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花卉消费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花市宋人赏花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0)

宋代花卉消费

王冬亚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0)

花卉种植业的繁盛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提高。具体表现为花卉产植地区增大,花卉种类增多,种植技术提高,出现了以种花为生的花户。花卉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外,实用价值也不容小视。

宋代;花卉;消费

一、宋人的爱花风气

(一)赏花。花卉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对于皇室来说,赏花的去处自然是皇家园林。园林景观。每年鲜花盛开时节或者国家重大庆典节日,百官随皇帝前去苑里赏花,在苑里饮酒作乐。普通百姓赏花的去处主要是官方园林、私人花园、花卉种植基地、市场等。琼林苑每年三月到四月八日开放,士庶们尽情游玩。金明池开放期间,御史台会贴出皇榜:“三月一日,三省同奏圣旨,开金明池,许士庶游行,御史台不得弹奏。”[1]

(二)戴花。把花朵插在发髻或官帽上是宋人用来装饰的常用行为。这是宋人爱花的又一表现。上至年迈老人、下至孩童、都喜爱戴花。朝中有活动如庆典、宴会时,官僚士大夫们需要戴花。戴的花有的是为帛制的假花,有的是鲜花。普通百姓戴花更加普遍。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或者是节日、婚礼等,人们都戴鲜花。但鲜花大多不是由购买所得,多取自田间小路、山脚的野花。汴京城中,每逢宋人娶嫁时,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中,不乏有送花的习俗:“以络盛瓶,装以大花八朵。”[2]

二、花卉市场的出现

(一)花市出现在各个花卉种植区。洛阳,“都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3]烟花三月的扬州,拂旦有花市。另外在苏州、湖州、成都等地区也有大小不一的花市。由于地域的原因,每个花市都各具特色。例如洛阳城的牡丹花,扬州的芍药花,成都的海棠花。花卉市场并未固定成形。

(二)都城花市贸易繁盛。汴京的三月,鲜花盛开。牡丹、芍药、棣棠、木香、很多花都上市,卖花的人用卖花的人们用竹篮装载时令鲜花,进行吆喝售卖,成为市场一道美丽的风景。有经验的花户将菊花与其他的植物进行嫁接,延长菊花的花期,从八月到十月,市场上的菊花不绝。嫁接而来的菊花,花期变长,因此在市场上售卖时间延长。

二、花卉的商品性消费

(一)购买花卉。购买花苗。花的培育与养护室从花的幼苗开始的,而花苗的购买大多是通过市场得来。三月百花尽开,如牡丹、芍药、棣棠、木香、茶摩、蔷薇、金纱、玉绣球、小牡丹、海棠、种种奇绝。“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4]正是因为宋代花卉品种多样,宋代的花卉市场买卖才会如此频繁。“买者纷然”则显示了宋人对花卉的喜爱与需求。钱塘门外马睦花圃,种植的花卉品种繁多,各种奇花,还有龙蟠凤舞飞禽走兽的形状。在市场上销量很高。临安市场上样式新奇的花卉销量高,显示了当地市民喜爱新奇的花卉品种。

(二)赏花付费。在宋代,人们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很注重精神消费。宋代时,人们为了获得精神的愉悦到花卉种植产地欣赏花卉很常见。如“魏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5]游人为了观看新开的魏花,必须要付费后才能坐船渡池到达种花的地方赏花。游人为了欣赏新奇的花儿需要付费,以数十钱计。有的人靠养花收取赏花钱就能成为富人。赏花盛况由此可见。宋代游人入园赏花、游观也需要付费。门票高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园林根据成本及需求制定收费。

三、花卉的实用性消费

宋人爱花,不只在花钱买花,观赏花卉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一方面,还表现在现实日常生活之中。花卉有很大的食用、药用价值。宋代花卉的实用范围之大超出以往的朝代。

