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殡葬政策实施现状浅析
——以上海市为例
2017-04-06李姜黎沈世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文 / 李姜黎、沈世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我国生态殡葬政策实施现状浅析
——以上海市为例
文 / 李姜黎、沈世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出台,当前我国在生态殡葬方面所处的背景,介绍相关生态殡葬的措施及推行的意义,运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和访谈法调研上海市民对生态殡葬的态度及现今生态殡葬在上海市的实施情况,运用调研资料分析结果,总结现今生态殡葬在上海面临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政府、社会、个人每个主体都要尽自己的职责以此来推动生态殡葬的发展。
生态殡葬;殡葬改革
1 研究背景
2016年2月,民政部、 农业部、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首个专门性文件。《指导意见》强调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意义,确立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引导和创新发展、分类指导和统筹推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要求各地政府根据此项指导要求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相关措施。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截止201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15%,各大城市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以上海市为例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为1442.97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35.95万人,占总人口的30.2%。随着时间的发展,老龄化问题只会逐渐加剧,老龄化的加剧意味着墓地需求增多,但在2014-2105《殡葬绿皮书》中指出,随着老龄化加剧,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以上海为例,上海目前共有公墓用地7500余亩,已用去5600余亩,仅剩不足2000亩,按现在的殡葬用地使用速度计算,只够再维持20余年。“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已经愈演愈烈,大力推行并实施生态殡葬改革已迫在眉睫。
2 生态殡葬的基本涵义及主要形式
生态殡葬是指现今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此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殡葬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殡葬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模式。笔者认为生态殡葬应该分为生态、殡、葬三部分来理解,生态包括两个涵义,一是保护环境,二是节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殡则是礼仪,主要是殡礼,葬则包括传统殡葬与现在的生态殡葬,殡与葬都要符合生态的内涵,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现行的生态殡葬方式主要包括花坛葬 、树葬、壁葬、河葬 、海葬等。树葬是指将逝者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并将其掩埋在纪念树下 ,以树为碑;花坛葬是将逝者骨灰撒入花坛中并在土里种植鲜花;壁葬是将骨灰盒封存入墙壁的隔断内;河葬和海葬则是以将骨灰撒入大江大海的方式进行。
3 全面推行生态殡葬的意义
3.1 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
目前我国除少部分地区外火葬已全面推行,但在火葬后还是会有大部分人选择购买大面积墓地来安葬骨灰,这在占用土地方面与传统殡葬没有太大差异。据了解,传统墓地最小占地面积为1m2, 而采用树葬、草坪葬需占用土地 0.4 -0.5m2,与传统壁葬占用土地面积相比至少节省了一半,壁葬占用土地面积仅为草坪葬的一半, 仅为传统殡葬占用土地的1/18,河葬、海葬不占用任何土地。
3.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传统殡葬相比,生态殡葬更注重生态环保,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留坟头,没有墓穴,更没有冰冷的石碑,取而代之的是树木、草地、花坛,从传统的棺木到骨灰盒,再到完全的将骨灰抛洒,减少了树木的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
3.3 节约丧葬费用,避免铺张浪费现象
现今墓地价格不断攀升,而丧葬行业暴利现象也逐渐暴露,选择节地殡葬能节约大量的费用。以福寿园为例,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福寿园在全国的墓穴平均售价约为每座80211元,而在福寿园中有十种以上的殡葬方式供人们选择,价位也各有不同,比如花坛葬、室内葬等葬式从几百元起,最多也只需花费三千元左右。
3.4 摒弃丧葬陋习,大兴厚养薄葬之风
我国民间传统丧葬中存在许多不良的习俗,例如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的悼念活动、“阴婚”等,现在各种迷信活动依然存在并有抬头趋势,全面推行生态殡葬有利于人们摒弃一些不良风俗并以此来抑制封建迷信活动的发展。生死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永恒现象,子女是否孝顺不应该以如何安葬、殡礼是否隆重来衡量,而应该是老人生前得到尊敬和赡养。生态殡葬的大力推广能够向老百姓传播正确的殡葬观念,积极引导社会厚养薄葬之风的形成。
