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17-04-06王楠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技大学生过程

文 / 王楠,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加强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文 / 王楠,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本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

分析了以目标管理为主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存在的诸多弊端。阐述了过程管理的意义,并提出了从组织架构、立项答辩、科研日志、开放实验室建设、中期答辩、结题汇报等7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项目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创新项目;高职院校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现状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8年筹集了1亿资金作为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拿出利息资质在校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即“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此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全省各高校广泛设立。目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各高校普遍采用以目标管理为主的模式,目标管理模式简单易操作,成果容易量化,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容易被忽视,严重约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开展力度和质量提高[1],当前创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选题与学生实际脱节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三年学制中最后一个学期为就业顶岗实习期,基本不在学校,真正在校时间只有5个学期。第一年以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对专业几乎没有什么接触,无法从专业角度提出比较好的创新项目。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对专业技术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这时的想法容易脱离实际,或者缺少创新性。等到第三年时,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专业上的创新与设计了。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选题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教师提出的,乃至是教师当前正在研究的课题;第二种是学生小发明小创造的想法,有一定新颖性,但技术含量有限;第三种是学生对现有产品原理和技术实现的重现,本质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验证,缺乏创新性。

1.2 课题立项缺乏专业审查,重复性,可行性,必要性审查不够

目标管理为主的模式下课题立项主要看预期成果,项目研究的意义以及学生参与程度等关键指标都被忽略了。上述所列的三种选题类型中,第一种教师指导选题的研究意义比较显著,然而由于选题远远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学生兴趣不高,参与程度很低。第二种情形相对较好,但如果把关不严,也可能出现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第三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促进,但没有多少创新新,在当前环境下,虽然也能够发表或申报一些质量偏低的论文或专利,但偏离了设立科技创新项目的初衷。

1.3 重立项,轻管理

部分学生或指导教师为了课题能够立项,过分拔高预期成果,最后变成项目研究就是发表论文或申报专利的过程,对项目本身的研究少之又少。而有些指导教师为了帮助完成项目,深度参与甚至代办项目研究成果,这种项现象在教师指导选题的类型中尤为突出。目标管理为主的方式忽略了研究过程的重要性,其实参与锻炼的过程收获可能远远大于项目成果的意义;学生也可能因此导向而过分追求成果,其创新思维因此而受到束缚,这些都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初衷和目标违背,毕竟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1]。

1.4 团队建设不够

指导教师作用发挥不够,不少指导教师只是挂个名,他们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出不了大成果,对自己教学、科研业绩帮助不大,因此投入精力十分有限,未能在学术角度、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上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2]。学生队伍中缺少固定存在的创新团队,缺少可以帮传带的人员梯队,影响了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早期知识技能的积累。

2 科技创新项目推行过程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从事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财富。1941年,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在《思想与时代》上发表了“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他认为“科学方法可随时更换和改变,但是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科研精神必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并且作为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因此,没有科研过程也就没有科研精神。

2.2 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能够促使项目组成员积极的把握研究进度,持续督促项目组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参与研究,避免立项之后束之高阁,到结题时间又东拼西凑临时抱佛脚。另外,我们要允许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出现失败,专门科研人员的项目也可能存在失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提出的科研项目。项目的成果很重要,但科研过程与科研结果同样重要,过程管理模式注重过程,重在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的进行创新和探索性研究,只要学生在研究中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提高了专业水平,开阔了研究思路,不管成果如何,都实现了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目标。

2.3 有利于创新团队的建设

过程管理促使指导教师和项目组成员花更多的时间共同研究,师生之间交流更加融洽,感情更加深厚,科研氛围更加浓厚,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进到团队中学习,有利于人员梯队的建设,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3]。

3 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的实施

从项目的申报开始直到项目结束,项目过程管理模式贯穿全过程。管理部门绝不仅仅是发一个项目申报通知和结题通知。

3.1 形成团委负责,科研部门支持,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架构

团委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年轻师生的相关事务,科研部门则主要负责教师和学校层面的科研工作,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由团委牵头管理更加合适,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亦由团省委组织实施,教育厅配合落实。项目实施中,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成果体现。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应该由学生完成,在经费使用等方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权,对高职学生来讲,省级项目1万元,市、校级项目2000—3000元的经费资助还是很有吸引力和成就感的。

3.2 实行项目申报答辩制

项目申报中召开公开答辩会,项目申报人从研究意义、现状、研究方案等方面进行陈述,指导教师作出评价,再由评审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委从项目的先进性、可行性、学生可参与程度、预期成果等方面综合打分。

3.3 记录科研日志

科研日志是对研究思路、方法、过程和成果的详细记载。学生每次将自己的想法、思路,设计图纸,测试数据以及碰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记录到科研日志上。当翻看日志时,能够再现当时的研究情况,这样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方便的回忆不同阶段的想法和认识,有利于总结提高,有利于科研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科研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科研日志也是管理部门对项目过程管理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3.4 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离不开一个开放的研究场所。院、系要专门开设设备够用、面积够大、使用够方便的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随时使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应以学生为主,在保证人身安全和爱护设备的前提下,除进出门和贵重设备、器件领用登记外,尽量免除其他申请登记手续,但出现设备损坏等比较严重问题时,应该由使用者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或管理员。

3.5 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既是对项目研究的一次督促和总结,更是专家评委对项目研究的一次把脉和指引。评委可以以指导教师为主,邀请部分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组以中期答辩为契机,总结上阶段成果,也可以提出存在的问题。评委正确把握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3.6 结题汇报

团委组织同批次的项目进行公开结题汇报。项目组展示研究成果并交流主要研究体会,指导教师作出评价。评委对项目研究意义、研究成果和完成过程分别打分,对基本达到预期成果的都给予结题,对个别研究失败,但研究过程取得重要收获的项目,可以颁发“参与证书”,注明主持或参加XX项目研究,取得重要成绩。同时挖掘选题新颖、研究成果丰富的好项目作为“挑战杯”参赛作品来培养,又要积极包装项目参加科研成果展示会等,多方搭建平推广项目成果。

4 结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推手,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能够持续督促学生参加项目研究,能够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能够有效的提升项目研究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

[1]章春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202-207

[2]孙蓉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46-49

[3]孔全存等.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人员梯队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5):24-27

王楠(1983—),女,浙江临海人,工程硕士,讲师/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科技大学生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之歌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