( 8).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员就业税收优惠政策[J].财税研究,2015( 6).
[3]郭志文,宋俊虹. 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 [J]. 湖北大学学报,2014,(6).
[4]杨建辉.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应用研究 [D]. 南昌大学,2014.
[5]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