(一) 食用。很多鲜花可以食用,大多是与主食相配。菊花因为色泽鲜艳,香气扑鼻,经常和杂米混在一起用来煮饭,煮出的饭呈金黄色,故称作“金饭”。金饭的制作方法很简单,采取紫茎黄色的新鲜菊花,配上甘草汤和盐,等饭快熟的时候,放进去一同煮。花卉和米谷可以煮粥,比如梅花粥。摘取新鲜的梅花,用清水洗干净,加入白米用来煮粥。有明目、安神的功效。桂花糕也是很受欢迎的糕点之一。采摘桂花的花瓣,去掉蒂,配上甘草水,和米粉和在一起,做成桂花糕。科举考试之年,文人学士常常随身携带桂花糕,也有的人将桂花糕作为礼品赠予好友。

(二)药用。很多花卉有药用价值,比如菊花。宋人唐慎微说:“菊花水,味甘温,无毒,除风补衰,久服不老,令人好颜色,肥健,益阳道温中,去痼疾。”[6]用菊花泡水,可以延年益寿,明目,安神。桃花治百病。每年的三月三日,采摘桃花渍酒服用,对皮肤好,可以治百病。桃花味苦平无毒,除湿,利大小便,对皮肤好,服尽三树桃花,则脸面会桃花一样红润。这说明了桃花也具有美容,养颜,治疗疾病的功效。

(三)制酒。用菊花制酒史上记载最多。葛洪在书中记载过,等到菊花盛开,采摘菊花及菊的茎叶,配上杂黍进行酿造,到第二年的九月就酿造成熟了。菊花酒酿造时一年后,酒的味道才会更纯正。宋代沿用了这种制酒方法,长寿菊花盛开的时候,采取茎叶和杂麦米一起酿成酒,密封放入阴凉室内,等到第二年年九月九日酒熟,这种菊酒可以治头痛。

(四)制茶。南宋的时候花茶已经很流行了。闽广以南,水不直接饮用,用花配茶。如莲花茶:在太阳未出来的时候,把莲花拨开,放一点细茶在莲花蕊中,用麻绳捆住,放一晚上,第二天拿出。用纸包茶烘焙干,不胜香美。从此处可以看出闽广地区因为水质不好而制花茶。茉莉、玫瑰、橘花、栀子、梅花都可以泡茶。花开时,摘下半含半放,香味浓的花瓣,根据茶叶多少,放入花瓣。可以用来制茶的花卉真不少。宋人对制茶的方法很讲究,配制茶叶和鲜花的比例。花多则过香,花少则无味。

(五)花卉消费特点

1.花卉生产区和城市消费旺盛。消费中心在生产区,这根源于很多因素,鲜花本身保存时间短,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当时交通条件有限等。花卉产区的居民的爱花现象比较凸显。花户们在鲜花开的时节,有的在花卉产区附近的地方搭建大棚,有的种植在园内,游人观赏付费。另一个消费中心在城市。城市汇聚了权要、大夫、商人、手工业者各个阶层的消费者,这些人购买能力强。除了花卉产区以外,城市也有许多花市。临安市场有好几个花市,还出现了专门卖花的花店。鲜花一年四季买卖不断。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城市的花卉也来自于附近的花卉种植区。马塍是临安城附近的一个比较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它主要为临安供应鲜花。

2.花卉消费有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春暖时节。春天到了,万物苏醒,生机盎然。人们脱去厚重的棉袄,出门踏青,游山玩水,赏花会友,逛逛街市。花园的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春季是园户们最忙碌的时候,花儿要进入市场,想要卖个好价钱,离不开园户的辛勤劳动。剪切、捆绑、装饰鲜花,或者肩扛或者车辆载着花儿运到城里,搭建花市,进行买卖或者供游人观赏。

第二个高峰期是节日。宋人对传统节日十分重视,节日期间的活动也多种多样。如前文所提到的,宋人对花卉的消费如观赏花朵、插花装饰、戴花等消费尤为突出。花卉的需求量在节日期间明显变大。“寒食花枝插满头,茜裙青袂几扁舟。”[7]汴京端午节,市场上桃花、葵花、艾花眼花缭乱。

[1]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八《上巳》引《岁时杂记》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

[3]邵伯温《邵氏见闻录》卷一七

[4]吴自牧《梦梁录》卷二《暮春》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

[6]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五《玉石部下品》

[7]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七《四时田园杂兴》

王冬亚(1992-),女,汉,河北省邢台市,在读研究生,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花市宋人赏花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逛花市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春天到,赏花去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赏花
赏花海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走,赏花去!