4 调研方法及结论
我们小组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地区市民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浦东、闵行、松江进行了调研,调研的最后采访了上海宝山殡仪馆的姚书记,了解生态殡葬在殡仪馆的实际执行情况。最终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最后回收了142份问卷。
在对生态殡葬措施的认知情况中,27%的市民表示没有听说过,70%的人表示略有耳闻,仅有3%的市民表示深入了解;在身边是否有人选择过生态殡葬的问题上,75%的市民选择从来没有,23%的市民选择会有少部分选择,2%的市民选择人数较多,大家基本都会选择的比例则为0;在认为推行生态殡葬的最大阻力中,94%的人认为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有少部分人认为是对生态殡葬的认识不足,生态殡葬设施建设不完善。
采访姚书记时姚书记提到每年仅有少部分人会选择生态殡葬,在生态殡葬方式中选择壁葬占主要比重,虽然人数总体较少,但每年选择生态殡葬的人数也是呈小幅上升的趋势。海葬是由上海市民政局统一管理,每年3月到6月,10月、11月间举行多次海葬活动,但目前海葬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由于海葬人数增多,缺少行船,有意选择海葬的市民需要排队报名,等待时间达半年甚至一年之久,等待时间过长严重打击了市民的积极性。通过调研可以得出民众对生态殡葬领域认识不足,接受程度过低,政府对其缺乏重视,民众、政府都深受传统殡葬文化的影响。
5 原因分析
生态殡葬在我国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我国传统的殡葬观念为“入土为安”,在历史中殡葬主要以厚葬为主,现提倡的生态殡葬观与传统殡葬观念有较大差异,人们接受意愿值较低。在生态殡葬措施中,树葬、花坛葬、海葬等是以不立碑、不留坟头的方式进行的,这也是很少有人选择生态殡葬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悼念过程中缅怀的应该是先辈的精神,而不是躯体,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与这种观念相差甚远。
在生态殡葬领域政府缺乏重视,社会媒体宣传较少,民众缺乏了解。生态殡葬的大力推行能够减轻城市墓园的负担,生态殡葬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但上海市政府至今未出台生态殡葬的具体措施,墓园缺少政府的支持及民众的理解难以推行生态殡葬。
6 对策、措施
6.1 政府层面
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指导意见》制定相应的生态殡葬措施,大力推广生态殡葬,在财政上对生态殡葬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对生态殡葬设施的建设,针对选择生态殡葬的家属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就墓园方面,加大对墓园的改革,在公益性的墓园应全面执行生态殡葬;经营性墓园应合理规划现有墓地,增加生态墓地的面积,建设类型多样的生态墓园以此来增加墓地的容纳量。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在殡葬改革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还要教育和约束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按要求举办丧事活动;要依法纠正和查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去世后的殡葬违纪违规行为。
6.2 社会层面
实施生态殡葬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实施生态殡葬能节省大量土地资源、社会资源,广大新闻媒体、公共平台要加大对生态殡葬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厚养薄葬”之风的形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殡葬观念。各社会组织要做好宣传工作,走进社区、走近群众,让群众认识并了解生态殡葬。
6.3 个人层面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要更新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殡葬观,从自身做起鼓励、支持、宣传生态殡葬观念,为生态殡葬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7 总结
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致使墓地需求量不断上升,各大城市墓园可用墓地不断减少,现状致使我们必须大力推行并实施生态殡葬,加大生态墓园的面积,节约土地资源。生态殡葬在我国正处发展初期,民众、社会认识不足,政府缺乏重视,相关公共设施不完善,缺少相关政策的监管,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殡葬所面临的挑战。国家《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相关的措施打破现在生态殡葬在中国的局面,政府、社会、个人每个主体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用每个人的努力来推动我国生态殡葬的发展,以此来节约大面积的土地资源。
[1]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 [Z].2016-02
[2]刘冲. 中国传统殡葬观探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3]陈庆.绿色生态殡葬 顺应社会发展[J].才智.2015-12
[4]李成.推行绿色殡葬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5]丁树谦. 全面推行绿色环保殡葬的建议及对策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